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一朝成名天下知”;从传统的观光景区门票经济,到唱响全域旅游主旋律——宜昌旅游,经历了跨世纪的飞跃与蝶变。
相关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65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88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分别增长1.9倍、2.6倍,年均分别增长24%、29%。2016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5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600亿元,助推宜昌市文化旅游产业顺利跨越千亿元大关。
“十二五”期间,宜昌市通过实施旅游项目建设年、千亿文化旅游产业“三年行动计划”等活动,大力推进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和投资建设,旅游在建项目265个,完成投资总额约340亿元,年均投资约68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2.3倍。西陵营盘山旅游综合体、当阳关公文化旅游城等项目加快推进,长阳清江方山、宜都天龙湾和九凤谷等休闲度假产品的落成,为旅游业发展增加了新动力。
宜昌市启动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集中建设了2个一级旅游集散中心和5个二级旅游集散中心,建成16个旅游信息咨询中心,新增各类旅游标识牌500多块,新建改建A级旅游厕所201座。依托各县市区旅游节点修建的80公里绿道和12条旅游景观廊道,将各地旅游精品资源串珠成链。
宜昌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宜昌市导游行业劳动报酬保障性标准》及全国首个导游行业劳动报酬集体合同,让导游薪酬、社保等权益得到保障。为让游客游得更加舒心安心,宜昌将依法严厉查处打击旅游“三黑”作为近年来旅游市场管理的重点工作,长期对三峡坝区、三峡机场等旅游窗口开展联合执法,有效遏制了拉客宰客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顽疾”,景区和宾馆服务质量及游客满意度大为提升。今年“五一”和端午小长假,全市旅游投诉同比下降63%。“五一”期间,旅游景区实现“零投诉”。
2014年,宜昌组建了首个政企联手的“爱上宜昌”旅游发展联盟。联盟致力于精准营销,开展了系列动车专列开进宜昌、全国社区广场舞大赛、宜昌情书全球发布会、全国大学生创意文化旅游嘉年华、国际漂流旅游系列大奖赛、全国摄影大赛、全域自驾游、“跨国CP爱上宜昌”等文化创意营销活动。致力于区域合作,积极融入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承办了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鄂渝轮值主席会议;举办“三峡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国际研讨会等。推进三峡城市群成员相互支持旅游年卡异地发行工作,宜昌三峡旅游年卡发行范围扩大到荆门市。(记者 王莹 通讯员 陈凌)
旅游,让城市更美好
今年7月,第八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在宜昌三峡人家旅游景区盛大开幕。 记者 李风 摄
本网讯(记者 王莹 通讯员 陈凌 李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
旅游是城市发展的镜子。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爱上宜昌旅游,宜昌的名气也变得越来越大。旅游,正在成为这座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经济增长极;旅游,让这座世界水电之都为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旅游,正在让宜昌变得越来越美好。
解码
来这里,这里一见即倾心
上世纪80年代,人们因三峡而过宜昌。上世纪90年代,人们因大坝而至宜昌。新时期,人们因宜昌而爱宜昌。
“就那么几眼工夫,就爱上了这座城市。”9月初,前来宜昌参加健康中国发展大会的国家卫计委家庭发展司司长王海东,和现场500余名与会者分享了他对宜昌的“一见倾心”。
一见倾心,倾的是难以复制的颜值。放眼荆楚大地,11个国家级5A景区里,宜昌便独揽4枚,成为仅次于苏州,拥有5A景区最多的地市级城市。宜昌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种类众多,全市有各类旅游资源747处,已开放的旅游点有350多处,对外开放重点景区49处。
再见倾情,倾的是提质升级的内涵。“十二五”期间,宜昌旅游在建项目达到265个,完成投资总额约340亿元,年均投资约68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2.3倍。
在市委、市政府高位谋划下,如今宜昌正在积极创建三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中国国际水利工程旅游目的地。以长江三峡为主轴,以两坝两岛一峡为核心的三峡旅游新区,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四大主战场之一和千亿旅游产业的核心引擎。
