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家港以党建“引领力”激活发展“新动能”

2020年11月05日 10阅读 来源:苏州日报 2020/3/18

“这笔贷款真是‘及时雨’,更是‘定心丸’,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近日,江苏日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通过信贷审批绿色通道顺利获得张家港农商银行500万元信用贷款,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

日新医疗是一家专门从事负压隔离舱、担架、除颤仪等医疗设备生产的企业。疫情发生后,企业加班加点组织生产,产品全部支援抗疫前线。由于短期内货款不能回笼,企业流动资金吃紧。张家港农商银行“红领益企”行动支部在走访中了解到企业的融资需求后,立即为其制定专属金融服务方案,新增500万元信用贷款,3天到位,同时将利率最大限度下浮,帮助企业渡过资金难关。

疫情防控是场“大战”,复工复产是场“大考”。面对大战大考,张家港市以党建“引领力”激活发展“新动能”,先锋助力有温度,靶向服务有准度,同心惠企有热度,跑出战“疫”复产“加速度”,夺取“双胜利”。

先锋助力有温度,一双“铁脚板”踏出招工复产“快节奏”

2月27日下午,张家港市人社局人才服务科科长王强带着52名技术工人从山西临汾乘坐飞机抵达南京禄口机场,随即坐上张家港市人社局安排的接驳专车直达用工单位——张家港灿勤科技有限公司。

受疫情影响,老职工返程受阻,新员工招聘停摆,用工缺口成为企业复工复产的一大难题。了解到灿勤科技的困难后,王强主动联系对接,最终联系到山西临汾一家劳务公司。为了让这些工人尽快到岗,王强决定亲自跑一趟。“我是党员,现在是特殊时期,应该冲在前面!我一定帮企业把工人招进来,接回来。”王强向局党委立下“军令状”,简单打点行装,2月25日只身前往临汾。一到临汾,他就直奔劳务公司,对接招工事宜。“毕竟还在疫情期间,每一位员工的信息都需要认真核查,这不仅是对用工企业负责,更是对港城百万人民负责。”王强一个个打电话联系,介绍张家港的招工政策,企业的用工条件待遇,核准他们的行程信息。直到2月26日深夜,52名务工人员名单才最终确定。为了以最快速度将这批员工接回张家港,最大程度降低旅途中可能出现的防控风险,张家港市人社局党委决定打“飞的”接人,并派专车接驳回张家港,直接送往企业生产一线。

一回到张家港,王强顾不得休息,立马又开始为张家港另一家科技企业华灿光电对接招工事宜。“对企业来说,没有工人,哪来发展。这是战‘疫’复产的头等大事,等不得,更慢不得。”王强告诉记者,接下来,山西临汾还有第二、第三批员工要来张家港就业,目前各项对接工作已全面展开。“我们还要开拓其他渠道,招聘到更多的技术人才,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跑出招工复产的‘加速度’。”王强说。

越是关键时刻,越能彰显党组织的力量,越是特殊时期,越能体现党员的担当。

张家港市将驻守在村(社区)网格一线的113名机关党员干部及时调整到复工生产一线,明确政策宣传、服务指导等六大工作职责,开出“联企直通车”;组建“智造先锋”“创新速递”“心服务先锋行”等350个行动支部,引领3200余名党员冲锋在车间生产、产品研发、物流保障一线,靠一双“铁脚板”踏出复工复产的“快节奏”。目前,该市规上企业复工率已达100%。

靶向服务有准度,一堂“直播课”回应企业发展“最关切”

“凤凰镇的各位企业家、各位支部书记,大家晚上好,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疫情防控下的人员返岗(港),企业的当务之急》……”每天晚上6点半,张家港市凤凰镇“益企防疫空中课堂”准时开讲。从2月7日开始,“空中课堂”每天一课,从未间断。

“如何做好复工复产前的前期准备工作?”“如何做好员工的情绪管理?”“疫情下的商务合同该如何履行?”这些企业家最关心的问题都能在“课堂”上找到答案。“这个‘空中课堂’,每天给我们送来复工‘锦囊’,贴心又实用。”当地一位企业家在留言区写道。

