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美丽中国?诗画宜昌| 中国诗歌之城是这样“炼成”的

2020年10月28日 10阅读 来源:宜昌市人民政府网 2017/9/13

  宜昌,诗意飞扬

——中国诗歌之城是这样“炼成”的

记者 阮仲谋 袁雪梅

9月的宜昌,诗意飞扬。

“宜昌被誉为中国诗歌之城,名副其实。”9月12日,出席第五届中国诗歌节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如此感叹。

2014年,中国诗歌学会授予宜昌“中国诗歌之城”称号,同时设立“中国屈原诗歌奖”。当年5月29日晚,首届“中国屈原诗歌奖”颁奖暨端午诗会在宜昌举行,中国诗歌学会负责人现场为“中国诗歌之城”宜昌授牌。

时隔3年,宜昌诗歌文化氛围更加浓厚。金桂飘香时节,行走在大街小巷,穿行于田间地头,总会与诗歌不期而遇,感受到诗歌之城一路走来的激昂脚步。

诗歌,宜昌血脉流淌的文化基因

宜昌,因诗而闻名,因诗而灵动。

这里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是中国汉语诗歌的源头。屈原在中国发掘出一条浪漫主义的诗歌长河,给千百年来的华夏文坛以丰盈的滋养。

“一卷离骚惊万代,千秋汨水照流年”,宜昌,成为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朝圣之地”,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苏轼、王安石、陆游、文天祥等名家写下了不少吟诵三峡、宜昌、屈原的华美篇章。这些不朽的诗篇,赋予了三峡宜昌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高雅的文化品位,同时也营造了宜昌浓厚的诗歌氛围。

“宜昌诗歌的群众基础非常好,诗歌创作的队伍很庞大,其诗歌氛围在湖北首屈一指。”今年6月13日,《诗刊》杂志社常务副主编商震率著名诗人一行来宜昌采风。在领略了宜昌秀美山水、风土人情、民情风俗后,商震一行“诗兴大发”,共同创作了展示宜昌成就、讴歌宜昌人民的诗篇巨作。

近年来,在宜昌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下,诗歌文化在全市传承,遍地绽放。据统计,宜昌市每年举办大型诗歌活动80余场,参与创作和参加各类诗歌活动的群众达10万余人。诗歌已成为宜昌这座古老而又浪漫城市的文化标识。

诗歌,缔造艺术精品的文化富矿

2014年5月29日,中国诗歌最高奖“中国屈原诗歌奖”首届颁奖诗会在宜昌举办。国内近百位诗歌名家齐聚宜昌,共同见证“中国桂冠诗人奖”的揭晓。诗会上,中国诗歌学会还正式授予宜昌市“中国诗歌之城”称号。

3年前就荣膺“中国诗歌之城”的宜昌,如今诗歌氛围特别浓烈。到目前,宜昌市有近2万名群众一直在坚持诗歌创作, 诗歌研究和创作团队有15个,民间诗歌(词)团队39个。其中,有“中国第一农民诗社”之称的“骚坛诗社”坚持草根创作,致力于让诗歌深入民间,回归大众。

而这份荣誉不仅停留在殿堂之上。在民间,每年的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在田间地头、在学校校园、在工厂企业,诗歌都以它独有的节奏,感染和打动着一批批人。

2016年端午文化节期间,围绕诗歌文化,宜昌市策划了多场群众参与的诗歌活动:“致远方——我爱宜昌”诗歌创作和朗诵艺术大赛吸引了1500余人参与;“诗意校园”评选活动,鼓励全市青少年学生诵读诗歌、感悟诗歌、创作诗歌;中国诗歌之城“宜昌诗库建设”活动,征集来自全国各地诗人诗歌作品5000余件;以“迎端午、颂家乡”为主题的“诗意宜昌”万人吟诗活动,浓浓诗香洋溢在“诗歌之城”的每一个角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广泛群众基础的“诗城”宜昌,诗歌文化和屈原精神正在一代代传承,成为了宜昌人最诗意的信仰、最滋养的精神来源。

诗歌,彰显城市内涵的文化名片

9月12日至17日,第五届中国诗歌节在宜昌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诗人、文化名人、诗歌爱好者齐聚宜昌,共襄诗歌盛宴。

