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接种疫苗,市民的认知还局限在儿童接种,熙熙攘攘的疫苗接种点里,往来的都是抱着孩子打预防针的家长。很少有家长会想到,自己需不需要也接种疫苗?随着成人疫苗接种的需求日渐增加,有市民建议,应适当开设为成人服务的疫苗接种点或门诊。对此,记者走访了江城多家医院得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作为省级保健医院,已悄然开设了成人预防接种门诊。
现状 成人疫苗不知到哪接种
25岁的王琳珏结婚两年,正计划怀孕。听说妊娠早期感染流感、麻疹、风疹、腮腺炎病毒、戊肝,会非常麻烦,容易导致胎儿发生多种先天性畸形、流产,甚至死胎,不少人推荐她去注射流感和戊肝疫苗。
但问题来了!“我不知道自己体内有哪些抗体?我不知道到哪里去检查,哪里接种?”王琳珏告诉记者,跑遍了汉口几家大医院,均被告知可以检查是否有抗体,但医院无法提供疫苗接种服务,需要到社区医院咨询。
可到社区医院疫苗接种点询问时,现场环绕着婴幼儿的啼哭声和家长焦急的目光,自己原本还想多问些关于疫苗接种的问题,也显得不合时宜。耽搁了好长时间,还是不知道到哪能检查、接种一条龙服务。
对于王女士遇到的问题,其实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妇保科能一并解决。2018年11月,为方便孕龄妇女做好孕期各种疾病的预防,该科增设了成人预防接种门诊,在医院做完检查,可针对性选择接种宫颈HPV疫苗、乙肝、戊肝、流感等疫苗。
该科主任易念华介绍,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与儿童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比,我国成人疫苗接种起步较晚,成人也应接种相应疫苗。
易念华强调,在深圳、杭州、天津、长沙等城市,已陆续开设了专门的成人接种疫苗门诊。无论是从行业从业者还是普通市民的角度出发,开设成人疫苗接种点或门诊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此一来,既能解决成人疫苗接种认知和普及的问题,又能提高成人相关疫苗的接种率,以此提升全民整体健康水平。
观念 疫苗认知“两极分化”严重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市民对成人疫苗接种的意识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
“有的市民特别紧张,比如去年秋冬交替时市民反复来咨询要打流感疫苗,或者咨询要打宫颈癌疫苗,但当时我们还没有开设成人疫苗门诊,无法满足市民接种需求。”该科护士长吴兰介绍,其实很多成人也有接种疫苗的需求。
但相比这一类市民,大多数人的观念仍然还停留在“儿童才需要预防接种,而成年人免疫力强,无需接种疫苗”的阶段。
记者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随机采访了50位宝妈,她们均表示,按照儿童保健手册,定期会为孩子接种疫苗,但自己已是成人,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没必要接种疫苗,更重要的是对成人还有必要接种哪些疫苗,一无所知。也有少数宝妈想过接种,但因为不知道哪里可以接种,就慢慢耽误了。
夏妈妈是一位二胎妈妈,对于自己接种疫苗的记忆已经很模糊,能见证自己接种过的,就是胳膊上留下的印迹,当时种的“牛痘”。有记忆后,自己再没接种过疫苗。但对家里两个小朋友接种的日子、接种的哪类疫苗如数家珍。
对于成人接种疫苗,一些市民表示,虽然很多成人疫苗日渐走进大众视野,但我国目前还没有完整的成人免疫程序,仅对少数疫苗提出了接种建议。成年人打疫苗没有强制性要求,疫苗一般都比较昂贵,再加上暂时没有成人专门的疫苗接种点提供专业咨询和服务,所以主动接种成人疫苗的市民仍占少数。
小贴士
这些疫苗建议成人接种
“如今很多成年人特别是中老年群体中,有许多人没有接受过预防接种,他们也许儿童期躲过了传染病的侵袭,却仍然处于传染病的威胁中。此外,疫苗的保护期因人而异,比如乙肝疫苗,儿童期进行过免疫接种,成年之后体内的抗体也可能消失殆尽。”易念华介绍,目前成人疫苗有很多种,有几种常见疫苗建议成人接种。
流感疫苗
流感可感染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会引发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脑膜炎等。对于老年人、儿童、慢性病病情稳定的患者,接种疫苗是最为有效的预防流感途径。最佳接种时间是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至2个月,武汉约在每年10月前后。
肺炎疫苗
肺炎最容易缠上老人和小孩。目前小孩接种肺炎疫苗已成为趋势,而老人往往被忽视。患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属于肺炎的高发人群。建议老年人接种肺炎疫苗。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患肺炎链球菌性疾病及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会增高。
乙肝疫苗
近年来,我国乙肝发病率下降,乙肝疫苗功不可没。乙型病毒性肝炎可通过血液、母婴、性接触传播。家庭中如果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其配偶,最好通过接种疫苗获得保护能力。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者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较其他人群高,也应该接种疫苗。
宫颈癌疫苗
宫颈癌主要是由于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导致,宫颈癌疫苗主要是预防HPV感染。目前上市的宫颈癌疫苗有二价、四价、九价三种,“价”代表了疫苗可预防的病毒亚型种类,可供不同年龄段的市民接种。
戊型肝炎疫苗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发病后病情较重,病死率高于甲、乙肝,约为甲肝的10倍。戊肝主要是“病从口入”,经常在外就餐或集体用餐极易感染戊肝;戊肝还可通过血液、母婴垂直和接触传播。
记者黎清 通讯员周建跃 温红蕾 黄洁莹
【纠错】编辑:admin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