凤凰镇非公企业党工委副书记徐韬介绍,每天一个多小时的分享课结束后,还有答疑解惑环节,主讲老师会逐一回答企业家们提出的相关问题,而凤凰镇非公企业党工委会收集整理其他问题,然后联系相关专家,作为后续的课程主题。目前,当地企业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等380多名“学员”每天准时到“空中课堂”打卡上课。

“屏对屏”的背后是“手牵手”,“线连线”的内核是心连心。疫情发生后,张家港市委组织部定制“战‘疫’特六条”,实施政策扶持特惠、助企服务特制、岗位等级特晋、先进典型特荐、组织设置特办、入党指标特批等6项“硬核”举措。当地46个区域(行业)党群工作站和10个科创园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专职党务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复工企业走访排摸,列出“问题清单”“资源清单”“需求清单”3张清单,全力当好政策惠企的“联络员”、物资进企的“快递员”、线上益企的“服务员”和先锋助企的“组织员”,助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张家港市委组织部还依托服务创新创业“红堡超市”平台,链接工信、卫健、商务等机关党组织服务力量,组建“助企稳岗”先锋讲师团,聚焦“企业复工准备”“员工情绪管理”等现实需求,开设“云上红堡”空中课堂,精准“空投”92场防疫复产培训讲座,为4026家企业开展政策指导和心理疏导。同时,配套3000万元专项培训资金,鼓励企业自主开展疫情防护、安全生产、法律知识等线上技能培训。

同心惠企有热度,一个“蓄水池”点亮聚力复产“热力图”

近日,塘桥镇“爱心蓄水池”党建项目组将3000只口罩、50L消毒液,送到了江苏鹿港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一解企业防疫复产的燃眉之急。

据了解,“爱心蓄水池”是塘桥镇专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设计的党建项目,通过汇聚来自社会各界的红色力量,为战“疫”复产“充能”助力。截至目前,已收到当地各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捐赠的口罩、手套、消毒液等防护物资上万件,还有1万多元的善款注入“蓄水池”中。

“我们不生产口罩,我们是爱心的‘搬运工’。”塘桥镇党委组织委员殷建刚介绍,“爱心蓄水池”项目依托“互联网+”模式,线上“接单”、线下“派单”,有效对接资源和需求,如今已成为当地疫情防控的爱心物资“补给站”、志愿服务“能量站”和行动先锋“接力站”,已累计投放防疫物资1万余件,送出“爱心餐”4000余份。同时,成立“以爱助爱”后援团,通过“联村助企”行动,吸引了一批爱心成员加入进来,为抗击疫情、复工复产注资增援。

党建引领汇聚先锋力量。张家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同向发力,同心助企,点亮了港城聚力复产的“热力图”。

——张家港保税区(金港镇)以“红色引擎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党建项目为纽带,分片设立5个复工服务行动党小组,快速解决企业复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首创24小时政务服务驿站,让企业在安全便捷的环境下完成各项业务申报审批,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有序展开。

——张家港经开区(杨舍镇)实施“外资企业红堡护航”党建项目,建立“一对一”联系、快速响应、联动协调、防控督查等工作机制,帮助企业协调防疫物资、员工返城、物流检疫等现实难题。截至目前,区镇外资生产型企业复工率达100%。

——张家港市科技局成立以青年党员为主体的“助企先锋创新速递”行动支部,为企业提供高企培育入库、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申办、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等10项“不见面”科技服务事项。

——张家港市金融办充分发挥港城“融之汇”党建联盟的引领作用,全力保障医疗、疾控、科研以及应急项目建设,防疫物资采购等资金需求,新增授信26笔6.72亿元,当地金融机构共帮助1700余家企业顺利周转贷款,为企业顺利复工复产“输血供氧”。

张家港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志明说:“生产一线也是抗疫前线,我们坚持以党建引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强化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全力打好政策扶持、资源整合、精准对接、服务提升‘组合拳’,让党旗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线高高飘扬。”    记者 杨溢 通讯员 张玲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