中国诗歌节自2005年创办以来,宜昌成为继安徽省马鞍山市、陕西省西安市、福建省厦门市和四川省绵阳市之后第五座举办中国诗歌节的城市。宜昌作为“中国诗歌之城”开始走向全国,走向了世界。

艺术的浸润,能让一座城市更有品位。诗歌之城、钢琴之城,先后落户宜昌,让这座滨江之城“腹有诗书气自华”“琴声悠扬美名扬”。宜昌,在建设文化中心城市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朗诵协会理事,总政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导演、中国著名影视编剧刘纪宏说:“第五届中国诗歌节在宜昌举办,极大地提高了宜昌对外的文化影响力,这让国人能进一步认识、了解和走进宜昌。“我相信通过诗歌节的不断举办,将会进一步提升宜昌的文化软实力,这其实是一个双赢的事情。” 刘纪宏的肺腑之言道出了对宜昌文化发展的祝福,同时也对宜昌作为中国诗歌发源地满怀着深切的希望。

诗歌,让更多的人爱上了宜昌这座城市。在延续千年连绵不绝诗风熏陶下的宜昌人民,在崇尚诗歌的同时,热爱传统文化,以诗歌为灵魂的文化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正如在宜昌参加第五届中国诗歌节活动的全国著名歌唱家么红所说,生活在“诗歌之城”的宜昌人民是幸福的。

用最激昂的韵律咏叹盛世

——祝贺第五届中国诗歌节隆重开幕

三峡日报评论员

桂香金秋群贤至,诗咏盛世千阙开。由文化部、中国作家协会、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五届中国诗歌节,在美丽的宜昌隆重开幕了。这是我国文化界的一件大事,诗歌界的年度盛事,荆楚儿女宜昌人民翘盼的喜事。

作为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大型文化活动,国内最高规格的诗歌艺术盛会,中国诗歌节对于传承中华优秀诗歌文化,展示当今诗歌创作和研究成果,讴歌时代精神,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动诗歌艺术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五届中国诗歌节花落宜昌,是巴楚文化和中华诗歌艺术的完美邂逅,更是宜昌作为“屈原故里、诗歌故乡”的文化担当。

这是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生动传承。从古到今,宜昌的土地上,诗人辈出,行吟不断,诗作丰盈,赋予了这片山水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高雅的文化品位,深植下一座城市的“诗歌基因”。宜昌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文化自信”,重视和推动打造“诗歌之城”,不仅让诗歌文化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而且使诗歌文化成为了宜昌这座现代化城市的文化标识。在宜昌举办中国诗歌节,既是对中华民族诗歌的崇敬与拥抱,更是对诗歌文化艺术最生动的弘扬与传承。

这是对诗歌文化艺术的生动呈现。诗歌之城宜昌,以诗歌为载体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两年一届的“中国屈原诗歌奖”颁奖、“诗在民间”——屈原故里端午诗会、“致远方——我爱宜昌”诗歌创作和“万人吟诗”等活动点燃无数人的热情。行走在宜昌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沐浴的是诗歌雨露、邂逅的是诗歌韵律、接受的是诗歌滋养。今秋的诗歌节活动,无疑是最丰盛的文化艺术盛宴,将激发更加勃郁的诗情,升高诗歌之城的热度。

这是对城市文化品牌的生动塑造。文化是引导风尚、服务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力量源泉。进入新的时期,宜昌以“文化小康”推进“全面小康”,致力打造文化强市,通过文化建设塑造城市灵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桂冠加身,中国钢琴之城、中国诗歌之城等名片闪耀。本届诗歌节,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诗歌文化活动,必将进一步推动宜昌文化品牌的建设和塑造。

这是对美好时代咏叹的生动韵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刻改变着中国面貌。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进程中,峡江之滨的宜昌绿色满眼、生机勃勃。在收获的季节,以一座城市的名义吹响诗歌的集结号,用诗歌的盛会,满怀激情,歌颂繁荣富强伟大祖国、咏叹昌盛伟大时代、赞美和谐美好生活,用诗歌的张力,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奏响最生动最激昂的韵律。

大幕开启,让我们携手将本届诗歌节办成诗歌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交流的平台、增进友谊的桥梁。

祝第五届中国诗歌节圆满成功!

