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重启100天 武汉这一刻

2020年11月09日 10阅读 来源:武汉晚报 2020年7月17日

大江奔流,不舍昼夜。2020年来到7月16日,武汉大城重启刚好满100天。这一天、这一刻,这城市的人们都在忙些什么?整个城市有着怎样的面貌和状态?本报8路记者分赴三镇不同点位,带给您真切的感受与见证。

■ 健康的武汉

湖北省中医院,医生为患者敷贴。

武汉各医院门诊量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市民如常赶敷“三伏贴”

武汉晚报讯 7月16日,武汉迎来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节”,市民纷纷赶往医院敷贴膏药。记者采访了解到,武汉大城重启100天之际,各医院门诊量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早上6点30分,31岁的王先生已在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耳鼻喉科敷贴处等候。为避免堵车,他一大早从光谷二路驱车赶来。今昔对比,王先生感慨不已:“3月20日第一次出门办事,马路上还是空空荡荡的,如今的武汉早已车水马龙,与疫情前没有两样了。”

自从3年前患上慢性鼻炎,王先生每到气温下降就会鼻塞流涕,他从去年秋天开始在省中医院耳鼻喉科接受全年整体治疗,“冬病夏治”是疗程中的一个环节。

早上7时,武汉市中医医院门诊大厅已陆续有市民赶来敷贴。在测量体温、提醒市民做好防护的同时,医院敷贴确保“一医一患一诊室”。刘女士带着6岁女儿一早赶来敷儿童咳喘贴,这是孩子连续敷贴的第三个年头。她还记得城市重启后第一次出门,也是到医院看病,那时候走在医院里心里直打鼓,现在只要做好防护就不担心了。

武汉市中医医院医务部主任倪涛介绍,4月初医院门诊量只有往年同期的30%左右,截至目前已恢复到往年同期水平。

得知头伏首日“撞”上武汉重启百日,武汉市第六医院中医部主任张波连称“有意义”。她说,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医院3月21日逐渐恢复正常诊疗,相比其他科室,中医部是病人回归最早最多的。她坦言,今年赶敷“三伏贴”的人比往年还多,大家的热情出乎意料。

湖北省中医院院长何绍斌介绍,该院开通了互联网医院和线下门诊,门诊量从武汉重启时的每天100多人次,增长到目前的5000多人次,“基本恢复正常水平”;住院量达到1700人次,恢复到疫情前的85%以上。(记者武叶 通讯员胡梦 张姝 袁莉 罗瑶)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主任张蔚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柯志刚 摄

患者来自全国各地 占就医总量三成左右

外地患者慕名来汉寻医问诊

武汉晚报讯 7月16日14时,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下简称中南医院)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主任张蔚教授刚刚利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做完一台妇科微创手术。稍事休整后,还有两台妇科微创手术等着她。

张蔚在休息,但“达芬奇”并没有闲下来,它即将在泌尿外科一台微创手术中大显身手。张蔚介绍,16日的3位手术患者,有两位来自外地。

中南医院从3月27日陆续恢复普通门诊,截至目前,门诊总量恢复九成左右,住院床位数基本饱和,内镜检查已经达到去年同期水平。

因为武汉整体医疗水平较高,包括中南医院等一批医院盛名在外,成为武汉周边乃至华中地区不少患者求医问诊的首选。目前,在该医院门诊就医的外地患者占比已达三成左右。

以中南医院肥胖症与代谢病外科中心为例,因该中心成功创造出不少减重明星,备受外地人士关注。在上海从事平面模特工作的王女士,通过朋友推荐,专门飞到武汉找该中心副主任李震,希望进行缩胃减肥手术。但因她体重在正常范畴,不符合手术指征,遭到了李震的当面拒绝。而在成都求学的大学生小江,则心满意足地住进医院,准备开始自己的减重之旅。

张蔚介绍,目前武汉已经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来医院就诊的患者们对武汉的疫情防控很放心、对来武汉就医很安心、对武汉诊疗秩序恢复很满意。(记者张剑 通讯员李晗)

■ 安全的武汉

7月16日,武汉市第十九初级中学初三学生正在进行紧张而有序的备考。记者彭年 摄

初三学生从居家上网课到重返校园

对中考有信心对城市有信心

武汉晚报讯   7月16日下午,武汉市第十九初级中学的初三学生们正在教室里复习。再过3天,他们即将迎来中考。回想起4月8日武汉重启,初三(1)班学生程哲说,那时他还在家上网课学习,而现在已经回归校园1个多月了。“这100天里,我从有点紧张担忧,到现在的安心踏实,我对中考很有信心,对我们的城市更有信心。”

4月8日,十九初大部分老师在各自家中给学生们上网课,还有一部分老师下沉社区。

5月20日,初三学生返校复课。该校政教处主任王皎记得,那天有学生早早就站在校门口,让她心里很感动,看得出来孩子们很渴望回到校园学习。“学生们都知道能够重返校园非常不容易,是无数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拼出来,他们都很珍惜在校学习的时间。”

