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汉口常青立交桥下低洼处,江汉区水务人员启动排水泵抽排路面渍水,保障道路畅通。 记者刘斌 摄
雨后晚高峰到来前,交管部门以桥隧为重点全力疏导车流。 通讯员杜泽文 摄
武汉晚报讯 2日,武汉迎来又一轮降雨。半天时间,主城区25处不同程度渍水全部消退。跑赢风雨确保道路通畅的,是武汉市应对汛渍的众志成城。
上午8时46分,气象部门发布暴雨黄色预警,称预计未来6小时,蔡甸西部、东西湖、黄陂区,将有50毫米以上降水,伴有雷电,阵风6-8级,城市内涝、山区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风险较高,请注意防范。
未雨绸缪,全市1200余名水务人员及300余台抽排设备、车辆提前就位,对全市136处重要地段、重点部位展开巡查、值守。
9时许,雨水淅沥而至,全市未出现明显渍水,早高峰平稳度过。接近午间,雨势陡然加大,暴雨预警不断升级,13时30分,武汉市气象台紧急拉响暴雨红色预警,100毫米以上大暴雨或泼向东湖高新、江夏。
降雨过程中,交管、城管、房管、城建、国土、应急等相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全面加强交通疏导、桥隧管理、物业小区、地下车库以及在建工地等安全管理相关工作。
在中心城区不少老渍水点,市民看到排水队员应急抽排的身影。家住香港路中原宿舍附近的万先生放心地说:“抽排及时,这里不会渍水。”
降雨高峰时期,全市25处路段出现不同程度渍水。经过持续抢排,最后一个渍水点洪山区虎泉街尚文路渍水在18时30分消退。
原本以为下班会因路面渍水堵在路上的市民刘恒,从汉口复兴村驾车开往崇仁路的途中,没有发现一处渍水。
数据显示,这场雨属暴雨级别,局部为大暴雨。其中汉口地区62.6毫米-75.8毫米,汉阳地区60.1毫米-91毫米,武昌地区58.7毫米-99.9毫米;黄陂区木兰天池站最大降雨量达到113毫米,最大小时降雨量55.6毫米出现在黄陂区木兰天池站的12时至13时。
相较于上一轮降雨,不少“上班族”表示,雨势虽不小,但渍水点明显减少,水退得也更为迅速,上下班出行基本无阻碍。(黄师师 廖宇智)
虎泉街尚文路口退水记
吴刚在调试龙吸水。市水务局供图
武汉晚报讯 2日下午,记者前往虎泉街尚文路,现场直击该渍水点退水全过程。
14时许,记者抵达现场,小雨淅淅沥沥,渍水还未消退。70余名水务工作人员正操作7台龙吸水、11台迪沃泵车和若干移动泵车往3个方向全力抽排。
洪山区排水抢修泵车班班长吴刚说,“今天区里把‘压箱底’的设备都调到这里来了。”
“你把龙吸水重启一下,我听电机声音不对。”离正在抽排的龙吸水二十多米远,吴刚感觉声音不对,赶忙招呼同事上前查看。设备重启后,吴刚告诉记者,现在声音正常了,龙吸水没有问题了。
吴刚说,虎泉街尚文路这个易渍水点一直是他的心病,地势比周围低洼,一旦下雨四周来水都汇集于此。此外,该区域排水管网系统不完善,下游规划通道还尚未形成,因而逢大雨就会渍水。
吴刚不时揉揉眼睛,脸上透着疲惫。自上次强降雨之后,吴刚就没闲下来,“已经有一个星期没回过家了”,即便是晴天,他们也会提前把设备调试到最佳状态,以防抽排紧要关头出现问题。
人员全部上,设备全部上。吴刚说,除此之外,他们这两天还在渍水点附近现挖了4个3米深的储水坑,方便龙吸水的泵头直接入坑抽排渍水。
7月1日接到雨情预警后,吴刚和同事们提前准备好机器设备,铺设排水管道,一部分值守现场迎接新一轮强降雨,一部分同事驻扎在周边宾馆,随时准备驰援。
2日一早,吴刚注意到储水坑四周的水泥已经凝固,顾不上吃饭就招呼工友把泵头放下去,做好抽排准备。“这些准备工作为今天两次超过50毫米的强降雨提供了保障。”
抽排现场,吴刚指着一眼看不到尽头的排水管道告诉记者,仅这两条排水管就各有600多米。
据悉,目前仅在该渍水点位正在抽排的管道就超过2300米,现场抽排的设备总计抽排能力超过12000立方米/小时。
18时30分,虎泉街尚文路渍水全部消退。(王怡人 廖宇智)
这位排水队员成了半个街坊周边住户说,每年梅雨季都能看到他