国内外旅行商

参加“爱上宜昌”旅游产品推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随着第八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渐入佳境,宜昌再次成为海内外媒体和客商关注的焦点。9月12日,海内外旅行商代表云集宜昌,参加“爱上宜昌”旅游产品推介会,共同感受宜昌山水的无穷魅力。

本次推介会由第八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组委会主办,市旅游委承办,共组织北京、上海、广东、天津及港澳台等数十个城市和地区的旅行商100余家,东南亚、欧美等境外旅行商20余家参与。推介会播放了“爱上宜昌”宣传片,介绍了宜昌主要景点景区、旅游线路、风土人情和特产美食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让在场嘉宾赞不绝口。(记者王莹、通讯员彭诗淇)

诗歌浸润宜昌城

——第五届中国诗歌节开幕式文艺演出侧记

图为艺术家们在激情演绎。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记者黄余洋、付蓓蓓摄

记者 梅妮

高山流水知音相聚,千年诗韵绵延不绝。昨晚,第五届中国诗歌节开幕式暨“诗颂中华”文艺演出如约而至,表演艺术家们用诗歌共同点亮宜昌浪漫星空。

名篇诉豪情

一份写给世界的城市呐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和着铿锵的鼓点,演出在《离骚》的楚风华韵中拉开序幕。激情澎湃,富有张力的吟诵,带领观众重回悠悠千年岁月,回望浩荡豪情。随后,上篇《诗燃民族薪火》启幕,“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众多经典名作一一展现;《回延安》《乡愁》娓娓道来,下篇《诗传复兴号角》或大气磅礴或婉约动人,情真意切的吟诵,展现了拳拳爱国之心。记者了解到,晚会选取从古至今优秀诗歌作品20余篇,其中,既有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的经典名篇,也有近代当代名家名作,闻一多、郭沫若、贺敬之、舒婷等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品,宛如一份写给世界的城市呐喊,情深意切韵味长。

声画绘诗韵

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烟雨蒙蒙的雨巷,绵延不绝的群山,硝烟弥漫的战场,舞台上的LED大屏随着诗歌的韵律变幻,一句一景、一诗一画,现场观众也跟着朗诵起来,家住宜昌高新区的赵老师告诉记者,“诗歌配上交响乐和舞美,更加有嚼劲,听起来很有激情”。

整场朗诵演出以诗词为主线,以交响乐配乐,运用独唱、合唱、器乐等艺术表现形式铺成开来,LED屏幕根据节目内容呈现出背景画面,让整个舞台灵动起来,美轮美奂。一首首脍炙人口、意蕴悠长的经典诗文,一曲曲气壮山河、催人奋进的时代乐章,将观众带进诗歌的无限遐想之中,让观众在音乐诗画里感受艺术的魅力。在时空的交错里,老中青艺术家们轮番上阵,完美配合,诗歌和音乐交融,让观众随着诗者的情绪同喜悦共悲伤。

活动接地气

一场雅俗共赏的文化传承

穿越时空,贯穿历史,时而大气磅礴,时而浪漫温馨,时而细如流水,既有观众耳熟能详的诗篇,也有雅致的经典篇章,通过抑扬顿挫、饱含深情的演绎,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体味到诗歌的意境。

一身红裙的殷秀梅演唱的《长江之歌》,穿插在诗篇演绎之中,掀起了一波小高潮。除了古典诗词的韵味悠长,由曹操的扮演者鲍国安等演绎的新诗《天下大道》,陈铎、瞿弦和、张凯丽演绎的《致敬亲爱的党》,分别展现了“一带一路”、党的十九大、特色小镇等当代热词,通俗接地气,将党的方针政策通过诗歌形式展现,让老百姓喜闻乐见!