今年五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暨2016年区域品牌价值评价结果发布会上,“宜昌三峡旅游”以717.41亿元区域品牌价值力压成都、广州、郑州、乌镇夺冠。
来这里,这里玩法花样多
2016年7月,华中地区首款空中游三峡产品在宜昌上线,三峡日报前方记者用直播方式全程体验,吸引了30万网友争相“看稀奇”。
一个月后,全国首个夜游三峡游轮品牌——“交运·长江夜游”在夜色中璀璨起航,开启了宜昌夜游时代的大幕。
将旅游时间从白天延展至黑夜,让旅游视角从平面切换到立体,宜昌旅游的创新与变革如一石激浪,裂变辐射出无数种可能。
2016年9月,依托声光电等技术打造的夜游西陵峡产品绚丽登场,让三游洞这个宜昌“祖师爷”级的老景区蝶变新生,引来追捧者众。
今年3月,“交运·两坝一峡”船过升船机旅游项目也高调启程,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宜昌“独有”旅游产品。
这些“首款”“第一”等光环头衔,不仅破除了城市旅游“空心化”难题,推动宜昌进入“水、陆、空”皆可游的全景旅游时代,更成为宜昌步入全国乃至世界旅游名城的吸睛利器。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景区景点开始试水新业态的蓝海。在三峡旅游新区,全国首款五星级标准临江山地型房车营地——三峡国际房车营地投入运营,夜听虫鸣观繁星的野外体验吸引了一大拨年轻的目光。在远安,油菜花田不再是普通的农田,游客可乘坐热气球观看浩瀚花海;在五峰柴埠溪,热气球带游客穿越峡谷……将原始的观景模式玩出新花样,让游客从多角度了解宜昌。
“过去宜昌很难留住客人,现在在逐步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长江三峡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阚如良说,随着宜昌旅游发展壮大,宜昌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地位发生显著变化。
2015年3月起,宜昌陆续开通三条直飞韩国航线,成为宜昌首次开通的国际航班,宜昌成为韩国客源入境游首选地之一。2016年,开通直飞泰国曼谷航线,游人往来两地再无需经他地周转。目前,宜昌已成为中西部同等城市境外直航点最多的城市。
来这里,这里名气叫得响
以前只要说到宜昌,最能让人联想到的是三峡大坝。如今,再提到宜昌,首先映入脑海的是令人无限遐想的巴楚山水画,是华灯初上的滨江夜景,是猿声啼不住的三峡奇观,是令人垂涎三尺的宜昌美食……
日益立体丰满的宜昌城市形象背后,是卓有成效的城市形象宣传。政企联手,抱团发力的爱上宜昌旅游发展联盟,让宣传宜昌的智慧、力量、资源实现聚合裂变。
立足区域,加强合作。精心打造的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鄂渝轮值主席会议、“三峡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国际研讨会等,已经成为宣传三峡旅游的节庆品牌。
因材施策,和而不同。枝江市安福寺桃花艺术节、枝江百里洲自行车大赛、当阳市关公文化周、远安帐篷音乐节......系列主题营销活动错落有致、各具特色,敲开了整个国内旅游市场。
借力网搏,巧妙发声。从连续三年举办“爱上宜昌自由自驾”全国品牌车宜昌自驾游活动,到邀请全国各地知名微博达人、网络大V“寻情”宜昌山水;从覆盖中部六省市50余所高校、吸引1000多名大学生参加的爱上宜昌创意文化旅游嘉年华,到微博互动火热的“跨国CP”爱上宜昌之旅,每一次话题都能突破千万人气,也让宜昌旅游在新型传播渠道中一次次“霸屏”。
延伸触角,出门邀客。宜昌通过签订旅游专列协议、增开直飞航班、前往目的地城市开展产品推介会等,让华北、西南、长三角等市场成为宜昌主要客源市场,来自山东、山西、河南等地的数十趟专列、10万余人次把宜昌作为“说走就走”的旅游首选地。
4月10日,《中国宜昌,不仅仅只有长江三峡》形象宣传海报亮相纽约时代广场大荧幕。这是继2014年宜昌市推出城市形象展示片以来,再一次通过“世界十字路口”展示宜昌旅游的独特魅力。随着宜昌旅游影响力增强,宜昌市旅游客源半径呈现出辐射全国、跨出亚洲、延伸欧美的态势。
观察
优质服务赢全省“三连冠”
在湖北省旅游局发布的《湖北省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宜昌连续三年荣登榜首。
报告显示,对众多游客而言,宜昌旅游能够打动人心的除了青山绿水,还有细致周到的高水平服务带来的惊喜。
景区如厕难,曾是广大游客诟病的焦点。放眼如今宜昌,随着旅游标准化创建和“旅游厕所革命”的强力推进,烙上“星级”标签的厕所遍地开花。每座厕所不仅外观亮丽,入景入画,设计上更是融入了人文特色和特殊功能,增设了婴儿护理台、儿童马桶、残疾人便池等更加人性化的设施,厕所成为展示城市旅游形象的窗口。
截至目前,宜昌市共新建、改造旅游厕所340多座,超额完成年度厕所革命任务。其中,9座旅游厕所入选湖北最美旅游厕所,居全省之首,宜昌市连续两年被授予“全国厕所革命先进市”称号。
引导旅游企业通过个性服务、超值服务和创新服务,让更多的游客收获一分温暖。宜昌实施旅行社、星级饭店环境和服务提档升级工程,一批特色旅游服务品牌相继推出。旅游服务企业规模和水平始终处于全省领先水平。目前,宜昌拥有3家全国百强旅行社,拥有全国百名“最美导游”之一的刘培昌,拥有“金叶级”、“银叶级”绿色旅游饭店11家。
