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日报讯(记者 邹天著 通讯员 刘福华)全村综合贫困发生率从2017年的31%降为零,人均年收入由2017年的2256元增长到现在的10767元……富了村民,美了乡村,这是金洞管理区小金洞村依托“亚洲第一漂”——金洞漂流积极打造乡村“3分钟旅游圈”,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动写照。
从贫困村到美丽示范乡村
7月28日,车辆行驶在木牛公路上,车窗外的金白河蜿蜒如同一条玉带,河岸一排排花树随风摇曳生姿。“小金洞村由原小金洞村和原欧菜河村合并组建,曾经是省级贫困村。”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驻村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张华林介绍,“2018年,小金洞村成功实现脱贫‘摘帽’,近两年先后荣获‘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永州市同心美丽乡村’等称号。”
过去有多穷?小金洞村村支部书记奉和春记忆犹新,“全村285户1176人,有1/3是贫困户,2017年人均年收入仅2256元。”小金洞村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区贫困村,全村耕地总面积只有227亩,鱼塘水域面积仅有25亩,村集体经济为零。
2018年3月,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扶贫工作队进驻小金洞村实施精准扶贫。改变,悄然发生……
要想富,先修路。把高山泥路修成平坦公路,更是小金洞村村民多年的期盼和愿望。为此,驻村工作队积极向上争取基础项目建设资金267万元,建成两条累计长2.9公里的通组公路,同时扩建村级服务平台、新建生态停车场1000平方米。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2019年村里新建了一处供水设施,解决了村民用水紧张的困局。”奉和春感慨地说,“今年又为村里安装了87盏路灯,村民们再也不会‘摸黑出行’了。”
立足基础设施建设,小金洞村同步探索脱贫致富路子,依托丰富的山林资源,采用“公司+贫困户”形式,鼓励20余户贫困户建设中药材基地,种植名贵中药材黄精270亩,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小金洞村还有着优质的野生茶树资源。2019年,村里成立将军崖茶叶产业合作社打造野生茶叶资源开发基地、建设野生茶叶加工厂(扶贫车间),今年生产干茶450多公斤,销售额达135万元,带动80余户村民采茶、制茶收入达27万元。
“村里发展野生茶叶产业,我们受益不少。”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村民奉美丽告诉记者,她家有8口人,往年全靠丈夫在外务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如今在野生茶叶加工厂做事,如今一个月工资加上卖茶提成有8000多元,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她家在前年脱了贫。
精心打造“3分钟旅游圈”
金洞漂流每年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楠木主题公园一年吸引游客6万余人次,但每每游客体验漂流、看了“楠木王”就离开了。如何把游客留下来?怎样让旅游产业成为富民产业?这是萦绕在驻村工作队的心头的头等大事。
为构建小金洞村“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链条,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投入、争取、筹集资金共计880万元在村里流转土地5000多平方米,将村里废置的“空心房”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修缮、创建,打造极具乡村风情的民宿“楠木湾畔”,并让全村建档立卡的107户贫困户373人参与进来,贫困人口每年保底分红人均200元/人,贫困户间接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0万元以上。
“8月中旬,‘楠木湾畔’开张迎客,预计今年收入80万元。员工36人,都是本村村民,月工资2500元左右。”张华林说,“我们精心选址,‘楠木湾畔’的斜对面是楠木主题公园,往上走是50亩的野生玫瑰花海、金岛湾水上乐园,再过去就是金洞漂流牛头山游客接待中心。每个景点之间只要3分钟车程,从而形成一个旅游圈。”
游客留得住、住得下了,还要有特产能“带得走”。小金洞村配合旅游业大力开发以竹笋、高山红薯为主的特色农产品,计划在民宿“楠木湾畔”设置特色农产品展示区,并把将军崖茶叶产业合作社搬迁至野生玫瑰花海附近,让游客亲手制茶感受浓浓茶文化,让游客眼里看着、嘴里吃着、手里提着、走时捎着,高兴而来、满载而归。
“旅游开发让小金洞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奉和春告诉记者,如今的小金洞村,不仅是村容村貌,村民的精神面貌、住房、收入等都发生了巨变,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和决心也越来越足。
“接下来,我们要不断创新旅游发展,让好日子持续下去,让村民放下‘泥饭碗’,端起‘金饭碗’,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张华林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