除去诗歌节开幕式演出和诗歌论坛外,本次诗歌节还将举办多种诗歌文化活动。邀请诗人、艺术家、嘉宾和诗歌爱好者走进社区、书院、学校等,与宜昌市民一起参与诗歌朗诵、诗歌赏析和座谈交流活动,创作一批讴歌美丽中国、诗意中华的主题诗歌,通过品诗、读诗、写诗,让诗歌浸润宜昌城。

让诗歌在民间吟唱

——记者专访参加第五届中国诗歌节的部分艺术家

9月12日晚,第五届中国诗歌节开幕式晚会在宜昌剧院隆重举行。近百名著名诗人、艺术家齐聚“中国诗歌之城”,为全国观众呈现一场诗歌盛宴。

在这几天时间里,记者分别采访来宜的部分艺术家,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艺术家们在宜昌的故事,以及他们眼中的宜昌。

陈铎:诗歌之城,宜昌当之无愧

作为《话说长江》的主要参与者, 著名主持人陈铎对长江有着特别的情感。

他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在开发三峡旅游资源时不要滥开发,一定要注意保护自然风貌,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他说,长江沿岸的人民是保护长江的主力军,宜昌在城市发展的同时,保留了长江沿岸的绿水青山,这是很值得肯定的。

“宜昌是一座传统文化悠久的城市。”陈铎说,万事皆有源,作为中国诗歌之城,宜昌当之无愧,这离不开诗歌之祖屈原用生命和信仰为我们开创的文化之泽。宜昌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人杰地灵,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张力。每年诗会的主题都有所变化,规模也不尽相同,但一直坚持诵读经典、传承屈原精神,这个初衷从未改变。他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幸福而且有意义的事情。(记者 皮亚捷)

鲍国安:我和宜昌很有缘分

在第五届中国诗歌节开幕式上,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演员鲍国安和温玉娟、曲敬国、白蓓蓓3位艺术家一起朗诵了一首《天下大道》。这是他第一次以诗为名来到宜昌。谈及自己和宜昌的渊源,他的脸上露出喜悦的神情:“我和宜昌很有缘分呢,1981年我大学毕业,就是在宜昌地方文工团实习的。”

鲍国安告诉记者,当时本来是要到武汉实习的,后来因故来了宜昌,并留下了一段美好的记忆。“文工团的老师同学们待我可好了,本来应该我自己承担食宿的,后来团里都帮我安排了。”

虽然之前有无数次路过宜昌,去过葛洲坝,也为了拍戏去过宜昌籍女演员史可的家乡枝江,但鲍国安一直没有机会真正停下来深入了解宜昌,这次因为时间太紧,他也会较早离开宜昌。“不过我已经和宜昌多年未见的老朋友约好了,今年内会再来看他。”(记者 雷春桃)

海霞:宜昌是诗歌文化传承的典范

海霞是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9月11日,海霞来到宜昌参加第五届中国诗歌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宜昌生态环境优美,是一座美丽的山水之城。”

“这是我第一次来宜昌,之前已了解到宜昌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宜昌文化底蕴深厚,热爱诗歌的人来到这里会触发内心一种情怀。”海霞说,“宜昌能争取到第五届中国诗歌节的举办,说明宜昌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就巨大,是诗歌文化传承的典范。希望宜昌今后继续加强和创新文化建设,助力宜昌在诗歌文化方面的传承。”

海霞不仅喜欢诵诗,而且还喜欢写诗。“只不过是供自己欣赏,不会发表。”海霞笑着说。近年来,一些诗词、成语、汉字节目广受追捧,说明诗歌的魅力和神韵依旧根植于人们心中。“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我也很注重诗词文化的培养。”她认为,中国诗歌节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既满足了人们了解诗歌文化的需求,又改变了以往诗歌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值得推广和参与。 (记者 宋潇潇)

杜宁林:感受不一样的诗画三峡

今年已经60岁的杜宁林是国家一级演员,她在演艺圈的好人缘名声在外。“和她搭戏很轻松,也能激发更多的创作灵感。”这位颇受好评的艺术家对宜昌又作何评价?

