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穷山窝双牌县茶林镇桐子坳村因旅游扶贫摇身变为国家4A级景区。
全县6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6784户26941人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初的18.01%下降至2019年底的0.37%,今年6月实现了全部清零。2017年至2019年脱贫攻坚考核连续三年跻身全省先进,先后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全省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先进县、全省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先进县、全省健康扶贫工作先进县等系列荣誉。
双牌县是一个集山区、林区、水淹区为一体的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总人口20.04万。近年来,该县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要求,以精准脱贫总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于2017年成功实现省级贫困县摘帽。
凝心聚力助脱贫
突出从高站位,为脱贫攻坚凝聚最大合力。集结各方力量,凝聚各种资源,汇聚到全县脱贫攻坚大业中来。
构筑有力的五级工作体系。组建和充实了全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建立“县级领导、县直部门、乡镇、工作队、村支两委”五级工作责任体系,每月定期召开扶贫工作例会,实行以“一月一调度”为常态的工作调度制,形成了以上率下、层层负责的工作机制。
建立科学的考核督促体系。建立和完善了以“见人见事见责”为要求的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机制,以“贯彻全程、精细管理、分类考核、奖惩兑现”为特点的考核考评机制, 实行考核结果与项目分配、干部选拔使用等挂钩的奖惩激励机制,2018年以来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优秀干部26名,以较真碰硬推动工作落实落地。
创新推行“五个一”工作法。按照两个“全覆盖”的要求,全县67个贫困村分别由省、市、县派工作队驻村,非贫困村由乡镇派出工作队驻村,从县直单位选派3400多名公职人员全覆盖结对6784户贫困家庭,在推进结对帮扶工作中,创造性推行“五个一工作法”( 即要求结对帮扶人每个月到贫困户家中走访,做到对一次标,吃一餐饭,住一晚上,谈一次心,解决一个小心愿),起到了“鱼水情深、党建生根”的良好效果,2018年以来,全县没有出现一例贫困户因政策落实不到位而上访的现象。
产业带动扶真贫
突出发展增收,切实增强脱贫解困造血功能。注重从县情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大力促发展,全面抓增收,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2650元提高到2019年的11031元,超过全省平均数1527元。
发展产业促增收。按照“135”产业带、“一县一特”发展规划,突出发展楠竹、茶叶、生姜、中药材、特色果蔬、牛羊、森林土鸡、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九大扶贫产业,特别是立足双牌资源禀赋,积极推进“旅游+扶贫”发展战略,实施了阳明山5A景区改造升级、泷泊国际慢城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重点打造了茶林镇桐子坳村、泷泊镇霞灯村花千谷、麻江镇廖家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项目,7个村成功跻身全国重点旅游扶贫村行列, 9000余名贫困人口直接或间接分享旅游发展红利,年人均增收200元以上。强化利益联接,全县114个行政村均建立了专业合作社,广泛推行“公司+村集体+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带动贫困户5452户发展产业,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80.22%。
抓好就业促增收。大力推进务工就业,今年针对疫情特殊情况,发动114个村的劳务经纪人进行就业指导,发放交通补贴517万元,实现转移就业11886人,占全县贫困劳动力总数的90.47%。发展“就业扶贫车间”26个,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多渠道开发扶贫公益岗位,今年以来开发135个临时性公益岗位、877个公益岗位,其中选聘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493名。
消费扶贫促增收。引导县域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消费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及服务,2019年通过政企机关、电商平台、旅游景点和超市直销等渠道,累计帮助贫困村、贫困户销售农产品5150多万元。今年,面对严峻的疫情,以消费扶贫为抓手,加大贫困村、贫困户产销对接,上半年共帮助县内销售滞销农副产品250吨,产值88万元。积极发展电商产业带动消费扶贫,引进淘宝等多家知名电子商务企业, 67个贫困村开设了112家电商扶贫小店,供销惠万家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立足民生暖人心
突出民生保障,扎实筑牢脱贫底线。严格对标“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突出抓好住房安全、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方面工作,筑牢脱贫底线,提升脱贫水平。
