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严重冲击,我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如何?
这可能是全市上下除疫情防控工作之外,最为关注的问题。
4月15日,市委书记易鹏飞主持召开了市委常委会会议,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下阶段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一季度我市经济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企稳回升的态势基本确立。但更要清醒看到,我们的经济运行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困难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由大幅下滑向快速恢复的转变
疫情对经济形势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这样的阵痛在全省、全国都普遍存在。
一季度以来,受疫情影响,农产品销售不畅,社会消费不旺,工厂停工、物流遇阻、用工不足、订单减少、资金困难……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可以想见的是,一季度的经济数据会不好看。GDP、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肯定会有一些下降。
面对困难我们不回避,克服困难我们有信心。
对这些落后指标,必须要高度警醒、迅速行动,决不能简单地以疫情冲击或者其他历史的、客观的原因作为借口而无动于衷、无所作为,也决不能因为一时困难而乱了阵脚、畏缩不前。
疫情发生以来,我市有色金属企业共获信贷支持10.63亿元,加上外贸出口等相关政策及时“注入”资金,全市有色金属产业全面复苏。如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复工复产1135家,复产率99.9%,全市规模工业已由复工复产转向达产达效阶段。
与此同时,郴州市总工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精准落实湘工发〔2020〕9号文件的通知》,要求引导广大职工积极消费。
如今,企业全力复工复产,学校有序复课复学,商铺陆续复商复业,经济社会的“烟火气”正在快速恢复。
机遇也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要研究吃透政策,积极跑、放手争
接下来,疫情深层次影响还在延续,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
具体来看,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紧缺,一些企业订单不足,销售下滑,汽车、家电等耐用品消费需求尚未完全恢复,已经恢复营业的部分商场、酒店、景点和餐饮企业,消费也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
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疫情本身也蕴含着重大机遇。利用得当就能最大程度对冲疫情的影响,巩固和提升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
一是资金支持的机遇。国家货币政策更加灵活,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专项贷款额度、特别国债发行规模均有可能增加。我市均可超前谋划,紧盯靠上,积极争取。
二是项目布局的机遇。下阶段,国家将重点围绕以5G、特高压、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基建”领域,以交通、能源、水利、生态等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领域,以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城乡环境基础设施为代表的疫情短板领域,加快项目建设,我市有较为充足的投资空间。
三是产业发展的机遇。当前在线办公、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线上文化娱乐等数字经济加速崛起,我市在电子信息、大数据等方面具备良好基础,可以乘势而上。
将这些机遇化为推动郴州发展的优势和红利,毫无疑问已经是各级各部门、各类实体企业、广大寻求发展的郴州人的共识和使命。
需要注意的是,国家、省里为应对疫情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相当一部分是存在“窗口期”的,一旦错过就没有了。全市上下一定要强化抢抓意识,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积极主动跑,放胆放手争,把政策机遇变成可以落地的项目,推动郴州的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唯有奋发向前
——农业要稳、工业要追、投资要快、消费要活
我市这几年大力实施“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战略,奠定了较为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搭建了较为充分的对外开放平台。我们完全有信心应对当下短期的、暂时的疫情经济波动,确保“奋战90天、实现双过半”和完成全年各项既定目标。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特别要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要全方位支持鼓励群众投入到春耕生产中,开展“送种上门、农机下乡”等帮扶活动,全力解决农户生产问题。
要用好用足支持政策帮扶实体经济,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推动驻企联络员制度常态化,加强政银企对接,加强与金融行业的对接,支持企业发行集合债、企业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对疫情期间出台的网上办理、简化流程等创新措施,认真梳理总结,尽可能转化为长期坚持的制度。
去年,我市的投资增速一直快于全省,对全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年,我市也要确保上年的快速发展态势,加快项目建设,促进有效投资,务求特事特办、快事快办,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上年水准。
受疫情影响,传统消费模式在疫情的冲击下将会发展重大变革,将加速市场优胜劣汰。我市要加快挖掘新的增长点,鼓励支持电商、自助零售、自助餐饮、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等新兴消费业态和消费热点,让新的增长点加速。
郴州发展“我”的责任,当前危与机并存,你我皆需奋发向前。
责任编辑/王路莎 唐思思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