“演员们都很敬业,宜昌人民对于诗歌节的热情让我很震惊。”杜宁林表示,本次诗歌节会聚了国内话剧界、影视界、朗诵界、播音界等各路精英,大家心里都较着劲儿,要将最好的艺术呈现给全国观众。“感谢宜昌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不仅能让我们施展才华,还让大家感受到不一样的诗画三峡。宜昌人用满腔的诗情感染了我。”杜宁林表示,诗歌节让自己学习了很多, 希望宜昌能举办更多的文化活动,让更多的艺术家有机会在一起交流。(记者 田小春 荣飞)

么红:将诗歌文化发扬光大

她是中央歌剧院首席女高音歌唱家,一副嗓子被称为“漂亮得无可匹敌的花腔”,这次来宜昌的么红,在开幕式上特意带来了为本届诗歌节量身打造的新歌《一路追梦》。

一路追梦,来到三峡。刚来到宜昌,么红就被这座城市的美景所吸引。“宜昌并非想象中的小城,她拥有自己特有的魅力。”为全方位了解宜昌,她特意骑着“小黄车”从均瑶广场一路到至喜长江大桥。 沿着专用自行车道,么红看到公园里市民唱歌跳舞,她表示生活在这里的市民幸福指数很高,很羡慕这种惬意的生活。虽然之前曾多次来到宜昌,但很多著名景点么红都没去过,听说宜昌的山水风光和名胜古迹颇有名气,她表示一定要找机会饱览大好河山,寻找创作灵感。

在宜期间,么红感受到浓厚的诗歌文化氛围。她说,宜昌作为中国诗歌之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诗词文化底蕴;本届诗歌节上名家云集,为更多热爱诗歌的朋友搭建了平台,将诗歌文化发扬光大。(记者 荣飞)

张凯丽:三次来宜昌感受不一样

她是《渴望》里的刘慧芳、是《裸婚时代》里的田淑云、是《人民的名义》里的吴惠芬……她是张凯丽,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深入人心。9月12日19时30分,在宜昌举办第五届中国诗歌节开幕式晚会。张凯丽受邀前来,这也是她第三次与宜昌的观众们见面。

张凯丽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来宜昌时,正好遇到大雪天气,北京很多航班因此而延误,有的演员因此没有来,但是非常幸运的是她那班飞机起飞了,并安全抵达宜昌。

第二次来宜昌,是参加“诗意宜昌·致远方 端午诗会”,那台诗会让她至今记忆犹新,一上台就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她深刻体味了一把在诗歌之城品诗读诗的独特魅力。

这一次来,她眼中的宜昌又有了新变化,不仅街道干净整洁、城市空气清新,文化氛围也越来越浓厚。她非常喜欢宜昌这座城市,希望宜昌能借此次举办第五届中国诗歌节活动,提升城市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推动中国诗歌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 。(记者 袁雪梅)

刘劲:在楚风古韵中传承诗歌文化

20多年里扮演周恩来总理60余次,刘劲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赢得了各个年龄层观众的认可和喜爱。此次参加第五届中国诗歌节,已是刘劲第三次踏上宜昌这片热土。

宜昌的变化太大了,城市越来越繁华。”谈到对宜昌的感受,刘劲感慨地说,宜昌不仅发展速度快,同时还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和水资源,生态环境非常优美,从空中俯瞰宜昌时,很有欧洲城市的“范儿”。第五届中国诗歌节在宜昌举办,他表示,宜昌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屈原文化、三国文化和昭君文化等资源,加上宜昌经济发展迅速、地理位置重要,可谓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中国诗歌之城”更是实至名归。 他说,屈子之乡历代就有许多大诗人在此寄情山水、吟诗作画,第五届中国诗歌节在宜昌的举办,不仅能让众多艺术家在历史文化名城中得到熏陶,更将让中国诗歌文化在楚风古韵中代代传承。(记者 荣飞)

瞿弦和:音乐和诗意在这里结合

中国煤矿文工团原团长、一级演员瞿弦和可谓是宜昌的老朋友。他曾多次踏上宜昌这片土地,三峡大学、屈原祠等地都留有他的足迹。谈及对宜昌的印象,他说:“非常好。这座城市很干净,这里的诗歌氛围很浓厚。”

此次来宜参加第五届中国诗歌节,瞿弦和“肩负重任”,不但在开、闭幕式上各有两场朗诵,还要担任闭幕式的主持人。他认为,宜昌承办全国性的诗歌节,对于弘扬和传承诗歌传统文化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宜昌既是中国诗歌之城,又是中国钢琴之城。他希望音乐和诗歌在这里能有更紧密的结合,“可不可以一边朗诵,一边跳《春天的芭蕾》呢?我觉得这应该是很有意思的一种尝试。”