确保住有所居。2016年以来,实施危房新建和改造2140户,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550户,全部实现应改尽改、应搬尽搬,让54.8%的贫困户住进了新房,同时对贫困对象住房安全进行“地毯式”复查,目前,全县贫困户住房安全等级均在B级以上,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加强拆旧复垦、基础配套、就业扶持、管理服务等后续工作,确保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
确保学有所教。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加强对贫困家庭的教育资助,形成了从学前到大学、从县内到县外全覆盖的资助体系,做到贫困学生读书“零负担”,加大“三帮一”保学控辍力度,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无一人失学辍学。
确保病有所医。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对贫困户医保个人部分缴费实行全额补贴、商业综合保险实行90%补贴,每个贫困户在医疗保障上有了双保险;全面推行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面建成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平台,把居民医保、大病保障、扶贫特惠保、医疗救助、医院减免、政府兜底等六重保障和43个病种的特殊门诊报销纳入“一站式”系统,县域内住院实际报账比例达到85%以上, 2019年全县实现了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 县级二甲医院创建成功,全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确保困有所帮。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实现“应纳尽纳”。加快推进“两线合一”,2019年兜底保障人员补助资金每人每月提高到310元、今年提高到340元。同时,由财政出资,为所有贫困户购买扶贫“特惠保”,为所有脱贫人口购买“返贫保”, 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成效,筑牢了返贫防线。
设施提升夯基础
以贫困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夯实脱贫致富基础平台。投入1.2亿元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29处,农村人口已全部解决安全饮水问题;投入4384万元实施“小康电”建设工程第一批项目,全县安全用电覆盖率达100%;投入4.7亿元建成通水泥(沥青)路里程319公里,农村公路窄路加宽94公里,完成安保工程200公里;建成通讯基站679个,所有行政村实现了宽带网络、4G信号全覆盖;投入7700万元,通过新建和改造,全县114个行政村实现标准综合服务平台全覆盖。为破解贫困村集体经济难题,筹集资金2300万元在全县67个贫困村实施了每村40千瓦至65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并已于2017年6月底全部并网发电,为各贫困村每年增加集体收入4万元左右。
多措并举稳成效
突出对标对表,全面落实各项扶贫政策。按照真脱贫、脱真贫的要求强化举措,落实政策,化解矛盾,防范风险,扎实推进工作。
认真开展“大排查大诊断、大整改”“千名干部下基层,精准帮扶解难题‘三走访三签字’”“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排查整改、脱贫质量回头看、重点帮扶等专项活动,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对扶贫领域问题开展了 “全覆盖”“地毯式”核查,特别是创新推出了工作队长村际交叉复核新模式,查准改实“3+1保障问题”。
对中央第八巡视组、省委第六巡视组、市委第十五巡察组反馈问题和省常态化联点督查组交办的问题以及自查排查出的问题,全部按照“一个问题、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套措施、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模式强力推进整改,确保所有问题均按时核实整改到位。
2018、2019年,由县级领导带队开展“深入贫困村、走访贫困户”活动,对全县所有贫困户、“边缘户”持续做好回访回帮。关注特殊阶段,特殊群体的民生保障,今年初疫情爆发后,一方面大力做好贫困监测工作,另一方面加强对特殊群体的救助工作。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认真抓好涉贫信访处置,2017年至2019年脱贫攻坚现场评估考核验收中,群众的满意度均达99%以上,综治民调连续三年排名全省前十、全市第一,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
“下一阶段,我们将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重点围绕九大扶贫产业继续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着力壮大特色现代农业基地、农旅融合基地,进一步做实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行消费扶贫,积极开展行业扶贫政策落实‘清仓行动’, 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尽锐出战,奋力冲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双牌县委书记苏小康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