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科技之光,照耀峡江宜昌 ——2018年宜昌科技工作亮点扫描

2020年1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宜昌市人民政府 2019/1/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

2018年,我市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当年5月,市科技局被科技部和人社部联合表彰为“科技管理先进单位”,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市州科技管理部门;8月,我市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先进市州”。盘点2018年我市科技工作,亮点纷呈、让人兴奋不已——

培育创新主体 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5家

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

为积极培育企业这一创新主体,2018年,我市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认真做好高企后备企业的摸底工作,积极邀请省认定办专家领导来宜授课培训,加大与上级部门、市税务等部门的联动协调,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通过率,扩大技术创新主体规模。

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市精心制订《201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方案》,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把高新技术产品登记、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的基础工作。

据统计,2018年,我市共完成高新技术企业申报217家,其中新申报132家,重新申报85家。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5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国家科技部、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三家认定)备案429家,数量位居全省市州前列。

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诞生,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成为宜昌城市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完善科创体系 健全科研、科创、金融三大服务平台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2018年,我市继续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发力。

全面构建科技研发服务平台——围绕“一个支柱产业,一个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目标,依托生物医药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安琪集团,探索组建我市首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即宜昌市生物技术公共服务中心,为整个产业装上了创新引擎,有效激发了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实现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

发展壮大科技创新创业平台——起草了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绩效考核办法》,初步建立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考核和绩效评价体系,将大大提升孵化器的孵化服务能力。

健全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积极开展科技投融资供需调研,共深入437家科技型企业进行了一对一、面对面的服务指导,编印《宜昌市2018年科技金融供需信息汇编》,会同市财政修订完善《财政科技创新贷合作协议》,可引导金融资本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市级科创体系的不断完善,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优越的人文环境。

保护知识产权 全年专利授权量超5000件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创新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2018年,我市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工作硕果累累。

据统计,仅去年1至10月,全市专利申请量就有10297件,专利授权量5035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17件。全市获批1家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4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23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建设企业,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省专利金奖及优秀奖各1项。

去年全年,我市共兑付专利奖励678项,兑现资金420.8万元,确定14个专利产业化资金支持项目拨付资金150万元。宜昌市企业及高校共达成30余项专利质押融资、专利技术转让及产学研合作协议。

为保护我市企业和个人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全年共立案查处假冒专利和专利标识不规范案件281件,受理专利侵权纠纷10件,受理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案件58件。截至2018年底,全市县市区设立维权援助工作站达到4家。

在科技教育方面,市科技高中、当阳市东门小学于当年被列入全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全市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增至6家,全市共举办或承办各类培训班30余次,培训人员12000余人次。

推进成果转化 28个项目获省级科技奖励

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在于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力。

2018年,我市扎实推进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不断健全完善技术转移工作机制和体系,培育壮大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和技术经纪人队伍,报请同意成立宜昌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广泛深入企业宣讲政策,挖掘需求,开展对接。

围绕产业需求和产业集群特征,主动对接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全年开展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交流活动20余次,签订产学研协议100余项。

精心制订《2018年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工作实施方案》《宜昌市科技成果转化新增动能百亿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任务、细化了措施、强化了督办,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具体的政策支持。

去年,宜昌共有28个项目获省级科技奖励,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5项、中小企业创新奖1项。(记者 雷春桃 卞健鑫,通讯员 陶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