雨中值守的李仕伟。长江日报记者王怡人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王怡人 通讯员廖宇智)7月2日上午,新一轮强降雨重新开启,气象部门连发暴雨预警。10时许,香港路香江路口,一台黄色泵车已经停靠在靠近中原宿舍的一侧,值守人员李仕伟正值守在现场。
“又来抽排了啊?”旁边走过的一位中年男子跟李仕伟打招呼,李仕伟笑着点头应答。
李仕伟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是他过来值守的第三个年头,中原宿舍的很多人都认识他了。
此时,李仕伟和同事童国万对设备调试后开机抽排,“轰隆隆”的声音响起,透过抽水管,可以看到地下管道的水正在逐渐被抽上来。
“昨天接到今早有大雨的预警后,心里很担心,早上不到6点我就过来接3个同事的夜班。”李仕伟说,虽然早上雨不大,但他们还是决定提前抽排,腾空库容,为之后的强降雨做好准备。
近年来,因周边道路多次改造,中原宿舍成了易渍水点。遇到大雨若抽排不及时,中原宿舍就会被雨水倒灌,渍水量大的时候,甚至会翻涌倒灌进入低楼层住户的马桶。
3年来,每到梅雨季,李仕伟都会来这里“站岗”。渐渐地,这个朴实干练的年轻人被中原宿舍的住户熟识。“一下雨他们就来了。”住户李先生说,只要看到他,中原宿舍基本不会渍水。今年梅雨雨量大,但到现在,宿舍周边都还没有发生渍水。
采访过程中,雨势不断加大,李仕伟不时揭开井盖,查看设备抽排的状况,虽然打着伞,但他浑身早已透湿。“你看,管道水正在翻滚,说明涌向中原宿舍的雨水正在被抽过来。”对李仕伟来说,值守最紧要的,就是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稍作休息,李仕伟又打开手机天气预报查看雨情走势。“看来等会儿还有硬仗要打。”李仕伟说,雨水不收人员不撤。
城管队员脱掉鞋袜疏通“堵点”清理井盖杂物排渍水
周显超清理井盖周边杂物,以便快速排水。 通讯员汪鼎 供图
长江日报讯(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汪鼎 严娟娟)7月2日,暴雨来袭,从早上8时46分至10时31分发布的3次暴雨黄色和橙色预警范围中,都有蔡甸地区。蔡甸区城市管理执法督察大队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应对雨情。
早上7时,蔡甸城管执法督察大队全体执法队员上岗,开始到各辖区地段巡查。“除了平时日常巡查内容,由于下雨,我们还会特别关注井盖。”第九中队的中队长周显超说,每天要查看井盖安全,是否有井盖缺失、破损,下雨时是否堵塞。
对于重点路段,实行定人定岗制度,城管执法人员冒雨仔细排查着各条路段,及时在低洼浅积水路段打开井盖板,加速雨水排放。特别是公园新村、新庙地铁站、蔡江路江滩公园3期等地排水困难区域,执法队员赤脚一遍遍蹚入水中,徒手一次次伸入水中,清理井盖堵塞物,并竖立警示标志,保障了蔡甸城关排水通畅与群众安全。
下午2时30分,周显超和队员一共4人巡查至公园新村,看见一处井盖的水往上翻,而不是往下流。他们立刻下车检查,发现漂浮过来的一些杂物把井盖篦子口堵住了。周显超毫不犹豫脱下鞋袜,跳入水中,清理杂物后,尝试搬动井盖,加快水流,但井盖纹丝不动。于是,他们就一直守在井盖旁,等了半个小时,直到水完全流下去,路面积水消退。“等水退了,我们再次检查了一遍井盖,没有问题才离开。”周显超说。
到了下午4时,周显超不放心,又到公园新村去巡查了一遍。这几轮降雨发生以来,周显超负责的汉阳大街、树藩大街等路段,目前还没有发现井盖出现问题。
据了解,发生强降雨前,蔡甸城管执法督察大队开展了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主要排查户外广告招牌、施工围挡、倒伏树木、窨井盖、路面低洼地段等,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保障车辆和行人生命财产安全。
当天,蔡甸城管执法督察大队共出动执法人员50人次,疏通渍水12处,整改缺失窨井盖1处、移位2处,清理乱堆乱放20处,扶正垃圾箱5处,清除破损广告2块,及时消除暴雨带来的安全隐患,用实际行动保障市民出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