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0-13日,为全面了解全县春耕备耕、春熟作物生产、农资价格变化等情况,准确把握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全县的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县统计局组织开展了一次春耕备耕情况调查,调查人员深入双溪、汾市、麦市3个乡镇6个村走访座谈了60户农户、部分涉农部门及一些农资商户,现将这次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一、 春耕备耕的特点:
(一)春耕物资准备充足,农资价格有所下降。我县紧急协调各农资经营单位及个体户积极调备春耕生产急需的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资。据统计,全县已储备各类优质杂交种子30余吨,其中杂交水稻种20吨,玉米种10吨,;储备各类化肥3580吨,比去年同期增加6%,其中尿素1100吨,过磷酸钙800吨,复合肥1400吨,氯化钾300吨,储备农药80余吨。同时县里发放免费的油菜种子及各种树苗,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我县农户的需求。通过走访农户和部分农资商户我们了解到,今年的农资价格比去年有所下降,其中:复合肥是2.6元/公斤,同比下降7.1%;钾肥3.1元/公斤,同比下降6%;农膜15元/公斤,同比下降6.25%;而且各类农药、及部分树苗的价格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农资价格的下降,大大减少了农户们的生产成本。
(二)受低温天气影响,预计春耕备耕进度有所推迟。今年开春以来,我县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一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春耕备耕工作。但是自过年以来,全县各地连续低温阴雨天气,对我县的春耕备耕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温度太低将影响种子出苗率;耕地大部太湿加大了翻耕的难度等,所以预计今年的春耕生产工作进度将比去年有所推迟。
(三)农村散养户不断减少,规模养殖大户在迅速发展。随着各项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一些规模养殖的不断发展。在此调查中的60户当中,一季度生猪出栏72头,同比减少2.7%,调查时生猪存栏只有4头,同比减少20%。据汾市镇渡头村的唐利祥主任反映,全村174户,但是一年四季都养猪的农户只有两户而已,一般是8、9月份,生猪的散养户会有所增加,但也只是饲养一头两头左右,用来过年。现在3月份刚过完年,农户家中都没有生猪存栏,都处于空栏期。但是他们村的唐冬旺养猪场却越办越红火,现在猪场存栏在100头以上。据畜牧水产局统计2014年全县存栏1300头以上生猪规模场就有7个,其中花塘乡的临武正邦养殖有限公司规模最大,存栏生猪达到12000头;存栏180头以上肉羊规模场则达到了44户;还有存栏40头以上肉牛的规模养殖场有15个,这些养殖场分布在全县各乡镇。
(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逐渐形成了一乡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近年来,临武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三大目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植水果、蔬菜、玉米等特色现代农业,“一乡一品”特色农业品牌格局初步形成。目前,我们县各个乡镇都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积极发展适合当地的特色农业产业,如这次调查的双溪乡就以种植香芋为主,特别是双溪乡的贝溪村更是靠舜溪香芋产业带动了全村的人发财致富;麦市镇的万亩玉米基地已初具规模;还有汾市镇的双季稻高产示范区也已初见成效。我县各乡镇通过进一步深入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真正为农户做到了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获取农业信息渠道单一,直接影响农民信息的收集。在本次调查的60户农户中,我们发现:农户要想获得农业政策、农业科技、农资价格等方面的农业信息,一般是通过电视、报纸等渠道来获得,农业方面的技术人员对农业方面的生产指导较少,从而直接影响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二)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结构失调,中老年成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在调查的60户农户当中,今年外出务工人员达到了48人,同比增长了4.3%。特别是像汾市镇的渡头村外出务工人员就达到了40%左右,而且以农业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他们大多从事制造、运输以及服务等行业。留在农村的从业人员则以老人、儿童、妇女为主,他们大多观念程式化,难以接受农业新技术,大多是粗放式经营,广种薄收,效益得不到充分有效地发挥,使有限的农业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科技化地推广。
(三)土地流转困难,成为了阻碍农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问题。现代农业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土地的集中就成为了首要的条件,但是现在我国的国情就是土地都分散在每一户农户手中,因此农户小规模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矛盾日趋尖锐。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规模化发展就需要大量的土地,而这些种植大户就必须通过跨村、跨乡甚至跨县来流转土地,但是由于大部分人只是暂时把土地租赁出去,他们可以随时索回,所以就造成了土地流转的不稳定性,从而制约农户的规模化发展,另外现在租用一亩土地一年的租金在200元至500元不等,这也大大地增加了农户的种植成本。
三、加强农业生产的对策和建议:
(一)拓宽宣传渠道,方便农户获得更多的农业生产信息和技术指导。
为了能使农民群众获得大量、及时、准确的农业生产信息报道以及各级政府的各种文件精神,农业部门或是宣传部门要确定各方职责,细化任务分工,抓好责任落实。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拓宽宣传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面上宣传;还要着重发挥基层服务平台的宣传作用,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面对面向群众宣传,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群众获得真真的实惠。
(二) 提高农村从业人员素质,实施乡土人才基础素质工程。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要把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实施新时期农民培训工程,着力转变思想观念,大力提高致富技能,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做好高素质农民的贮备,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三)在保持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合理地实施土地流转。
目前农村中有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民,种粮食收入在其总收入中已占有很小比重,传统的农民观念,使得他们又不想放弃土地,这需要政府在土地承包制度上改变过去单一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农村的发展水平,实行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多种承包形式并存的方式,以便充分调动发展规模种植农民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一些先进技术和设施在生产上的应用,便于规模化作业,既节省了开支,又增加了收入。这是我们今后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如协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形式,会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临武县统计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