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江:递出高质量发展新“名片”

2020年11月05日 10阅读 来源:苏州日报 2020/6/4

示范就是引领。

今年,是全面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之年。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重要板块的吴江,如何发挥引领作用,为一体化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经验,创造可检验可共享的发展成果?

以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为统领,聚焦“一体化制度创新、重大改革系统集成、高质量发展重大工程”三个重点领域,吴江已部署21类86项重点任务;瞄准总投资不低于10亿元的产业项目突出更高质量发展,瞄准生态环境提升突出生态绿色底色,瞄准跨区域协同突出重大显示度,吴江以“重大项目、重大事项、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突破、重大活动”“六个重大”为总纲,排定了143项工作要点,以先锋破阵的担当勇气,先人一步的创新智慧,为示范区建设赋能。

时代的重任,引领的力量。示范区建设的美丽蓝图已在鲈乡大地徐徐铺开。

“六个重大”

定下总纲,高起点推进示范区建设

更高的站位,赋予更多的机遇。今年4月,《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加快推进沪苏湖铁路、通苏嘉甬铁路等干线铁路建设,吴江境内设苏州南站(汾湖高新区)和盛泽站,其中苏州南站为两条高铁线路的“十字”共站,将成为疏解上海非核心城市功能的重要新型高铁枢纽。

6月5日,沪苏湖铁路江苏段将举行开工仪式,“轨道上的长三角”进入施工期。对吴江而言,高铁及两座高铁站的建设,不仅是从“0到1”的突破,将结束吴江没有高铁的历史,更让吴江城市能级得到质的飞跃。

“苏州南站项目是示范区内唯一的国铁干线枢纽平台,意义重大。经过区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多轮沟通协调,苏州南站交通枢纽地位在上位规划中得到进一步提升,更好放大启动区区位优势。”吴江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曹月见说。

三地协同,交通先行。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吴江与上海青浦、浙江嘉善的交通互联动作还有很多。

通苏嘉甬铁路正在进行工可前置工作;康力大道计划9月底建成通车;在累计开通8条跨省公交线路和2条毗邻公交线路的基础上,吴江今年将新增2条跨省公交线路,一条由吴江荡东延伸至上海大观园,一条由盛泽广场延伸至浙江嘉兴王江泾镇公交枢纽站。

前瞻布局,高定位编制规划方案;整合资源,聚合力保障工作推进;牵引带动,全方位支持启动区建设;强化保障,多维度拓展发展空间;打破壁垒,多领域促进交流合作……

“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是一项横跨三个省市、前无古人的开创性工作。”吴江区委副书记、区长李铭说,自去年11月1日示范区揭牌以来,吴江把服务和推进示范区建设摆在全区工作最中心位置,努力找到一条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可行路径,勇做“先遣队”,勇当“领头羊”,推动高质量发展快上新台阶。

推进“六个重大”是统领吴江示范区建设的总纲。

在前期编制示范区建设吴江方案的基础上,吴江细化分解了2020年度工作要点及任务清单,梳理排定了“重大项目、重大事项、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突破、重大活动”“六个重大”共143项工作要点。

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重大项目28项,具有引领意义的重大事项36项,具有示范意义的重大平台33项,具有创新意义的重大改革14项,具有显示意义的重大突破11项,具有标志意义的重大活动21项,旨在推动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高位推进、早见成效。

精准发力

各有侧重,全方位提升示范区能级

3月26日,恒力实业投资(苏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孟军,从吴江行政审批局局长孙曙东手中接过了首张冠名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营业执照。

这张营业执照的颁出,意味着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市场主体准入、跨域资质互认、电子证照通用、改革红利共享等实质性启动。“企业可以在示范区自由流动,享受各类优惠政策,共享更多政策红利,这是极大利好。”孟军说。

记者了解到,坐落在吴江汾湖的恒力国际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是吴江今年28个重大项目之一,将建设年产100万吨高端聚酯薄膜、工程塑料和医用新材料项目等。项目全面运营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00亿元,利税50亿元。

“重大项目可以推动产业创新、提升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彰显生态特色。”吴江区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吴江把招大引强、招新引优作为“硬杠杠”,依托既有优势,全力抢抓最具显示度、最有标志性的优质产业项目,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提升产业能级。

除了恒力国际新材料产业园,今年,吴江还将推进英诺赛科氮化镓、京东方智慧产业基地、亨通文化旅游、港虹差别化纤维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993.8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3.18亿元;投资额最大的达200亿元,平均投资额在35亿元。

重大事项,聚焦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重大平台,支持吴江企业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与长三角有共性技术需求的企业共同立项、联合攻关;重大改革,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建设示范区创新共同体;重大突破,努力提升跨区域服务共享水平;重大活动,着重打造文化交流名片。

“项目为王、干事为先,打造一流发展软硬环境,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李铭表示,“六个重大”143项任务,每一项任务都将按照时间节点推进落实。到年底,吴江将形成一批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成果、建成一批重大显示度项目,为示范引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贡献吴江力量。

敢为人先

生态为底,高质量打造示范区样板

全力答好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联考卷”,在青嘉吴2300平方公里区域画出精美工笔画,打造生态绿色环保、高端产业聚集、养老宜居的“样板间”。

吴江把担当写在行动中,让作为显在效果上。

生态共治,以一流生态环境吸引优质项目,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

加快太浦河沪湖蓝带战略规划,推进太浦河分区、分段、分级治理开发,大力推进太浦河绿廊示范段工程;持续推进东太湖综合整治后续工程及元荡等湖荡岸线贯通;发起建立边界水环境、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治机制;推进环元荡岸线贯通先导段工程;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启动元荡美丽乡村群和美丽湖泊群项目建设……这些重要的生态共治任务已经摆在了相关部门案头。

加强土地要素支撑,深度对接“三治”,加大“三优三保”为主的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今年1至5月完成拆旧3959亩、复垦3133亩;加速腾退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落后产能,开发上线“用地信息普查应用平台”,精准掌握国土、规划、生态等资源利用现状……吴江正努力在区域整体发展中进一步提升吸引力和竞争力,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

产业共兴,以“用户思维”提升“客户体验”,打造“最舒心”营商环境。

推动“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集中落地,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5月,吴江出台《关于开放再出发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推出最高给予1亿元项目综合扶持资金等6个方面30条“干货”,为营商环境提升和示范区建设赋能。

民生共享,画好一体化“同心圆”,更好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

积极引进上海优质医疗资源,实现跨省异地就医门诊、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全覆盖;推进苏州中学苏州湾校区、苏大未来校区等名校建设,会同执委会制定《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职业教育一体化平台建设方案》,今年吴江计划建立示范区中等职业学校统一招生平台、统一学籍管理平台和统一专业设置平台。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吴江将高标准践行‘生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进一步提高显示度,增强引领性,高水平践行共建共享共赢,努力把示范区打造成为改革开放新高地、生态价值新高地、创新经济新高地、人居品质新高地。”市政协副主席、吴江区委书记王庆华表示。苏报驻吴江区首席记者  王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