十九初初三共有9个班、350余名学生。每天,师生们会经历入校、进班、午检、放学前测温等至少4次体温检测。学校为每个班都安排了一名教师辅导员,与班主任一起负责指导学生做好校园防控,相当于每个班多了一名“班主任”。此外,教学楼的每层楼都有4名教师担任楼层巡视员。教室门口的应急箱里,口罩、消毒液、酒精棉片等一应俱全。

十九初副校长李红兵介绍,3天后,学校还将作为中考考点迎接考生。为把中考安全保障做到位,该校已提前对整个校园内进行了无死角清洁、消毒,设置了3个隔离备用考场,也准备了充足的防疫、防汛物资。

如今,武汉重启已经100天,这群初三学生也即将踏上中考考场。“每一届学生都是这么走过来的,但是这一届学生特别不容易。”王皎说,经历了疫情防控、居家在线学习、重返校园为中考冲刺,她一路见证着学生们从有些紧张、不安到如今的沉着、自信。“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些不容易,这群考生们也会更坚强、更有韧劲。”  (刘嘉 鄢来洋)

解放公园内的公园美术馆、武汉作家共享书架等共享空间里,工作人员正在布置《江城飞羽》武汉常见鸟类摄影展。记者何晓刚 摄

暂停5个多月

解放公园又有“鸟展”可看了

武汉晚报讯 17日,受疫情防控影响关闭了5个多月的解放公园美好生活共享空间,恢复向市民开放。与此同时,布展仅完成一半即被搁置的“江城飞羽”鸟类摄影图片展正式开展。

1月22日前后,受疫情防控影响,武汉的城市公园纷纷闭园,暂停开放。解放公园共享空间、湿地科普馆等室内场馆也不例外。当天上午,正在布展,拟于春节期间向市民开放的“江城飞羽”鸟类摄影图片展,展出的武汉市观鸟协会9位会员的50幅摄影作品已悬挂上墙。而铺设在地面,供观众互动的不干胶鸟类科普图片,来不及铺完,不得不中止施工。

随着武汉战疫形势持续向好,3月23日起,全市具备开放条件的城市公园,按照“安全、有序、分散”的原则,在进行拉网式消杀保洁、修剪花草树木后,实行有限逐步开放。有市民感叹: “好久没来逛,感觉公园的空气都是甜的!”

4月8日,武汉按下“重启键”。当天,武汉园博园试开园,市民网上预约后,即可进入园内露天区域游玩。4月29日,随着武汉各领域“战疫者”代表敲响千禧钟,武汉城市地标黄鹤楼公园向游客敞开怀抱。截至目前,全市80多座城市公园,功能基本恢复到闭园前的正常状态。

7月16日,终于完成解放公园共享空间鸟类摄影图片展布展的曾刚,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城市安全了,我心中搁置了几个月的这块石头,也终于落地了。希望市民们能喜欢这场来之不易的展览。”(明眺生 叶向东)

■ 英雄的武汉

7月12日下午,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驾驶着冲锋舟巡江值守。记者苗剑 摄

长江救援志愿队战疫情、战汛情

“我们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武汉晚报讯   16日上午,小雨后的武昌江滩空气中满是水汽,一艘冲锋舟从武昌江滩出发,巡视江面,船尾“长江救援志愿队”的旗子迎风飘扬。从4月8日武汉重启至今,队员们巡视江面值守江岸,保障市民生命安全。看着街面上的行人车辆由少变多,也看着汛期的江水从上涨到回落,英雄的城市连战疫情汛情,他们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整理装备,穿戴救生衣。上午11时,3位分队队长驾着冲锋舟从长江观景第一台旁出发,开始日常的江面巡查。

青山分队队长孔泉操纵着发动机,远眺江面。疫情暴发后,他立即行动了起来,与其他几位队员一起,从大年初一开始赶往武汉市红十字会、武汉市慈善总会等多个物资仓库,向多家医院转运呼吸机、防护服、口罩等战疫物资。

4月8日,武汉重启。八一将军分队队长徐恩孝清楚地记得,得到消息后,队内开始发动队员备战汛情,组成突击队,马上有近百位队员在队内交流群中接力报名。他和队友们再度走到江滩,观察江水并提醒市民注意安全。路上的车又多了起来,江边的游人也多了,队员们也开始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汛期来临后,随着江滩的封闭,长江救援志愿队开始进行水面巡查。一天两次的巡查涵盖长江两岸,观察水位的同时,提醒岸边的游人远离江水,处置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洪峰过境后,江水逐渐回落。每日在江面巡查的队员们体会得最为真切。“前两天江水漫上平台,现在江面距离平台已经3个台阶了。”汉正街分队队长王敏说,身为这座城市的一员,见证参与着城市战疫情、战汛情,她很自豪。(戴旻阳)

