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8日,省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扬州市正式反馈督察意见后,扬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整改工作安排,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环保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推进督察整改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联动合力抓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察督办,确保整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截至2019年9月底,全市确定的53项整改任务中,已完成33项,其它各项正按序时进度推进。近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扬州市人民政府网站公开了《扬州市落实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情况报告》。
扬州市督察整改工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抓好省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全力实施“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和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动真碰硬,精准发力,标本兼治,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着力防控环境污染风险,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环保满意度和获得感,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美丽中国扬州样板打下坚实基础。2019年1-9月,扬州市32个省考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87.5%、水质优良比例65.5%、无劣Ⅴ类断面。扬州市空气质量优良率67%,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4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扬州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第15名。
对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提出的五大方面问题,分解成53个具体问题,依据《整改方案》制定问题整改措施清单,逐项明确了责任单位、整改时限、整改目标,做到可操作、可检查、可评估。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实施“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两减六治三提升”即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减少落后化工产能,更大力度地治理高宝邵伯湖水环境、治理生活垃圾、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环境隐患,进一步提升生态保护水平、提升环境经济政策调控水平、提升环境监管执法水平,强力解决突出问题,有效规范环境秩序。2019年1-9月,全市规上工业非电行业煤炭消费量199.8万吨,同比削减67.3万吨,同比下降25.2%,达到省序时进度。全力推进“四个一批”化工企业整治,两年累计关停化工企业263家。全市规模养殖场治理率达92.89%,大型规模养殖场装备配套率达95.65%。全市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完成率93%。
在督察整改工作中,主要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
一、高点站位、高度重视,全面推进整改落实。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印发《扬州市贯彻落实省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逐项明确责任单位、整改时限、整改目标和整改措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对照整改方案,逐项分解,逐条落实,扎扎实实推进问题整改。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力实施治污攻坚。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贯彻落实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的重要举措,专门设立高规格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聚焦重点难点问题,系统谋划部署推进。各县(市、区)成立相应工作班子,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推动一批重点难点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顺利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水污染防治法》的执法检查。
三、落实责任、强化监督,依纪依规严肃问责。出台《扬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建立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将生态环境高质量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实施差别化评价考核。制定《扬州市大气污染防治量化问责暂行规定》、《扬州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扬州市对省环保督察组移交问题共问责44人,其中副处级7人、科级27人、科级以下10人,政务警告14人、诫勉谈话14人、通报批评16人。
四、加大宣传、严肃曝光,努力营造良好氛围。设立环保督察专栏,实行环保督察全方位宣传报道。强化督察整改情况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结合“污染防治在攻坚263在行动”电视专栏,今年以来,市级曝光99期145个点位环境问题。各地也充分运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平台,及时宣传督察整改工作情况,营造浓厚氛围。
下一步,扬州市将一如既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增强“四个意识”,以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建设特色鲜明、环境优良、生态优越的美丽扬州。一是狠抓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坚持问题导向,以更加系统、更加精准、更加严格的举措,持续推进整改工作。对整改工作不力、进度明显滞后的,采取通报、约谈等措施,督促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加大督查力度,坚决防止问题反弹。二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持久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着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深度治理工业大气污染、机动车船污染,严格管控各类扬尘,加强已整治黑臭水体管护,巩固提升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加强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持续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环境。三是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引领,高标准、大力度抓好沿江产业转型升级、岸线复绿和植树造林等重点工作,促进生态空间“扩容”、资源承载“降负”。全面推进新兴科创名城建设,优化环保监管和服务,推动绿色发展,培育绿色产业,壮大绿色经济,助力经济发展高质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