搜索
 

《湘潭市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解读

2020年10月23日 10阅读 来源:湘潭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9/2/18

蓝天、碧水和净土,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核心要素。湘潭市这三大环境保护攻坚战该如何打?《湘潭市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对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都做了详细实施方案,列出了任务清单、责任单位、完成期限。

《计划》聚焦“空气、水、土壤”三大领域,突出“长株潭区域大气同治、湘江流域水环境整治、重金属(土壤)治理”三大重点,“转型发展、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三大举措,加强“组织领导、政策支持、科技支撑”三大保障,确保实现“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明显增加、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土壤环境风险明显降低”三大目标。

保卫蓝天: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率将达到80%以上

让湘潭人民呼吸更加清新的空气,是民心所向,也是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计划》提出,希望通过3年努力,到2020年实现全市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44微克/立方米以下,PM10下降至72微克/立方米以下,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0%以上,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较2015年下降30%、20%和15%以上。特护期环境质量空气优良率达到69%。

促进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到2020年基本完成地级城市和县城建成区内重污染企业退出,吴家巷工业园内的涉气排放“散乱污”企业将退出园区,基本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这些涉及到大气污染防治的内容都由《湘潭市“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2018-2020年)》进行了细化。

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控制全市煤炭消费总量,到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达到6%以上。推动交通运输结构,促进交通运输“以电代油”,推广新能源汽车,严控污染物排放总量。工业、生活、农业……为了守护好这片蓝天,重点领域的方方面面都在强化减排。“2019年全面完成火电行业超低排改造,2020年,全面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改造,完成燃气发电、垃圾发电和生物质发电机组脱硝改造。”市生态环保局总量科有关负责人称。

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机动车船污染防治、扬尘污染治理、餐饮油烟综合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条条措施,剑指要害,精准治污。

根据《计划》,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考核,2020年单位GDP能耗较2015年下降17%,通过组织一批重点减排工程项目,确保到2020年完成“十三五”总量减排目标。

守护碧水:202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将消除劣五类水体

湘潭市以湘江污染防治“一号重点工程”为契机开展水环境保护,全市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为优,参与考核的地表水断面、饮用水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市、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下一步,湘江治理如何发力?《湘潭市“碧水保卫战”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按照“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的原则,到202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继续稳中向好,劣五类水体比例为零,各地表水考核断面均保持在三类或优于三类的水平。到2019年、2020年全市建成区内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为90%、95%,基本完成黑臭水体治理。完成“十三五”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到2020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较2015年下降10.1%、10.5%以上。

方案从八大块20个具体举措打赢“碧水保卫战”,从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到强化城镇生活污水治理,从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到加强交通污染控制到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的方方面面,每一个举措十分细致。

“2020年前,要完成皮革、钢铁、食品、氧化锌等重点行业的污染防治项目。湘潭周边工业园区或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域内企业污水必须接管。”市生态环保局水污染防治科有关负责人称,他们还将在环境执法大检查的基础上,制订工业园、工业聚集区污染整治方案,制订造纸、焦化、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专项治理方案。湘江干流两岸20公里范围内不得新建化学制浆、造纸、制革和外排水污染物涉及重金属的项目。

到2020年,市、县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和90%,到2020年底前,实现湘江流域内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城市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一江两水”干流和主要支流以及有饮水功能的水库一律禁止网箱养殖。

方案要求既要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还要求节约保护水资源。将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纳入市绩效考核内容,将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对用水大户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到2020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57立方米。

保护净土: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湘潭市“净土保卫战”实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到2020年,全市重点行业的重点重金属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12%,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左右。到2020年,全市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建设用地和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局部突出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土壤污染防治重在预防,方案细化了从环境准入、工矿企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等各个方面,从源头加强防治。

对于部分受污染的土壤,重在治理和修复。湘潭市将持续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深入推进竹埠港等重点区域污染集中整治,到2020年,基本完成重点区域污染集中整治任务。全面启动历史遗留污染问题治理,开展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有序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到2020年,完成2.56万亩以上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

为摸清土壤污染状况,2018年湘潭市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农用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治理的影响等调查。这些调查分析数据将为下一步土壤治理、分类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宏观指导。到2020年底,将全部建立农用地分类管理清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达到10.23万亩。

进一步提升土壤环境监测、监管以及信息化能力。利用环保、农业、国土等部门相关数据,建立全市土壤基础数据库,构建基于大数据应用分类、分级、分区的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动态更新。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湘潭市将坚持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利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全面推动绿色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打造天蓝、水碧、土净的美丽新湘潭。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