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生锋 赵天) 20日,江苏省(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副院长兼实验室主任刘东北带着团队来到扬州华鼎电器公司,一番“望闻问切”后,现场解决了这家企业设备改造升级的难题。自研究院建成以来,刘东北团队已先后为10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了技术创新、设备改造等科技服务和支撑。
刘东北,重庆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级高工、自动化一体化专家。2012年,他从重庆来到扬州发展,迄今已有8个年头。“这里的创业环境和生活环境非常有吸引力,让我来了就不想走了。”刘东北介绍说,与“候鸟技术员”“周末工程师”不一样的是,自己要当一名“科技移民”,长期扎根扬州,为扬州发展出力。
像刘东北这样的“科技移民”已成为扬州引进人才、推动创新创业,建设新兴科创名城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为了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下、发展得好,扬州近年来坚持“兴城先兴人”发展战略,着力构建“2+N”人才政策体系,打造人才高地。“2”,即为扬州《“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和《人才政策20条》;“N”,就是将《人才政策20条》分解成67个政策点,完善出台了29个实施细则,涉及引进培养、作用发挥、资金补助、创业扶持等各个方面。此外,扬州还新出台“绿扬金凤计划”,修改完善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保障实施办法等,并在此基础上,坚持可定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的“五可”要求,确保各项人才政策落地落实,吸引更多“科技移民”来扬落户。
扬州还从创新创业环境入手,大力建设科技产业综合体、各类实验室、创新服务中心、孵化器等载体和平台,同时投入巨资,推进体育休闲公园、城市书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建成首个以人才为主题的公园,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圈”。目前,全市开工建设科技产业综合体34个,其中已建成28个、490.6万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超过220亿元。
送政策、给平台、奖荣誉、造环境,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措施,使扬州成为吸引人才的“磁场”。据市委组织部人才处提供的数据,今年以来,全市已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117人、优秀博士147人、科技副总377人。一批“科技移民”正迅速成为扬州创新创业的一支主力军。
曾荣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的罗红宇博士在扬州创办了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工业汇”,目前为全国70万多家中小制造企业提供解决技术难题、产品营销等服务,月访问量达420万,被业内称为“工业淘宝”。去年8月,罗红宇把研发总部从北京搬到了扬州,扬州因此成为全国工业制造信息交流分享大数据中心。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王立军带着团队在市开发区西安交大科技园创办了扬州扬芯激光技术有限公司,其生产的激光源产品技术指标国内领先,自今年6月份投入运营以来,已成为国内激光源产品一个重要的生产基地。
近三年来,全市高层次人才每年新增四五千人,目前已达6.48万人,占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的7.6%。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