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总投资超100亿元的香港立讯智能科技产业园项目工地的热火朝天,见证总投资80亿元的每日优鲜华东总部项目签约,触摸奇瑞捷豹路虎生产线的智慧场景,感知苏州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区的强劲脉动……今天的常熟经开区,处处焕发新精神,展露新气象。
一季度,在注册内、外资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基础上,常熟经开区自加压力,重新设定“新增注册资本较年初既定目标翻一番,到账外资占常熟目标任务一半以上,今年再引进1个超100亿项目”的更高标杆。仅常熟经开区注册内、外资均已完成新设目标,到账外资完成全年任务。
面对疫情挑战,常熟经开区铆足“进劲”,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常熟经开区叫响“奋战一千天”铮铮誓言,发展“有竞争力”的经济、坚持“有亮点”的开放、建设“有味道”的城市、培育“有特色”的文化、打造“有天然气息”的生态、创造“有温度”的生活,以建设“六个有”的高质量经开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逆境中攀新高。
思进取先立精神,在“开放再出发”中爬坡过坎逆境突围
目前,苏州全市上下已经形成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共同意志,群虎奋起,各自拿出不同的拼搏招数。
去年,苏州市委用整体观谋划全市“一盘棋”发展格局,用辨证论治方法撬动各板块奋进,以一个“进”字,精准点出常熟发展的状态、阶段和努力方向。常熟应声而动,迅速明确“三增三进”发展目标:工业增投资、产业增载体、财政增收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进等次”、开发区“进位次”、乡镇(街道)“进级次”。
作为“三增三进”的重中之重,常熟经开区能不能挑大梁、作支撑,事关大局。事实上,这几年在转型过程中,常熟经开区也遇到了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均衡、发展动能不足等“瓶颈”。
如何爬坡过坎、逆境突围,扛起新时代赋予的重任,是常熟经开区面对的最大考题。
常熟市委常委、常熟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史红亮说,苏州开放再出发大会打响了“再创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火红年代”的发令枪,常熟市委也吹响了“三增三进”的集结号,常熟市委书记周勤第在调研经开区时,要求经开区保持干大事业的精神状态,树立做大产业的雄心,制定大框架的规划,形成大发展的态势。常熟经开区提出要“奋战一千天、打造一个新经开区向建区30周年献礼”,这是常熟经开区人不甘后进、奋发有为的拼搏宣言,也是不忘使命、扛起担当的行动表态,更是不留后路、志在必得的战斗誓言,常熟经开区将认真落实苏州开放再出发大会精神和常熟市委“三增三进”目标,按照既定方向、目标和思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办好自己的事”,常熟经开区连发三个自问:对标先进,曾经的先发优势和产业基础是否仍有竞争力?立足现状,既有的发展模式和实施路径还能否行稳致远?面对挑战,逆境突围、弯道超车的根本出路和关键抓手在哪里?仔细把脉之后,诊断出自身三大“短板”:一是经济活力不足,二是城市能级不高,三是开放水平不够。
“我们觉得首先要弘扬开放学习的理念,全面提升开放能级。开放是经开区逆境突围的必然出路,也是再次腾飞的必由之路。”史红亮说,常熟经开区意识到,对照干事创业该有的“精气神”,对标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干部解放思想的意识、破局突围的能力都有待提升。
于是全区大力倡导解放思想,以学习促开放,开展“学在经开区”干部能力素养提升工程,聚焦“四新经济”开展本领大学习,围绕“八个自问”开展作风大讨论,积极向上海、深圳以及兄弟城市昆山学;坚持全员、全方位、全天候开放,围绕6个板块、23个项目、48条任务清单,全面启动对接融入上海工作,落实上海、深圳驻点招商,激励干部走出去交朋友、学本领、开门路、找项目。
走出去,看看世界上流行什么,人家在干什么,谁干得最好。一比较,大家的思路豁然通达:有时候,不赶“浪头”往往会落在后头,不出“风头”永远走不了前头。
被差距和不足“拍了拍”,常熟经开区人备感紧迫,追赶的意识节节攀升。“除了参加会议,每天从上班到下班,我都驻扎在工地。”常熟经开区规建局建筑管理科副科长徐施洪认真记录自己所跟踪服务项目——香港立讯智能科技产业园的具体情况,包括现场施工进度、安全情况、现场照片。
这是今年常熟经开区针对重点项目推出的“专班+专员”服务。这样的“最舒心”服务,创造了立讯项目157天一期厂房封顶、5个月增资11.2亿元的“立讯速度”。
谋进位狠抓招商,把“六个有”高质量目标细化为100个项目
濒江临港的常熟经开区建区已有28年,瞄准30周年重要节点,他们萌生“奋战一千天、打造一个新经开区”的豪情壮志。
史红亮说,所谓“打造一个新经开区”,是指形态、内涵、发展动力、目标追求以及人民群众感受度上的“新”,是换一种动力、换一种步伐,全新的追求,而不是仅仅指GDP或财政收入等数据的增长。较之以前,常熟经开区将变得动力更足、形态更强、满意度更高、辨识度更大、道路更宽广。
为此,常熟经开区科学谋划向六个高质量奋进的“线路图”,分别把2020、2021、2022这三年作为作风效能建设及高质量发展攻坚年、决战年、决胜年,从六个维度打下坚实“桩基”,托举起高质量发展之“盘”。而这也是今年以来,常熟经开区能够抵御风险、逆势而上的秘诀。
