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锋(右二)和武汉战友孙纯(右一)相见合影
成都日报报道截图。
《英雄之城 正越来越好!》《久违了,武汉的美一直都在》《“双节”前,广东援鄂医生探望两名危重新冠肺炎治愈者》《抗疫家庭重游武汉——带孩子看看我战斗过的地方》……2020年中秋国庆假期,全国多家媒体聚焦武汉,对疫情平稳后,英雄之城的首个长假进行重点报道。
■ 外地媒体记者亲赴武汉
见证英雄之城浴火重生、涅槃归来
中秋国庆佳节之际,全国百家媒体奔向武汉,见证江城新气象,不少媒体人士将在这里的所见所闻整理发稿,把英雄之城浴火重生、涅槃归来的模样写给更多人看,讲给更多人听。
10月2日,北京日报以《长假首日 武汉黄鹤楼景区热度全国第一》为题报道黄鹤楼景区内摩肩接踵,游人如织,呈现一派喜庆祥和的节日景象。
报道称,根据携程近日发布的“国庆黄金周旅行热力地图”,湖北景区受免费政策影响,热度极高,黄鹤楼位列国内景区热度第一名。10月1日当日,黄鹤楼景区预约入园人数已达25000人的上限,因疫情防控需要,这一游客量约为往年同期的一半。
在黄鹤楼最高的第五层,记者遇到了来自安徽阜阳的李梦洁一家五口,昨天他们驱车400公里专程来武汉打卡。李梦洁是一名医生,年初在抗疫一线经历了难忘的时刻。她告诉记者,一家人选择“双节”来武汉旅游,就是想亲眼看看抗疫之后武汉的全新面貌。节日里武汉的美好景象令第一次来这里的她眼前一亮。
10月3日,成都日报以《英雄之城 正越来越好!》为题报道武汉新气象,文中对黄鹤楼、户部巷、东湖、两岸灯光秀等景点作出详细描述。
文章称,奔腾的长江波涛汹涌,熟悉的钟声再次响起,与按下重启键的武汉再度聚首,山河无恙,繁华依旧。
自湖北景区推出免门票政策后,黄鹤楼景区热度位列国内景区第一名。在黄鹤楼眺望,长江如练、碧空如洗,远处高楼林立,武汉繁华尽收眼底,令人心情格外舒畅。“武汉,我回来了!”北京日报记者和冠欣情不自禁欢呼。今年1月27日到3月31日,从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到武汉“解封”之前,他一直在汉参与抗击疫情报道,采访北京援鄂医疗队员的工作,“这65天让我一生难忘。”他说道。
西出黄鹤楼,不远处是户部巷,远远就能看见一路上的人头攒动。户部巷巷口的电子信息牌显示,截至当天上午11时许,游客接待量达1.9万多人。户部巷最有名的是美味小吃,由于品种丰富多样,成为了游客们必去景点之一。
记者一行从湖光序曲驿站出发,乘坐东湖绿道观光车,一路欣赏秋日美景。景区内游人如织、船桨掀动……水波荡漾之间,不时传来了阵阵欢笑声。逆江千帆过,风来万木春。自4月8日“解封”以来,武汉以顽强的生命力,在经济战场上与时间赛跑,拼命夺回失去的时间。看到现在的武汉元气满满、充满活力,大家更对这座城市充满信心:“我们相信,这座顽强的英雄之城,一定会越来越好!”
国庆期间,青岛晚报记者开启十一黄金周直击武汉,以电子报的形式带来“又见武汉”系列报道,同时还通过微博、微信、观海新闻客户端、抖音等形式,带领用户走进武汉的大街小巷、寻常人家,看一座城市的坚强和韧性,看一座城市的涅槃和重生。10月1日,青岛晚报刊登《久违了,武汉的美一直都在》一文。文章称,9月29日晚7点,记者乘坐航班降落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正式开启了为期八天的直击武汉之旅。候机大厅的座椅上贴着“请间隔就座”的指示贴,在到达口的一面广告墙上,一则简短的广告语令人感慨万千。 “久违了,武汉的美一直都在。”武汉以这样的方式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群。这座城市,它已经走出曾经的伤痛,向着更美好的明天前进。
■ 彼此牵挂惦念着
援鄂医生与治愈者重逢对话
经历了生死大劫后,真挚的医患情或许是援鄂医生和治愈患者最珍贵的收获。
双节之际,南方网刊文《“双节”前,广东援鄂医生探望两名危重新冠肺炎治愈者》。报道称,国庆、中秋“双节”前,广东援鄂医生高元妹重回武汉,与治愈者及家属“团聚”。第一次看清医者的脸,治愈者和家属哽咽说道:“谢谢你,给我们一个完整的家。”
今年2月7日至4月8日,高元妹作为广东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赴武汉负责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孙姨和邵姨是高元妹治疗的危重患者中较为特殊的两位。71岁的孙姨因病情危重曾一度想放弃治疗,在高元妹的鼓励下燃起生的勇气。邵姨的女儿曾向高元妹写下千字感谢信,孙姨的女儿更是特地到机场为高元妹送行。这些和武汉人民的深厚情谊,让高元妹始终牵挂着、惦念着。
站在江滩边,看着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武汉,眼泪又一次模糊高元妹的双眼。“看到烟火气满满的武汉,忍不住为这座英雄的城市感到高兴。”高元妹说。
长假首日,新华日报报道了一通来自武汉的节日电话。
题为《“您好,我是她在武汉的患者……”一通来自武汉的节日电话》报道称,国庆中秋佳节来临前夕,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护理部电话铃声响起,电话那头传来了浓浓的武汉方言:“喂,你好,我找陈雁主任,我是她在武汉时候的患者。”原来,来电者是江苏援武汉医疗队在武汉救治过的一名新冠肺炎康复患者李照(化名)。电话里,李照告诉陈雁,自己已完全康复,核酸检测呈阴性,体重也增加了2公斤,很想来到南京实现与大家的“十一之约”,但由于疫情防控的要求,不得不推后相聚的时间。一根电话线,传递着满满的感恩、祝福和真情。
■ 援鄂医生重返武汉
回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这个假期,援鄂医生与武汉战友相逢的一幕幕场景,让不少人为之动容。
10月1日,现代快报记者与江苏援鄂医护人员等一起重返英雄之城,见证他们与战友重逢的感人瞬间。
“陈主任,终于见到了你不戴口罩的样子!”武汉市第一医院感染科重症监护室护士长孙纯带着老公早早来到武汉站,翘首以盼着她并肩作战了几十天的战友陈旭锋。陈旭锋曾是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带领36名队员出征武汉83天。昔日一同奋战在战疫一线的战友相逢,格外亲切。溧阳白茶、盐水鸭、宿迁酒,陈旭锋为孙纯送上了自己悉心准备的江苏特产。人潮涌动的武汉站里,陈旭锋和孙纯留下了一张难得的合影。
这个假期,也有一些抗疫家庭带着孩子回到武汉——这个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10月1日,南方日报报道《抗疫家庭重游武汉——带孩子看看 我战斗过的地方》。文章介绍,李文英是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管护师,丈夫张泉是广铁集团调度所车辆动车调度员。这个假期对这对“80后”夫妇来说非常特别,他们各自跟同事调好班,挤出5天时间,一起带着儿子、女儿去武汉。这也是此前他们对孩子们作出的承诺。
记者李玉莹
(综合自北京日报、成都日报、青岛晚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新华日报、闪电新闻、现代快报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