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焱)昨天,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暨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动员部署会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蓝绍敏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政治意识,扛起责任担当,加快补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争做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标杆样板,努力为全省全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探好路、领好向。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主持会议并作具体工作部署。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振一、市政协主席周伟强出席会议,市委副书记朱民通报2019年度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了“强富美高”的美好愿景和“五个迈上新台阶”的实践路径。五年来,苏州始终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强化答卷意识,把握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狠抓工作落实,奋力书写苏州“三农”出彩篇章。坚持不懈调优产业结构,“农业强”的基石更加稳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高标准农田占比和机械化水平分别超过70%、80%和90%;坚持不懈拓宽增收渠道,“农民富”的特征更加鲜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3万元增长到3.52万元;坚持不懈改善乡村环境,“农村美”的形态更加凸显,全市培育市级以上特色田园乡村56个、三星级康居乡村2050个、康居特色村37个;坚持不懈夯实基层基础,“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内涵更加丰富,全市创建市级以上文明先进单位1500余个,各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全覆盖。
围绕做好下一步工作,蓝绍敏指出,要强化政治意识,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当前要清醒看到“三农”发展既存在历史性发展机遇,也面临深层次困难挑战。要始终用新思想锚定奋进航向,用新思想抢抓发展机遇,用新思想战胜风险挑战,奋力走出一条具有苏州特点、体现标杆水平、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道路。要以更开放的理念“赋能”现代农业,以开放的理念集聚全球资源,引进培育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农业科技企业;以开放的理念助推产业升级,强化制度供给,以开展智慧农业国家级试点为契机,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服务、管理的智慧化水平。要以更集聚的资源“打造”最美乡村,努力展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现实模样,真正为农民打造现代乡村,实现文化传承、特色打造、产业发展融为一体。要以更极限的政策“放大”富民效应,抓住产业富民这个基础,坚持项目带动;抓住创业富民这个关键,完善创业政策、改善创业服务、培育创业主体。要以更给力的改革“点燃”基层活力,持之以恒深化农村改革,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
蓝绍敏强调,要强化问题意识,加快补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织密底线民生“保障网”,推动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加大对因病支出型困难家庭的帮扶力度;拉紧结对挂钩“帮扶链”,选派好“第一书记”,确保今年所有薄弱村年可支配收入全部超过250万元或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超过1000元;要扛起对口扶贫“硬任务”,助力苏州市结对帮扶的13个贫困县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坚决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入品质建设阶段,高质量完成整治任务。要坚决完成生猪稳产保供任务,积极扩大养殖产能,不折不扣抓好落实。要切实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农房翻建要重点妥善解决好资格、规划、监管的问题,精准施策、探出新路;农民集中安置小区要统筹考虑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的问题,确立合理的生产、就业和服务半径,做到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社会治理方式同步变迁。
蓝绍敏指出,要强化担当意识,争做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标杆样板。要高质量建设都市生态农业,聚焦“强基础、打品牌、兴科技”三个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强基础”,就是要升级农业基础设施;“打品牌”,就是要培育优质农业品牌,到2022年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率要超过80%;“兴科技”,就是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到2022年现代农业园区入园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要高品质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提升乡村建设体系,到2022年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行政村5G 网络全覆盖;提升乡村经营体系,到2022年全市建成共享农庄100个、乡村旅游精品线路60条;提升乡村治理体系,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以智治促管理。要高水平培育乡村人才队伍,把优秀的人才“引进来”,支持返乡创业园、孵化园、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等载体建设,到2022年建成省级创业示范基地40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270个;让下乡的人才“留得住”,到2022年45岁以下新型职业农民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80%;要让干事的人才“能发展”,把农业领域人才相关奖励、补贴纳入市级人才开发资金预算。要高起点推动城乡联动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投融资机制改革,持续做大做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
蓝绍敏强调,要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抓“三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真正把乡村振兴摆在优先位置,形成强大合力。组织领导要体现“重中之重”,严格落实五级书记一起抓、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的要求,确保党管农村工作要求落到实处。政策导向要体现“优先发展”,要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监测考核要体现“科学精准”,以科学的指标体系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创新实践。
李亚平要求,要全面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的部署要求上来,真正把“三农”工作摆到全局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全面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要全面落实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加快补齐苏州市“三农”领域的突出短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决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决完成生猪稳产保供任务,切实改善农民住房条件,着力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要全面开启“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抓紧理清下一步“三农”工作硬任务,挂图作战、逐项销号,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经验、提供样板。
会上,市委、市政府印发了《苏州市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和《苏州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2020-2022年)》(征求意见稿),通报表彰了2019年度苏州市“十佳农业创新企业”“十佳乡村致富带头人”“十佳最美乡村”等先进集体和个人。各市、区板块报告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市财政局、市住建局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各市、区设分会场。市委常委、副市长王翔,副市长蒋来清,市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出席会议。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