7月16日,武昌江滩月亮湾险段,防汛人员在坚固的铝合金装配式防洪墙边巡堤值守,毫不松懈。记者苗剑 摄

武昌江滩月亮湾3天建好850米拼装式防洪墙

英雄的武汉人智慧抗洪

武汉晚报讯 16日,记者来到武昌江滩月亮湾防汛点探访,在闸口处看到,这里平时是武昌江滩的入口,进入防汛警戒后,闸口封闭,街道和社区干部轮流值守。

徐家棚街防汛指挥部副指挥长汪迎春向记者介绍,这里的防汛值班人员有不少是党员,都佩戴党徽。他们上半年都很辛苦,在社区防疫防控第一线奋战,而今脱下防护服、穿上深筒雨靴坚守大堤,连续作战,敢打敢拼,真正是一仗接一仗打,一场接一场胜。武汉人民担当得起“英雄的人民”称号。

随后,记者来到武昌月亮湾标志性雕塑“镇江牛”一带。只见一道长850多米、高2米的铝合金拼装式防洪墙矗立在江边。“这是首次在武汉大规模应用新型拼装式防洪墙。”武汉市政建设集团隧道工程公司长江主轴左右岸江滩改造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万超说,拼装式防洪墙采用铝合金材质,可发挥防洪、防浪作用,墙体由长2.5米、宽0.2米的铝合金闸板一块块拼装而成,闸板为嵌口式、重约30公斤,每块闸板之间贴有防水密封橡胶条,拼装式防洪墙闸柱底座在堤内预埋8根0.7米深的高强度螺杆,安装时用螺栓拧紧加固即可。

汛期竖起拼装式防洪墙,汛期过后及时拆除,江滩观光道路与城市阳台连成一体,形成开放式亲水平台,成为市民观景休闲好去处。 (谭德磊 赵代君)

■ 实力的武汉

工作人员演示在无人快递车上取件全过程。吴曈 摄

提供商品配送、售卖等服务

武汉无人驾驶车将进入高校商用

武汉晚报讯   7月16日下午,武汉开发区经开·智造2045创新谷内,一辆白色的快递配送车以15码左右的速度在路面上行驶,与普通车辆不同,它没有驾驶室,更无需驾驶员。“这是东风汽车自主设计研发的L4级5G无人驾驶车辆,已实现在限定范围内的完全自动驾驶。”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下半年,该款车型将有望进入武汉各大高校提供商品售卖等服务,正式投入商用”。

工作人员介绍,这台车叫“Sharing   Box”,车身类似一个长方形的盒子,车头造型圆润别致,贯穿式大灯,两侧布置有相同数量、大小不等的货柜,一共有64格,可同时接受两名用户收发快递。工作人员现场向记者演示收发快递的整个过程:通过手机软件“远程招车”,配送车收到信号后根据定位到达指定位置,并以短信形式发送取件码至工作人员手机,在车身触控屏上输入取件码、取出包裹并关闭柜门,随后自行离开,整个过程不超过1分钟。

“这辆车去年9月正式发布,从研发到落地用时不到7个月。”东风股份研发院智能网联部开发负责人郭启翔全程参与了这台车的设计开发,他告诉记者,这辆车不仅能收发快递,还具备商品售卖、路面消杀清洗等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在该平台上搭载各种设备。”

疫情防控期间,“Sharing Box”每天对园区路面进行消杀,相比人工消杀而言,效率更高。据悉,经过1年多的反复试运行,“Sharing Box”在技术层面已经十分成熟,计划在今年下半年与一些高校合作,在校园内提供商品配送、售卖等服务。

郭启翔介绍,基于高精地图预先进行路线设定后,车辆即可自主运行。“目前,L4级别的无人驾驶是国内主流,东风汽车在该技术上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郭启翔向记者透露,“Sharing  Box”的2.0版本将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功能、技术升级,打造出更适合在校园、工业园区等场景下使用的无人驾驶车辆,预计明年就可以面世。 (吴曈)

普宙无人机携带自主研发的“芯”,应用场景广泛。胡倩 摄

携带自主研发的“芯”

汉产无人机巡航长江

武汉晚报讯 16日,普宙无人机正在对长江沿线对应河道线路持续巡检。普宙无人机总经理邓俊杰告诉记者:“就在昨天,长江大保护-无人机巡航活动中,普宙无人机在长江上放飞,围着天兴洲转了一圈,在四级风雨中仍保持了自动巡航航线,实时画面清晰传输至中心调度系统。”

邓俊杰说:“别小看这小身板,它能挂载10公斤,如果它在长江禁渔期沿着江面巡航,可挂上红外设备,将江面看得清清楚楚,挂载的摄像设备可取证、喊话器可劝退捕鱼者。设备获得了武汉市渔政管理部门点赞。”  据了解,该企业生产的一款主力机型,还应用于北方森林巡检中,能挂载包括灭火弹在内的10公斤设备,满载可飞3个小时,通讯距离100多公里。

邓俊杰介绍:“城市高层消防救援、电力巡检、环保监察、公安搜查、空中应急救援、海事管理、边防安检、工业检测以及安防监控等,普宙无人机都能胜任。”

创立普宙无人机的黄立,同时也是高德红外创始人、董事长。他说,普宙无人机继承了高德红外创“芯”传统,无论哪种无人机机型,芯片全部为自主研发。“武汉重启100天,新的征程正在开启,期待核心技术、原创技术能继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建幸福平安城市。”黄立说。(李佳  陈静茹 余小小 胡倩)

统筹:陈丹、刘功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