据悉,在诗歌节闭幕式上,瞿弦和将和三位女歌唱家合作一首《明月几时有》,他朗诵、歌唱家女声三重唱,让“朗诵的音乐性和音乐的诗意相结合”。 (记者 雷春桃)

徐涛:希望宜昌涌现更多原创作品

“我是半个湖北人,我对宜昌非常有感情。”演出开始前,记者在舞台后面见到了正在做准备的徐涛。这次,他为大家带来吉狄马加的《信仰的权利——致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诗朗诵。

作为中国著名配音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徐涛用声音诠释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神雕侠侣》《潜伏》等影视作品的经典角色,并为众多译制片中的人物配音。

“我的妈妈是湖北沙市人,从小吃妈妈做的饭,很喜欢湖北的饮食,这回希望吃上宜昌的小龙虾。”徐涛告诉记者,自己来过宜昌很多次,但因为时间关系,每次都是演出结束后就走了,他特别希望能到宜昌的大街小巷走走看看,对宜昌多一些了解。

得知第五届中国诗歌节开幕式压轴节目《诗歌里的城》是由宜昌本土作者作词作曲,徐涛连连说:“太了不起了,我要给他们点赞。希望宜昌涌现更多的原创作品。”(记者 熊东华)

臧金生:期待与诗歌爱好者交流

臧金生,因扮演《水浒传》里的鲁智深、《赤壁》里的张飞、《西游记》里的“猪八戒”深受观众喜爱。9月11日,在第五届中国诗歌节开幕式晚会的演出彩排现场,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到宜昌第一天,我就发了微博,告诉朋友们我来参加这个盛会呢。”采访时,臧金生打开他的微博告诉记者。

原来,这是臧金生第一次来到宜昌,久负盛名的三峡大坝让他特别期待,但由于要赶往金鸡百花奖颁奖礼,开幕式结束后,他就要离开宜昌。

“这次我朗诵严阵的《英雄碑颂》。接到演出任务后,我认真地阅读了这首诗歌,上台之前还很紧张。”采访中,臧金生老师跟记者分享了上台前的心情。他说,诗歌朗诵者要通读原著,通过声音、表演把作者的诗魂传递给受众,让观众产生共鸣。 “宜昌是中国诗歌之城,这里有很多爱好诗歌的朋友,特别期待与他们一起交流,畅谈对诗歌的理解。”(记者 熊东华)

王传越: 让诗歌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王传越是我国著名青年男高音歌唱家。9月10日下午,王传越抵达宜昌,特意提前为参加第五届中国诗歌节开幕式晚会做准备。

“第一次来到美丽的宜昌,走在街上感觉空气很清新,这对朗诵和歌唱来说是很好的气候条件。”王传越说,宜昌城市绿化规划错落有致,一江两岸风景秀丽,名人先贤层出不穷,呈现出丰厚的文化底蕴。“宜昌的诗歌氛围很浓厚,这让我感受到了宜昌人民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希望宜昌的文化艺术发展得越来越好。”

作为压轴出场的表演嘉宾,王传越和团队专门为第五届中国诗歌节打造的一首新歌,并在彩排现场反复修改、打磨,将以最好的表演效果呈现给全国观众。“诗歌具有无法言说的美,需要我们用心感触。”王传越说,希望通过第五届中国诗歌节的举办,让每个人都能与中华传统文化来一次美丽的“邂逅”,让诗歌融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记者 袁雪梅 田小春) 今日看点

诗歌爱国主义传统的当代性与诗人写作论坛

时间:9月13日8:30

地点:桃花岭饭店灼华楼

此次论坛有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郑欣淼,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周丽宁,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李文朝,《诗刊》常务副主编商震,《诗刊》副主编李少君,湖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朱训集等著名作家、诗人参加讨论。

屈原楚辞吟唱会诗人采风活动

时间:9月13日14:30

地点:秭归屈原祠

参加活动的有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郑欣淼,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叶延滨,湖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朱训集,《诗刊》编委、《诗探索·作品卷》主编林莽,《诗刊》常务副主编商震,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谢冕,《诗刊》副主编李少君,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晓晖等。(记者袁雪梅整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