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村居共建 村民喜变社区“股东”

2020年10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扬州日报 2020/3/16

“这是一万五千元村居共建费,今年疫情防控你们开销比较大,就提前送来了。”昨天下午,广陵区湾头镇沙联村党总支书记傅龙特意来到万福社区,把一个“大红包”交到社区主任陈旭手中。“有了这笔钱,我们又可以为大家办好几件事了。”陈旭高兴地说。

村居共建,是湾头镇针对城乡二元结构的变化,探索出的基层基础建设新实践。村民变居民、成“股东”,有效破解了“空心村”、“融合社区”的管理难题,造福了新居民,展现了新面貌。

一次身份转变

村民变居民成“股东”

湾头镇地处江广融合地带,随着新城的开发建设,沙联等4个村的近2万名村民变身居民,分散到万福、天顺花园2个安置社区。这些新融合的社区,管理是个大难题。

2912名村民住进小区后,沙联村成了“空心村”。“村民变成居民了,我们更要为大家‘守好家’。”傅龙介绍说,2016年,原村里老办公楼拆迁,加上仓库等用房、村级土地分成,村集体收入达到3400万元左右。“如果把这些钱按人头分配,没几年就花完了。”村里通过集体商议,决定把这些资产变成“下蛋母鸡”,让村民按股份长期持续获得分红。

如何将资金变成可持续增值的资产?沙联村四周有许多新开发的住宅区,居民生活配套设施缺乏。村里“嗅”到这一商机,决定兴建一幢1.3万平方米的邻里中心。如今,邻里中心已经开业,一楼引进农贸市场,二楼以上用于企业办公。通过投资建设邻里中心,“沉睡”在村账面上的3400万元集体资金被盘活,村民人均得到1.2万元的股份,享受着村集体经营收入15%的收益分红。

“分居不分家,女儿嫁出去了,娘家不能放手不管,该出力还得出力。”湾头镇党委组织委员陈才耘告诉记者,面对新城建设带来的“空心村”“新社区”,湾头镇推动4个村与两个社区结对共建,设立村驻社区工作站,共同管理和服务居民,有效破解了村民变居民后的管理难题。

村居共建,这项基层治理新机制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万福和天顺花园两个社区通过村居联手进行大排查、居家隔离等工作,一切井井有条。

“是大云啊,快进来坐!”天顺花园居民周秋珍见到许久不见的老熟人刘必云高兴不已。熟面孔有大作用。天顺花园一期、二期主要住着田庄村和沙联村村民,在进行疫情大排查时,除了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长外,还有9名来自沙联村和田庄村的村干部组成“熟人小分队”开展工作。他们发挥“熟脸”优势,不留死角,不漏一户,快速排查,不到两天就完成了近800户居民的走访,动态掌握人员信息。

一份共建清单 项目化推进民生实事

5年前,村民住进小区,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居民一下子难以适应,就连最常见的晒被子都成了“老大难”。

“过去在村里,天气好的时候,村民搬出凳子,把被子往上面一铺,阳光晒得足足的。”陈旭颇有感触地说,现在住进了安置小区,阳台相对窄一点,达不到居民的晒被要求。于是,大家将自制晾晒架摆在小区楼栋前“抢地盘”、在绿化树上系根绳子当晾晒架……居民之间为此没少拌嘴,邻里关系也受到影响。

去年初,“共享晾晒架”作为头号民生实事,被列入了当年村居共建清单。

小小的晾晒架,大大的学问。以什么样的形式装晾晒架?装在哪儿?经社区和村两委会、居民议事会、楼栋长会议充分酝酿,前前后后召开大小会议13次,最终达成共识:在每栋楼南侧统一安装晾晒架,数量依据户数而定。46个2米长的晾晒架,78个4米长的晾晒架,大大方便了居民。

共建清单,是村居共建机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年初,社区都要与村共同商定当年的村居共建项目,形成“共建清单”,并签署共建协议。各村根据居民人数、集体资产情况提供1万-3万元不等的共建经费,并以驻社区工作站的形式,共同参与项目建设。

打开万福社区2020年共建清单,除了继续在其它几个小区推行“共享晾晒架”,清单中还包括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等10个项目。

矛盾调解,是拆迁安置小区的大难题。去年初,天顺花园社区将“刘奎调解工作室”列入共建清单,在沙联村村委会的帮助下,引入“调解达人”刘奎,每周日在社区“出诊”,去年帮助社区成功调解纠纷70余起。去年9月,一对上下楼邻居因卫生间、厨房漏水闹得不可开交,刘奎得知情况后,对当事人进行耐心劝导,帮忙联系物业公司购买材料、维修屋顶,最终平息了纠纷。

村居共建制度,在各取所需、各扬所长中实现了互联互动、互助互补,打通了村居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构建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村驻社区工作站、社区内各类组织和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个村居议事会

凝聚基层治理“微力量”

天顺花园三期广场,有一处“幸福长廊”,绿意葱茏,干净整洁,蜿蜒30多米,墙壁上还“晒”着居民的幸福生活,令人赏心悦目。“疫情以前,长廊里成天都聚着居民,大家在这里下棋、聊天、听戏,特别热闹。”提起这个长廊,居民朱龙荣赞不绝口。

这条“幸福长廊”,将原本互不相识的4个村村民联系在一起,成了一座“连心桥”。

“你可别不信,这里前不久还是个闲置长廊,杂草丛生,管理混乱。”居民老周笑着说,这喜人的变化来自一月一度的村居议事会。“改不改?怎么改?我们自己做主!”

村居议事会是倡导大事共享、要事共商、难事共议的居民自治机制。

“每个人都是社区治理的‘微力量’,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才能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天顺花园社区主任张予说,社区和村工作人员、社区网格长、楼栋长、居民代表共同参与,形成居民提事、议事会议事、社区两委会决事、结果公示透明的议事流程,真正实现为居民说话、帮居民做事、让居民作主。

“小区物业管理水平需要提高,老年活动用房功能需要完善”“小区环境创建工作最近效果不明显”……前不久,万福社区的村居议事会如期召开,社区干部针对大家反映的情况,不回避问题、不推卸责任,与议事会代表一起商量、共同讨论,明确了初步解决方案、时间表和责任人。

“议事会不仅要晒一晒,更要比一比。”湾头镇民政科科长刘英介绍,议事会制度推行至今,议事会代表参与村居事务、反映意见建议的积极性、主动性都有了明显提高,村居干部认真办事、办好实事的决心也有了明显增强,制度创新带来了真真切切的作风转变、民心凝聚、群众好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