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1万元,较5年前提高了18.6%,百姓钱袋子越来越鼓;累计建成幼儿园、小学、初中等教育建设项目60处,引进中大、鼓楼、南医大四附院等一批优质医疗资源,城市配套更加完善;拆除工业码头建设“生态秀带”,百余条河道从劣V类水体变为鱼鸟游栖的天堂,人居环境大幅提升……作为全国第13个、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从成立之初,就把“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5年来,一座宜居宜业的新主城跃然而生。
昨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系列新闻发布会在江北新区举行。记者随采访团在新区各地探访,实地感受了江北居民小康生活的“幸福模样”。
收入更称心,满满的获得感
昨天上午,长江边上阴雨绵绵,但江畔的江北新区市民中心内却热火朝天,几乎每一个窗口前,工作人员都在为市民办理各类事项;在自助区域,接待人员也在耐心为市民们提供指导服务。这座被称为“月光宝盒”的地标性建筑,自今年6月正式开放以来,越来越受到江北居民的青睐。
“来这里办事实在是太方便了。”住在附近的罗阿姨当天来办理房屋的不动产证,她介绍,之前也买卖过房产,需要跑3个地方才能把证办齐,现在只要在1个窗口就能全部办结。
前来办事的不仅有普通市民,还有很多企业业主。工作人员介绍,一楼的企业综合服务大厅设有企业开办服务区,共设置15个窗口,主要实现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目前已进驻建交、规资、经发、环水、行政审批局等多个部门,以及市级气象、消防等部门,负责投资项目审批全流程收件和办理工作,真正实现“单层全链”审批。
蓬勃的经济是夯实江北新主城的基础,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新区方方面面对营商环境的优化做到了极致,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人才来此投资兴业,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5年来,新区提供就业岗位25.5万个;累计新增大学生就业8.4万人,增幅达113.2%;大学生创业2137人,增幅达206.3%;新增城镇就业10.9万人,增幅达135.7%。
“在人口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1万元,大家的钱袋子都鼓了起来,这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服务更贴心,强烈的归属感
宜业的沃土也是宜居的热土。在江北新区,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民生保障的稳步提升、服务居民的事无巨细,无论是老江北人还是新江北人,大家的归属感都越来越强。
昨天下午雨过天晴,浦口公园迎来了不少游客,家住附近的退休干部成维亮告诉记者:“浦口公园经过半年的改造,今年‘五一’重新开放,从儿童到老人都能在园内找到活动的空间,给我们带来了很大惊喜。”在浦口公园内,泰山街道还建设了一座网格红色驿站,为游客提供各项便民服务。浦东苑社区书记路清华介绍,网格红色驿站的建设,是泰山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精织民生网格,破解公共服务难题的创新之举,只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在泰山街道,网格红色驿站不仅分布在一些公共区域,还深入到各个居民小区,目前全街已建成68座,可为辖区内约10万户居民提供包括帮办、代办、上门办在内的政务服务。
此外,每一座网格红色驿站都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记者在迎江雅居小区内的网格红色驿站看到,活动室、阅读角等应有尽有,提供的服务包括便民代办服务、爱心义诊、文体活动、12345绿色通道等;同时,驿站内有网格员轮流值班,小区居民有任何诉求,都可找网格员面对面交流。小区居民许大爷是浙江人,随儿子落户南京,他表示,有了网格红色驿站,老人们有了交流的地方,小朋友也有了活动的空间,即便是邻里有什么矛盾都可以在此解决,街道和社区对居民的服务与关心,真是无微不至。
“无论是民生服务的软件,还是民生设施的硬件,江北新区近年来都有了大幅提升。”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的建设、医院的引进、商业综合体的落户,如今的江北居民,可以实现“上学不过江”“就医不过江”“消费不过江”。
环境更舒心,稳稳的幸福感
在江北新主城的建设中,新区搬码头、迁企业,建公园、护湿地,变“工业锈带”为“生态秀带”,持续改善的人居环境让市民的幸福感稳步提升。
去年启动的长江岸线湿地保护与环境提升一期工程,如今已经初具模样。在施工现场,一处向长江方向延伸出去的水泥平台,正在淡去昔日工业码头的影子,绿色的草坪、彩色的鲜花、红色的步道,把这里装扮成了一处江畔花园。
“过去,这里是宏波码头的所在地,未来,这里将建成扬子江公园,也是南京规划的九大城市客厅之一‘定山城市客厅’。”负责建设的江北新区公建中心现场负责人王征介绍,码头平台将改造成观景平台,等到扬子江公园建好,这里将成为市民“临江、近江、见江”的好去处。
目前,项目一期5.6公里的道路已经全线贯通,沿途公园、景观节点正在紧张建设中,扬子江公园、浦口码头、轮渡桥滩等,每一处景观都极具特色。“等到明年5月项目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中国最美的城市滨江生态岸线。”王征说。
在江北新区,环境的改善不仅是在“面上”,还深入到城市的每个角落。被居民小区包围的桥北农贸市场,过去是一座大棚,摊位杂乱,环境糟糕,尤其是到了下雨天,到处都是污水。去年,农贸市场在新区和街道的帮助下斥巨资进行了改造,一座两层的楼房拔地而起,门前的空地被规划成停车场,周边的小摊贩也被纳入到小吃街,一切都变得整洁有序。记者在现场看到,市场内安装了空调和电梯,蔬菜、水果、肉类、水产等不同类型的摊位都有固定的区域,每一个摊位都安装了绿色的门头、红色的LED灯罩,购物环境大幅提升。目前,新区的28家农贸市场全部完成了提档升级,都被打造成极具特色的“市民生活服务中心”。
“农贸市场是最具城市烟火气的地方,把这里的环境整治好了,市民的幸福感会很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决胜全面小康的道路上,新区将聚力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让人人都过上好日子。 通讯员 王彤 余丽莎 南报融媒体记者 李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