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王广禄)10月20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社科联共同主办、江苏省社科联承办的第二届长三角江南文化论坛在南京举行,8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就“治理现代化与江南文化传承创新”这一主题展开研讨交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江南文化传承创新的角度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和治理现代化汇聚思想智慧、提供精神支撑,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江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治理思想和精神价值,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金松谈到,在江南文化的孕育和滋养下,革命红船在这里扬帆起航,改革开放在这里先行先试,富有创造性的制度模式在这里萌生,具有探索性的治理实践在这里推进。新时代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需要从江南文化中汲取治理智慧、传承精神价值,充分发挥其文化引领和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共同的文化理想凝聚发展共识,以不断的文化创新增强发展活力,让各具特色的文化交流交融,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在致辞中表示,文化是反映一个地区内涵特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凝聚力和创新力的基础。长三角三省一市拥有共同的文化根脉、共同的精神家园,共同合力创造了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江南文化。江南文化已经发展成为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系统,成为地区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文化支撑和动力源泉,对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合作加强江南文化研究,携手推动江南文化的传承创新,是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共同使命,也是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内在需求。
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盛世豪提出,文化共融共通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文化基础。历史悠久深厚、独具意蕴的江南文化,是长三角地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鲜明文化特色,也是长三角一体化的人文基础和精神纽带,支撑和引领着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实施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必须进一步集聚长三角区域的文化力量,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聚焦江南文脉的传承发展,思考和分析江南文化的精神特质,揭示江南文化与当代发展的关系,持续推动长三角文化的繁荣兴盛、交流互鉴,努力谱写新时代江南文化新华章,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和不竭的文化动力。
在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兵看来,作为江南文化发祥地和承载地的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文化文明日益繁荣、社会治理水平日益提升,这与江南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特质密切相关,是独特的江南文化长期涵养孕育的结果。在实践层面积极探索、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途径,更好地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要发挥文化相关部门的领导引导、组织协调作用,共筑长三角文化发展高地,打造江南文化等区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从而为实现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德海在主持论坛开幕式时提出,江南文化作为长三角地区共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千年的发展传承中,积累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其中很多理念、智慧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当中,构成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在基因和鲜明标识。要从江南文化传承的历史视角和国家战略的宏观视野,审视和探讨江南文化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深厚底蕴和当代价值,促进江南文化的传承发展和转化创新,助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在会议主题论坛阶段,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戴鞍钢,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东南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樊和平,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健,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伯山,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程章灿分别以“江南文化传承与长三角人才培育治理现代化”“作为一种国家战略的文化”“社会治理现代化与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乡村治理”“‘夜航船’与江南想象”为题作主旨演讲。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9位专家学者在下午专题研讨阶段围绕“长三角区域治理现代化与江南文化”“长三角区域文化交流交融和一体化发展”两个专题作交流发言。
会议期间,“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联盟”首批23家成员单位正式公布,与会的三省一市宣传部和社科联负责同志为首批成员单位授牌。据介绍,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联盟是为加强长三角三省一市相关研究机构的合作和协同,推动江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根据《长三角三省一市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合作框架协议》《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建设圆桌会备忘录》的有关要求,经上海市社联、江苏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联、安徽省社科联共同研究协商,决定在长三角三省一市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框架内成立的。各研究机构将聚焦重点研究领域和重大研究课题,联合攻关,共同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域研究,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理论成果和决策咨询报告,共同打造江南文化研究品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