在常熟经开区管委会,记者看到一本印有“六个高质量发展文件汇编(第一乐章)”字样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现在成了紧俏品,加印了多次。这是常熟经开区把“六个有”蓝图化作100个项目扎实推进的“操作册”,“第一乐章”意思即第一批,有37个项目。常熟经开区将通过这种不分年度、滚动推进的方式,垒石成山,全面提升发展质量。
有了这样明晰的“作战图”,为解决“经济活力不足”抓的三剂“良药”就能发挥更大作用。“一剂”狠抓服务业招商:上半年签约落户云杉美菜、中石化区域销售总部等9个项目,总投资123亿元。“二剂”狠抓重大项目:立讯智能科技产业园项目、每日优鲜华东总部项目、云杉世界生态总部项目均实现当年建设、当年产出。“三剂”狠抓载体建设:新经济总部大厦吸纳总部企业、平台经济企业相继入驻,上半年实现开票66亿元,全年将实现开票200亿元;欧洲绿色产业示范园、中德(常熟)新兴产业示范园都将于下半年动工;常熟精英创新创业园已入驻啸峰环保、麦舫科技等高成长项目16个;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已服务观致汽车、聚复高分子等企业19家。
建区28年来,常熟经开区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电力能源、高档造纸、精细化工、特殊钢铁等特色制造业体系。高质量发展导向下,这些“传统”产业也在积蓄新动能。7月20日,融入更多时尚、科技元素的“观致7”新车正式下线,在落户常熟经开区的第十个年头,获宝能集团“赋能”的观致将迎来新生,由此,带动常熟经开区汽车产业、常熟港、化工园区“三提升”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效。
“观致7”的正式下线,也标志着常熟经开区以“车电化”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加速向更具爆发力、多元化、撬动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海洋产业、绿色化学、5G新材料、超高清显示等七大新兴产业转型,并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以高能级产业架起经济腾飞的四梁八柱。
有这些“业绩”打底,常熟经开区“进位次”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因此史红亮说:“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复杂严峻,常熟经开区都将保持发展定力,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变、“奋战一千天、打造一个新经开区”目标不变、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不变,需要变的,是发展理念、工作方式和创新方法。”
提升城市能级以人为本,坚持新发展理念让产城融合“本固枝荣”
6月18日,总投资约7亿元的“康桥学校常熟校区”项目开工,一期先行建造小学,未来将拓展到幼儿园、初高中教育。不远处,总投资6个亿的常熟经开区文化体育中心正加紧前期规划设计,预计今年四季度开工。同时,一批高端酒店、医疗、教育、康养等机构也正加紧落地。常熟经开区规建局局长马新介绍说:“图书馆、剧院、健身房、球场等文化体育设施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滨江新城的配套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招商其实没什么奥秘,招商即招心,就是人家对你情感的认同、价值的认可,就是这座城市有没有‘黏性’,能不能留得住人。”过去长期在昆山工作的史红亮,是招商的行家里手。他对常熟经开区招商工作提出“总量大、税源型、少消耗、适当先进性”的独特理解,也是对城市发展有着自己的思考。
一个“黏性”,道出城市发展的内核是一个大写的“人”字。今天的常熟经开区,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用新发展理念统筹打造有温度的生活、有天然气息的生态、有特色的文化、有味道的城市,让本地群众更有幸福感,也让远来的客人更有归属感。一篇提升城市能级、做好“引商安商”的大文章已经破题。
——深化产城融合。聚焦打造“汽车之城、生鲜之城、海工之城、数据之城、科创之城”等5个未来新城的发展定位,在苏州市委、市政府和国开行支持下,以实施提质更新项目为抓手,以大框架的规划、科学化的投入,在产业转型、载体创新和城市更新等方面不断补短板。针对资源要素瓶颈,在用好苏州“双百行动”政策机遇的基础上,用三个“百日攻坚”,倒逼4600亩低效闲置资源“优主体、转动能、增效益”,全力拓宽发展空间。
——强化城市功能。坚持以“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视野来经营城市,搭建中外交流平台,推动康桥国际学校、5G国际社区、华住美居酒店及一批高端医疗康养机构落地建设,打造每日优鲜小镇等产业功能综合体,以高品质城市功能吸引高层次人才项目。
——优化城市治理。牢固树立“全域安全”发展理念,让城市更安全。严格落实“长江大保护”,建成长江生态展示馆和常浒河国际生态走廊,高标准全覆盖推进“千村美居”,让城市更生态。加快5G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垃圾分类、污水收运、社区服务等精细化管理,打好长江文化、乡土文化、汽车文化三张牌,提升城市内涵气质和精神底蕴,让城市更文明。
上世纪80年代,这里走出了一条闻名全国的“碧溪之路”。新时代,常熟经开区将用新发展理念不断丰富其时代内涵,让“碧溪之路”不断改革创新,越走越宽广。苏报驻常熟首席记者 商中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