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三镇”:汉口、武昌、汉阳三镇
“六 轴”:东西湖、江夏、黄陂、新洲、蔡甸、汉南
六大组群式新城
“六 楔”:大东湖、武湖、府河、后官湖、青菱湖、汤逊湖等
6大放射形生态绿楔
“北 峰”:北边木兰山、将军山等山地
“南 泽”:梁子湖、汤逊湖等大型湖区
制图刘岩
绿树环绕的武汉光谷生物城。 记者高勇 摄
武汉的城市空间格局是怎样的?这一空间格局将如何促进城市品质的提升,进而影响我们的生活?6月28日,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武汉将以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修为契机,推动城市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发展,形成“两江三镇、六轴六楔、北峰南泽”的空间格局。
“区区12字,聚焦范围由小及大,精准地指出武汉城市发展的思路。”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解读道,两江三镇、六轴六楔、北峰南泽的空间格局适应武汉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体现了规划的一以贯之和对生态的重视。
主城区、新城区、生态区域
各有发展侧重
两江三镇、六轴六楔、北峰南泽这3组词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分别对照了由小及大的全市域空间区域。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解读道,“两江三镇”是指主城,汉口、武昌、汉阳三镇既深度融合,又均衡发展;“六轴六楔”是指以主城为核心,放射出的六大轴线串联起六大组群式新城,大东湖生态绿楔等六大绿楔成为城市生态屏障,避免城市摊大饼式的发展;“北峰南泽”囊括了更大的市域范围,依托武汉北部山地、南部湖泊的资源特色,打造山地湖群魅力休闲区,构建生态大格局。
光谷、车都、临空升级
六大绿楔不动摇
“‘六轴’延续了‘1+6’城市格局的概念,但是内涵上有所升级。”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解释,经过多年的发展,六个轴向的规划过于均衡化的问题凸显。
据介绍,“1+6”中的 “6”是按照“独立成市”的理念,将东西湖、江夏、黄陂、新洲、蔡甸、汉南6个新城区方向,建设成规模中等、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城和新城组团,形成六大新城组群。六个新城组群分别布局中心区,从而减少新城与主城间的交通流量,能从城市结构上解决各种城市病问题。
本次“六轴”规划中注重各个轴线的差异化发展,提出将发展轴线上的光谷、车都、临空这3个新城组群升级为副城,以此突出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枢纽物流等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并为未来发展预留可能,其他为西部、东部、南部等3个新城组群。可以看出,升级后的“1+6”城市格局更加注重中心城区品质提升、空间织补,新城、副城的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同时处理好空间收缩与空间扩展的关系,凸显交通与空间的匹配。
“六楔”也不是一个新概念。2010年起,规划控制大东湖、武湖、府河、后官湖、青菱湖、汤逊湖等6大放射形生态绿楔。这样的城市空间结构,既稳定了 “1+6”的建设结构,也充分地将武汉的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起来。
通过近10年的实践证明,自然丘陵、湖泊、江流恰好将六个新城组群进行隔离。比如,大东湖生态绿楔与东北方向大别山生态屏障相联系;武湖生态绿楔与北部大别山生态障碍实现贯通;府河生态绿楔与孝感地区的王母湖、野猪湖水系贯通;后官湖生态绿楔与西部江汉平原生态系统相联系;青菱湖生态绿楔链接长江沿线生态要素;汤逊湖生态绿楔与鄂州、黄冈方向梁子湖、幕阜山系实现联通。
这些放射状“生态绿楔”不仅避免了城市的无序发展,也让城郊洁净凉爽的空气通过这些绿色风道,源源不断输送到城市中心区,缓解热岛效应。近些年来,后官湖绿道、东湖绿道、府河郊野公园等相继建成,成为了市民喜爱的休闲场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称,“生态绿楔”为核心的城市生态框架是武汉规划部门在全国率先运用的一个概念,武汉2010版总规还因此观念荣获全球规划届的最高荣誉——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全球杰出贡献奖”。本次全会重申绿楔概念,体现了武汉避免摊大饼式发展,“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决心。
北部山区、南部湖区
将兴建多个郊野公园
一城秀水半城山。绿,是除水之外武汉的第二大特色。
在武汉的现代化治理道路上,一直追求山水与城市的高度和谐,着力突出“滨江滨湖”的城市特色,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湖泊和山体保护规划。
如何守护武汉这一城山水?据了解,我市自2012年着手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到2016年施行《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步实现了从规划编制、法规政策到实施监督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是我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长江大保护战略的重要举措。
“曾经面对武汉招商引资的百亿产值大项目,也没有开“绿灯”。该项目选址时部分配套设施在东湖高新生态控制区的范围内,如果项目就此落地,势必影响此生态控制线。最终,武汉市委、市政府抉择,守住了保护线。”该负责人介绍道。
此生态控制线并非限制发展,而是激励各区进行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促进生态保护。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称,按照以建促保的思路,通过生态保护项目化的方式,将山体、湖泊核心生态要素周边区域包装成郊野公园、绿道等生态建设项目,并将其实施建成,真正将生态要素保护下来,不让开发企业觊觎。例如,建成后的蔡甸区后观湖绿道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既成为了市民休闲游乐的郊野公园,又成为了湖泊的生态保护界线。
同时我市还启动了修复工程,在2015年全国地质环境管理暨矿山复绿行动现场会上,武汉就作为两个先进城市之一介绍经验和做法。近两年,更拨付了上亿资金,重点对江夏、蔡甸区长山、东风矿区和三红矿区局部曾经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实施修复。
本次全会提出“北峰南泽”的城市空间要求,就是想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据介绍,“北峰”指北边木兰山、将军山等山地;“南泽”指梁子湖、汤逊湖等大型湖区。我市规划考虑北部依托山体资源打造山地魅力休闲区,南部依托湖泊资源打造湖群魅力休闲区,积极将资源优势推动旅游业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树立起生态意识,并将生态作为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源来看待。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我们讲保护其实是保护性开发,在此生态控制线内允许了一些符合准入需求的道路设施、市政设施、农业设施、公园等项目进入。”该负责人透露,在“北峰南泽”区域未来将兴建魅力休闲区,真正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
王亚欣 雷衎 汪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