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及时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贯彻十九大精神 在做实上下功夫”述评之四

2020年1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宜昌市人民政府网 2017/11/30

“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及时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是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宜昌的针对性也很强。

当前,宜昌正处在推进绿色发展、促进转型跨越、决胜全面小康的攻坚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繁重,各种风险交织。如果不及时有效防范和化解,就会“穿脓包”、出祸事、碍稳定、误发展。当阳去年“8 .11”重大事故镜鉴不远,最近北京大兴火灾、宁波江北爆炸再鸣警钟。

因此,市委明确提出,当前,要继续聚焦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社会安全、公共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等八大安全,依法依规、及时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打好防范和化解风险攻坚战。

既是攻坚,就不是用一般力、使一般劲、花平常功就能做好的。“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十九大报告中,“本领高强”明确包括“增强驾驭风险本领”。这项本领表现在: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及时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须担当在前、啃硬骨头。

以金融为例,近年来,受经济大环境及特殊因素影响,宜昌市金融环境承载重压,风险系数不断加大。为此,市委明确指出,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与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市委有态度,政府有担当,部门有配合,企业有行动,银行有动作……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面对金融风险,各方相向而行,形成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强大合力。宜昌众多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市场化原则化解不良贷款,与政府部门、企业主体积极联动、密切合作,五年累计化解不良贷款达到199亿元,有效扭转了金融环境恶化势头,宜昌不良贷款在全省率先实现双降,金融生态环境进入全省最优阵列。

及时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须应急谋远、科学应对。

防范自然灾害风险是我们面对的课题之一。今年秋汛来势汹汹!十一假期,连续降雨致使我市汛情告急。汛情就是命令,全市多地多部门按照预案,放弃休假,紧急赶赴防汛救灾一线,坚守岗位,科学应对,确保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除了自然灾害风险,宜昌还要面对各种社会安全、公共安全等多领域的风险。因此,要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出手及时有力,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

及时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须雷厉风行、落地落实。

生态安全是红线。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在抓好生态安全工作上,宜昌迅速行动,一大批生态守护和生态修复的新探索陆续开展:组建湖北省首个流域水资源综合执法局,实现跨区域、跨部门水资源保护综合执法;以人大立法形式对公共绿地、山体和水域进行永久性保护。全面禁止江、河、湖、库水面网箱养殖,恢复水系生态健康;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制全面推开;长江岸线生态复绿工作加快进行;化工产业专项整治与转型升级三年行动强力推进……如今,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共识,市民幸福感得到提高。

三分部署,七分落实,抓好落实必须要有强大的执行力,把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施迅速落地落实,用强大的执行力换来实实在在的成效。

及时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须压实责任、铁面执纪。

当前,安全生产风险无处不在,稍有疏忽就会酿成事故。今年来我市连续发生的几起安全生产事故就是带血的教训。要按市委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决把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必须坚决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强化部门监管责任,以铁的手腕、铁的面孔、铁的标准、铁的纪律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任何风险的产生都有其原因,不同领域的风险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生发展规律。各地各部门只有对风险心存戒惧,主动找准症结防范化解,积极主动推进相关领域改革,让重大风险通过改革发展得以化解,人民群众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才能保持,宜昌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才能协同共进。(记者  李鹏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