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亚光。
彭学军。(本人供图)
陈南山在病房为患者做检查。
沈永伟。
李刚作为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的代表接受表彰。
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胡轶带领团队在手术中。记者苗剑 摄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结核三科主任陈南山:
唯有努力工作,才能不负荣誉
武汉晚报讯(记者柯美学 通讯员李洁 余子玉)9月21日,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召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结核三科主任陈南山荣获“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56岁的陈南山说,他是共产党员,勇于担当抗击疫情是他应该做的,“唯有努力工作才能不负荣誉!”
陈南山是金银潭医院耐多药结核病区主任,从医33年。2018年8月,他成为武汉市援藏医疗队成员,远赴西藏山南市乃东区开展对口医疗帮扶一年。疫情发生后,陈南山主动请缨,与该院第三党支部13名党员医务人员一起坚守岗位。
1月19日,金银潭医院决定将南六楼普通病房改造成ICU,陈南山当即表态承担这个紧急任务。他当晚分配人员,布局ICU结构,配置仪器设备。他带领团队一边收治危重病患,一边改造病房,从普通病房改建ICU病房,所需设备多、程序复杂要求高,在他的带领下,仅用了5个小时时间,完成2个ICU病房组建。
陈南山凭借组建新病区的经验,又主动请缨, 24小时内组建2个次重症监护病区。
陈南山患有痛风,抗击疫情期间,他没有休息一天。在他的带领下,全科工作人员不惧风险、勇挑重担,坚持精准施策,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共429人,其中收治危重患者239名,治愈出院252名。
如今,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陈南山所在结核三科已经恢复正常诊疗。他说,无论是战时还是平时,他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体现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
江汉区民权街打铜社区居民志愿者沈永伟:
大家紧密团结才能“众人拾柴火焰高”
武汉晚报讯(记者乔驰 通讯员朱素芳)21日上午,在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作为“江汉管家”志愿者的一员,75岁的沈永伟获评“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称号,“获此殊荣深感荣幸,更倍受鼓舞,我会将志愿服务一直做下去,尽到一名党员应尽的职责。”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沈永伟投身社区志愿者队伍十余年,带领党员义务巡逻队穿梭在大街小巷,守望一方平安。几年前,沈永伟又组织起几十名居民,成立了物业自管队,填补了楚丰阁大厦近20年没有物业的空白。
“放心,这栋楼不用你们管,我们承包了。”疫情防控期间,身为物业自管队队长的沈永伟主动向街道、社区请缨,带领50多名居民志愿者自发开展大楼疫情防控。
无论是消杀排查,还是封控保供,这位七旬老人始终冲锋在前,“抗击疫情是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上过战场,明白生命有多么脆弱,但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伍军人,此时此刻我必须上,不讲任何条件。”
如今,每天消杀楼栋电梯、提醒居民在人群密集场所戴口罩,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沈永伟仍未有丝毫放松。21日下午,刚从表彰大会回来的沈永伟,又来到社区推进楚丰阁大厦安装天然气的工作,“这几年我们解决了大楼亮化、供水和消防的问题,虽然房子老了,但要尽量保障居民的生活品质不降低。”
沈永伟说,经过疫情,物业自管队的志愿者们,比过去更加团结和积极。“大家紧密团结在一起,才能‘众人拾柴火焰高’。”
先进集体
湖北省中医院急诊科主任李刚:
沉甸甸的荣誉激励我们继续前行
武汉晚报讯(记者武叶 通讯员胡梦 黎婉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属于急诊科120多位医护人员,将激励我们继续前行,在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守好第一道防线。”9月21日,湖北省中医院急诊科主任李刚,作为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的代表接受表彰。
2月9日,湖北省中医院被确定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定点医院。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该院发热门诊共接诊8189位患者,12个隔离病区累计收治566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急诊科共有120多名医护人员,负责三个院区急诊、120急救站和ICU的管理,并接管了光谷院区发热门诊。全体医护人员全部投入一线工作,铸成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道防线”。
李刚介绍,疫情防控期间,由急诊科负责的各个端口,共接诊患者17000余人,其中发热患者5000余人,抢救各种危重患者1000余人,其中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100余人。“急诊科大部分医护人员都是90后,通过疫情考验,这支年轻的队伍迅速成长。”
李刚告诉记者,疫情防控期间,送至急诊科的往往都是急危重症患者,静脉穿刺、抽血、吸痰、气管插管……这些操作都是在开放的环境下完成,医护人员面临很高的职业暴露风险,但大家都没有退缩,不惧生死向险而行。
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胡轶:
最好的战斗状态,永远是在病人床边
武汉晚报讯(记者祁燕 通讯员李蓓) “回想年初的经历,终生难忘,唯有迎难而上,拼搏奋战,才能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胡轶参加全省抗疫表彰大会时感慨地说。
疫情之初,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胡轶就带领一支有35个党员的160人团队坚守在战疫最前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战斗中,许多年轻医生写下入党申请书,积极向组织靠拢。
胡轶每天来回奔波、排查病情、参加会诊、讨论危重患者的治疗方案,一天不曾停歇,经常连续工作超过16个小时,晚上10点以后才能吃上晚饭,凌晨才能勉强入睡。最忙的时候,连续熬过三四个通宵,一个多月下来,人瘦了13斤。面对危重病患,他和医护团队日夜守候在患者病榻旁,他们身穿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面罩,每隔半个小时,他们都会去观察一下患者的情况,根据患者的生命监测指标来调试呼吸支持设备的参数。
“治疗这类病毒性肺炎的重症病人,最重要的是要靠‘守’。只有守候在患者病床旁,才能第一时间发现变化,随时做出方案的调整,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胡轶表示,“我们每天要做的,就是跟病毒抢时间,抓住真正的治疗期,为患者早干预、早治疗。”
本版统筹邓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