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苏州高新区统筹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场硬仗。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0.9亿元,增长11.7%;新增外资项目45个,包括赛默飞、开市客等一批世界500强项目纷纷落户城西。
“期中考”成绩单亮眼
GDP增幅等14项指标位列全市前列
面对内外压力,苏州高新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GDP 增幅等14项硬指标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上半年,高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0.9亿元、增长11.7%,其中工业投资42.7亿元、增长29.6%。全区牢牢抓住重大项目这个“牛鼻子”,招商引资再创新高。实际使用外资达6.9亿美元;内资注册资金达250.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个。
全区进一步聚焦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先导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并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加速器”顺利实现开园,苏州生命健康小镇产业园一期投用。
全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30%,获批全省首批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龙头骨干企业试点6家、全市首批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5家,辖区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和狮山金融集聚区成为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在科技创新上,全区加快推进动能转换。今年,已新增上市企业2家、创新型企业462家,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58.5亿元,获批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项。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获教育部正式批复,将建设与本部“同等标准、错位发展”的新校区。创新成果加速产出。上半年,20家建设期内院所平台新增孵化引进企业69家,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273项,申请发明专利42件。新增科创载体超百万平方米,获批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家、市级众创空间13家,列全市第一。
高新区还勇于先行先试。“中日绿色产业创新示范区”和“苏州中日创新谷”加快建设,开展综保区保税研发中心监管改革试点,苏州首列跨境电商中欧班列从高新区发运。出台支持企业发展2020版,举办民营企业、日资企业以及医疗器械、大数据产业等专场座谈会,实施“党建先锋、在企身边”行动计划,“一企一策”帮助解决问题。
深入开展“效率提升年”活动,推出全流程全生命周期企业服务,开通工程建设审批绿色通道,推动行政审批提速76.2%。此外,商事制度改革获江苏省督查激励;技术进出口“不见面”备案,入选全国20例“最佳实践案例”……
紧扣“第一方阵”目标不放松
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等四个高地
受疫情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城市发展和区域竞争日趋激烈。高新区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严峻局面。
对此,高新区提出:“全区上下必须树立极其强烈的危机感和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主动对标找差,全力迎头赶超,努力在全市和全国高新区中争先进位、勇立潮头。”
必须紧扣“迈进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这个目标,在“高质量发展”“现代化探索”两方面走在前列,营造“创新、产业、亲商”三个生态,建设“全国一流的科技创新高地、国内领先的现代产业高地、全球资本集聚的开放合作高地、美丽宜居的生态文明高地”。
建设一流科技创新高地,将主动承接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溢出效应,更加突出产业科技创新,加快形成创新资源“最强磁场”,集聚创新创业“最强大脑”,构建成果转化“最佳通道”,力争到2023年全区集聚高层次领军人才2500人次,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上市公司超30家、“独角兽”培育企业50家。
建设国内领先现代产业高地,将聚焦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集群,力争到2023年,使集成电路、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分别达到200亿元和500亿元,集聚6家以上年产值规模超50亿元的自主品牌企业,推动形成规模效应与竞争优势。
建设资本集聚开放合作高地,将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大力发展开放型创新经济,力争3年内实际使用外资达50亿美元、内资注册达2000亿元,日资企业超800家,进一步擦亮“日资高地”品牌,打造国际国内资本投资的“首选地区”。
建设美丽宜居生态文明高地,将充分发挥依山滨湖、山水相融的生态优势,高起点、高品位推进城市生态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到2023年,建成若干有全国影响力的生态美丽河湖典范,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处于全市前列。
自加压力,全力冲刺
围绕目标推动高质量争先进位
不久前,苏州发布全市10个板块“龙虎榜”,释放争先进位、奋勇发展的鲜明信号。如何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把握新机遇?
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虎丘区区长毛伟表示:“必须跳出高新区看高新区,把当下所需与长远所求结合起来,把自身发展与外部变化贯通起来,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乘风破浪、激勇向前。”
高新区将更高水平招商引资,坚持内外并举,加大内资招商、科技招商、基金引商力度,高质量办好“金秋经贸洽谈”活动,确保完成“双十百千”目标。更高效率加快项目建设,围绕苏州市项目投资“1544”目标,全力保障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确保三季度重点项目全面开工,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00亿元。更好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定期举办企业家沙龙,完善领导挂钩联系、“一企一策”制度,整合提升区企业服务中心,形成审批服务“进一扇门、找一个部门”。更大力度保市场主体,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措施,扎实做好社保返还、灵活就业和为企纾困工作,确保全年减税降费50亿元。
同时,更深层次融入国家战略,加快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探索建立跨境电商产业园,构建“电商+”发展模式。
在开展自主品牌大企业和领军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上,激励企业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培育“科创企业森林”。全力推进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打造苏州科技创新主阵地,推动科技创新全市最强一极。
“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全区上下要做解放思想的先行者,比学赶超的新标兵,狠抓落实的实干家,满怀干事创业激情,目标攀高、砥砺奋进,在苏州高新区迈向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的时代征途中,干出精彩、拼出辉煌!”毛伟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