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连云港市出台青少年竞技体育振兴计划

2020年10月26日 10阅读 来源:连云港日报 2019/12/24

本报讯(记者 肖婷婷 通讯员 王海霞 夏冬明)笔者获悉,为推进连云港市青少年竞技体育振兴,加快新时代体育强市建设,连云港市正式出台了《连云港市青少年竞技体育振兴计划(2019-2026年)》(以下简称《振兴计划》),明确竞技实施阵地建设工程、业余训练质量提升工程、竞赛体系完善工程、体教结合深化工程、激励机制优化工程以及竞技体育发展保障工程六大工程。通过2个省运会周期(2019~2026年),建成基础厚实、结构合理、训练科学、体系完善、发展持续、主体多元的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到2026年,连云港市竞技体育总体实力力争进入全省前8名。

在青少年竞技体育阵地建设工程建设方面,连云港市将建立以基础教育阶段人群为重点,以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市县体育运动学校为骨干,以市县少年儿童体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色学校和社会力量兴办的后备人才培训机构为基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合理布局训练项目和训练规模。同时,将深化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的融合发展,探索竞技体育社会化新路子。针对社会机构、俱乐部和协会专业人才富集、机制灵活、社会影响面广的特点,以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击剑、帆船帆板和游泳等市场化条件好的项目为突破口,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办队模式。

从体育部门来说,运动员的培养需要“体教结合”,从教育部门而言,学生的培养需要“教体结合”。为此,连云港市将大力实施体教结合深化工程,突出重点项目,坚持“名校办名队”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巩固以新海高中排球与篮球、海州高中足球、灌云高中篮球、市外国语学校篮球为重点,以师专二附小足球、新海实验中学排球与足球、海宁中学排球、海宁小学足球等市队联办学校为基础的雁阵体系,统筹推进棒垒球、铁人三项、曲棍球、帆船帆板等项目在中小学校的布局,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切实解决学训矛盾。到2022年,市队校办规模达到30支以上。2026年,体教融合联合办队的注册运动员不少于全部注册运动员的三分之二。

在竞赛体系完善工程方面,连云港市将进一步深化青少年竞赛体制改革,发挥体育竞赛对青少年业余训练的导向作用。以锦标赛、调赛、联赛、专项运动会等为杠杆,调动各级、各训练主体的积极性。根据青少年训练规律、身心发展规律和运动项目规律,以校园篮球和校园足球为重点,以年度青少年体育比赛为载体,把青少年身体素质作为常规性测试内容,打造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积极开展训练营、夏(冬)令营等形式多样、方式灵活的青少年赛事活动。

根据竞技体育发展保障工程,连云港市将加大训练经费投入和监管。将运动员文化教育经费、竞技体育保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县区每年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不低于15%的专项经费用于业余训练保障。明确专项经费的使用范围、补助原则和标准、申请和下达程序。加强项目分类管理,重点项目重点保障。加强预算管理,加大监管的力度,确保专款专用、安全高效。

《振兴计划》还明确连云港市竞技体育项目分类和布局分为四类,即全力发展田径投掷、拳击和网球等优势项目,合理发展三大球、乒乓球、自行车、赛艇等合作项目,重振举重、摔跤、柔道等重竞技项目,鼓励发展棒球、垒球、轮滑和帆船帆板等新兴项目。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