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扬州基本建成“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

2020年10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扬州日报 2019/12/25

在昨天召开的公共法律服务新闻发布会上,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苏满满介绍,今年以来,扬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成率100%,初步实现市、县、乡、村(社区)四级全面覆盖,“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基本建成。

“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享受一站式法律服务

近日,一群农民工手捧锦旗,站在高邮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门口,有说有笑地等待着工作人员上班。不久前,因为被某企业拖欠薪资,他们来到高邮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求助。工作人员立即受理,在核实情况后将这起案件纳入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简单办理相关手续后,法律援助律师迅速展开行动,搜集整理了大量材料,并多次约谈企业负责人及农民工代表。短短两周时间,43位农民工就如愿拿到了工资和补偿金共计29万余元。

“除了提供法律援助,公共法律服务职能还包括受理人民调解、公证、法律咨询、司法鉴定、行政复议以及社区矫正等内容。”市司法局副局长姚爱国介绍,全市目前已建成以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6家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枢纽,88家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抓手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市1410个村(社区)设立了法律服务联络站,联络站设有联络员,法律需求较大的工作站派驻有专职律师定期值班,建成“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构筑了直接面向基层群众的公共法律服务网,极大地满足了基层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群众有法律需求时,可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拨打12348热线、登录扬州法律服务网,获得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

据介绍,截至目前,今年全市共办理司法鉴定案件7451件、公证42237件、法律援助4810件,20人以上农民工讨薪案件37件、受援人数1380人、涉案金额2600余万元;12348热线接听群众来电1.8万个,满意率达98%;实行公证行业十项减证便民措施,办理“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7000余件,为群众减少证明材料1.8万余份。

法律服务变“等上门”为“上门等”

高邮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为了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公司将主产品目标市场由国内转移到印度、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 ,但“走出去”后如何熟悉、掌握当地的法律、税收政策成了困扰企业的大问题。

公司结对律师在“法律服务民企行”系列活动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组织专家律师对企业提出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梳理、归纳。10月底,在该公司举行了专场法律辅导会,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政策、海外合同签订注意的法律事项、海外用工纠纷解决机制、“免、抵、退税”业务操作流程等问题进行法律辅导,并现场发放了海外合同签订法律格式文本,受到了企业经营者的好评。

“公共法律服务不能光等着群众上门寻求帮助,还应该主动走出去提供法律服务。”苏满满表示,今后,扬州市司法行政机关将按照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尽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法律服务网络的要求,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