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进一步转变干部职工工作作风,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激发干事热情,从根本上解决庸懒散的问题,资兴市水利局大胆深化管人用人机制改革,出台了“争先创优、激励奖励、轮岗交流、能上能下、整合股室”一系列举措,如同迷惘中的一剂良药,为干部人事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气象,打开了新局面。
一、健全“争先创优”机制,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出台了《水利局干部争先创优工作方案》、《水利局深化“两学一做”教育,开展“亮身份,树形象、作表彰”工作方案》,在干部职工中真正形成了一种“主动干事创业,人人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自觉把“争先创优”作为一种时代精神来弘扬、一种行为方式来打造、一种制度来坚持、一种惠民措施来加强、一种价值取向来遵循。
二、完善“激励奖励”机制,树立正面上进导向。坚持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激励干部职工积极进取,大力弘扬先进事迹、学习榜样,实现典型引领,鼓舞干部队伍士气,提升干部内力。出台了《资兴市水利局文明办公室、水利标兵、好点子奖、突出贡献奖、水利功臣荐评活动试行意见》,在水利系统每季度评选一次“水利标兵”、“ 文明股室”,每年评选一次“好点子奖”、“突出贡献奖”,不仅在精神上奖励,物质上也实行重奖。制定下发了《资兴市水利局积极参与全市首届“十佳作风标兵、十佳敬业标兵、十佳家风标兵”评选活动方案》,积极在水利系统内部向系统党委、向市委评选推荐三个“十佳标兵”。在工作中涌现出了全省抗洪救灾先进个人欧阳东、资兴市“十佳作风标兵”候选人张文彬等一批先进典型与榜样。
三、推动“轮岗交流”机制,促进人才资源优化。过去水利局内部人员主要分为两块,一块是专业技术人员,一块是行政管理方面的人员,技术与管理岗位人员分得过于明显,两种工作岗位长期不交流,懂技术的一辈子从事技术岗位,但不懂管理,搞管理的一辈子从事管理岗位,但不懂技术,不利于年轻干部的成长,不利于单位干部职工的培养使用。今年以来,利用人事调整推动内部轮岗交流,逐渐让懂专业技术人才搞管理,让搞管理人员也学技术,把干部职工逐步培养成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综合全能型人才。今年全局干部职工轮岗交流人数已达到30%,并形成制度,真正让干部轮岗交流成为常态。
四、推行“能上能下”机制,强化年轻干部培养。过去机关的股室(站)长年龄结构普遍偏大,有的股室(站)长在同一个岗位一干就是10几年,长的达20多年,多数股室(站)长一直干到退休。年纪偏大的股室(站)长,随着年龄增加,工作精力、活力、动力相应减退,但职位却退不下来,少数成为终身制。而年轻、有活力、有能力的同志却因为没岗位一直上不来。针对这一“传统”现象,敢于打破常规,推行“能下能上、竞争上岗”机制。一方面做好老股长的思想稳定工作,让其愉快让贤,安心退下来,同时保证退下来的老股长继续在单位有位置、有岗位、用专长、发余力,退职不退岗,退职不褪色;另一方面引入竞争机制,大胆启用有能力、有激情、有活力、年纪轻的同志,让年轻人有舞台、挑担子、增压力、激活力、促动力,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加速培育水利事业接班人,今年股级干部调整交流面达到80%以上。
五、做活“股室整合”机制,确保工作效能提升。随着水利改革事业的向前发展,水利局所承担的职能越来越多,按照上级工作要求及职责要求,需要设置的股室(站)也越来越多,但上面给予水利局的编制、人员有限,造成现有股室(站)“多而小”,干部力量“分而散”,不利于干部统一协调指挥,不利于集中干部力量办大事,不利于重点工作的攻坚克难。为确保水利队伍精简高效,打破了“上行下效”股室(站)设置要求,对现有股室(站)职能实行整合,改过去的“多而小”调整为“大而全”,改过去多个股室(站)承担的工作职能调整由一个股室来承担,改过去“一人一岗或多人一岗” 调整为“一人多岗或多人多岗”。真正把股室职能和人员做活,让整合后的股室(站)更有利于将有限的干部力量整合,集中精力干大事,攻坚克难,有利于股室(站)工作高效运转,方便群众办事,提高服务能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