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不起床,放不下手机,肚子疼……一开学孩子咋就“病”了? 《心计》今起开启心情之旅 心理专家汤姐姐给父母送开学“锦囊”

2020年11月09日 10阅读 来源:武汉晚报 2020年9月2日

健康小助手

青少年心理咨询

睡不醒,不睁眼,不起床,“再睡5分钟”……你家孩子今天早上是不是这样的?假期结束了,宝宝们却不愿意离开父母去上学了;每天在网上学和玩,现在手机完全放不下了;烦躁不安,处处和父母拧着来;有的甚至肚子疼、头痛,突然冒出许多病……开学综合征来了!一上学就不舒服,其实孩子是用身体的不适在表达情绪。长江健康传媒推出《心计》开启心情之旅,如何帮助孩子们顺利回归学校生活?首期由美女心理专家汤珺送给父母一份开学“锦囊”。

作为资深心理治疗师,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康复部主任汤珺副主任医师不仅理论丰富,而且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孩子。她擅长孤独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等儿童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她温婉美丽,在咨询中被大家称为“汤姐姐”,用自己的经验和理论,送给父母一碗“治愈系靓汤”。针对“起床困难症”,汤姐姐给家长支了几招:睡前约定、起床提前量、即使没睡好也有办法;针对情绪暴躁、针对装病……花样心理妙招应对熊孩子,总有一款适合你。

分离焦虑症?

回到依恋父母的幼儿时代,分离焦虑有没有

症状:假期结束了,待在父母身边的孩子就要离开舒适的家去学校过集体生活。可是一些家长却发现,孩子不愿意离开父母去上学了。是什么让这些孩子变成了小宝宝呢?焦虑!

处方:

1、开学头一天,给孩子看一些原来在学校的活动的照片,让孩子重新想起曾经校园的快乐时光。

2、和孩子一起准备需要上学的学习用具,检查是否有遗漏的暑假作业,规律生活作息时间。

3、帮助孩子分析自己不愿意到学校的原因,例如:是学业的压力,学校同伴的关系不良,还是老师的严格要求等等,和TA一起来讨论应对的方法。

手机依赖症?

每天在网上学和玩,手机依赖能不能放下

症状:在疫情防控期间,孩子们在网上上课,网上交流,网上玩游戏,似乎什么都可以一个手机搞定。开学了,家长们发现手机的时间控制不住了,一旦拿走手机,就是一场鸡飞狗跳的亲子大战。主要原因:

1.孩子的自控力问题。

2.孩子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易怒,冲动,发脾气,甚至摔东西,动手打家人等。

处方:

1、即将开学时,耐心和孩子一起商量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形成家庭协议。

2、在协议时也需要商量,如果孩子无法按照协议规定的时间,会受到惩罚,例如第二天不能玩手机或者缩短玩手机的时间;需要去做一件TA不喜欢的事情等。

3、在整个执行协议的过程中,一旦协议形成,家长需要坚定地执行协议,而不是孩子一旦哭闹就妥协,但是家长的态度需要温和。温柔地坚持很重要。

拖延症?

拖拖拉拉,作业还没完成

症状:一般可能的情况包括:1.边写边玩,或者一直拖到很晚才开始写作业;2.写得很认真,但是写字很慢,一笔一划,很容易写出格,跳字或者错字,导致孩子作业完成很慢。

处方:

1、家长首先不要对孩子发脾气,耐心分析孩子作业拖拉的原因。

2、如果孩子是因为注意力难以集中,导致无法安静写作业,家长可以采取分段任务的方法训练孩子安坐的时间,先从5分钟开始,然后逐渐延长可以安静写作业的时间。注意:孩子的年龄越小,本身注意力持续的时间越短,到了12岁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才可能达到30分钟哦。

3、如果孩子写字很慢,可以到专业医院做一下感觉统合评估,坚持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提高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4、如果孩子除了难以完成作业,还存在容易烦躁,不开心,不愿意理人的情况,家长可以尝试和TA交谈,了解TA的想法,帮助TA一起学习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说病就病症?

肚子疼、头痛,突然冒出许多病

症状:一上学就不舒服,其实是孩子的情绪用他身体的不舒服表达出来了。

处方:

1、不要盲目指责孩子装病、不想上学。

2、提前到医院做检查,让TA知道自己没病。

3、告诉TA环境变了偶尔出现一点不适很正常,适应新的作息时间和学校学习氛围就能改善。

4、了解孩子出现情绪的原因,对症进行处理。细心观察孩子的身体情况,同时转移孩子对自己身体状况的过度关注,帮助TA解决困惑,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目前遇到的问题。

遇事烦躁症?

烦躁不安,和父母拧着来

症状:家长最头痛的是孩子老是对着干。包括:孩子从小就这样,不管家长还是老师,都会对抗,可能是对立违抗的问题;如果是疫情防控期间才出现,我们就需要考虑孩子的情绪问题;家长的不当教育也可能让孩子出现对抗行为。

处方:

1、家长和孩子说话之前先想想,不要一开口就是指责孩子做得不对的地方。

2、和孩子共同做一些TA喜欢的事情,了解你的孩子,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

3、不要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帮TA安排,可以听听TA自己的意见,如果没有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可能,即使你觉得孩子的方法可能欠妥当,也请让TA试一试。如果出现不好的结果,帮助孩子学习和执行如何解决问题。

汤珺副主任医师说,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相处也是如此。上面的破解办法如果都试过了,孩子还是照旧,那么请求助专业的儿童心理医生。

本周开始,我们的《心计》栏目启动。无论你有一份什么特别的情绪,特别难过的坎,请你说,我在听!在这里都能get到最专业的能量,最牛心理专家团队会带给你共情、支持和帮助,让你告别阴霾,重拾美好心情。在我们的心理助人团队中,有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王晓萍教授为首的青少年心理专家,以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肖劲松教授为首的情感疗法专家,有武汉市心理医院陈静等抑郁症治疗专家、李闻天博士等心理咨询专家,马子龙等睡眠专家……把你的困惑交给我们,我们每周三与你不见不散。

扫描左边二维码进群留言或私信给健康小助理,加入“青少年心理咨询群”,你可以吐槽,可以提问,可以咨询,今天中午13:00-14:30,汤姐姐和你互动,聊聊熊孩子开学后那些令父母心烦的事如何应对。协助你走出困境,就是我们存在的动力。

记者毛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