除了加强旅游市场的监管,市旅游委还打造了一批高素质导游人员,并首次推出初级哑语培训课程,为来宜旅游的残疾游客提供手语服务。
近几年,宜昌获评中国“十佳最具人气旅游城市”、“十佳宜居宜业宜游旅游城市”、“中国最美特色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等荣誉。
目前,宜昌正在大力推动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升级,努力打造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未来5年,一个集山水度假、城市度假和乡村度假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将徐徐呈现在世人面前。
探索
打造全域旅游核心吸引物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佳节,让点军石林山庄又热闹了一把。200余游客在这里逛“鬼街”,吃农家菜,住木屋,在星空下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欢乐祥和的氛围一直持续至凌晨两点。
农庄“姐妹花”掌柜吕红玉、吕双玉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自从两年前将自家老房改造成了这可吃、可住、可玩、可购的一站式“休闲度假地”,每年有超过2万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在这里度过至少一天以上的欢乐时光。
过去,人们期待着游客能停下来;现在,人们想办法让游客留下来。过去人们来宜昌多冲着景点景区,如今人们还有更加多元的选择——在全市乃至全国各地全域旅游遍地开花的发展大潮中,宜昌正在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世界级水利工程的区位优势,立足既有的山水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中国休闲度假特色地、鄂西乡村旅游首选地,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全面升级。
目前,对接长江三峡国家旅游风景道,纵横各个县市和各旅游景区关键节点的12条市域生态旅游景观廊道和12条城市休闲绿道正在建成,城内城外步移景异、处处可游;面对世界各地慕名而至的自驾游大军,宜昌着力打造“户外胜地”“自驾天堂”,三峡国际房车露营地、金家湾房车露营地等12个自驾车房车营地建成。
如今,宜昌的旅游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已经形成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现代大旅游格局。三斗坪镇、长乐坪镇、高岚村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嫘祖镇被评为湖北旅游名镇。全市共有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9个、湖北旅游强县5个、湖北旅游名镇2个、湖北旅游名村13个。夷陵区青龙村被农业部评选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官庄村成为全省城乡统筹示范村。长阳、五峰、秭归三县24个村被纳入全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重点支持范围。
经济指标
“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65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88亿元,比“十一五”分别增长1.9倍、2.6倍,主要旅游经济指标稳居全省第二位。
2016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56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33%。
全域旅游
全市拥有A级景区44家,其中5A级4家,数量居全国同等城市前列,4A级15家,3A级19家;
全市拥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3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4个。远安、秭归、长阳、夷陵、五峰纳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远安、夷陵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全市农家乐4954家,其中湖北省五星级30家、四星级33家、三星级146家。
品牌影响
拥有5A级景区4家,位居全国同等城市前三名。
开展导游劳动报酬集体协商制改革国家试点,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宜昌市导游行业劳动报酬保障性标准》及全国首个导游行业劳动报酬集体合同。
游客满意度指数获全省三连冠,旅游发展指数居全省第二位。
承办了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鄂渝轮值主席会议;举办“三峡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国际研讨会、三峡城市群合作与发展论坛、三峡城市群文化旅游宣传周、宜昌首届三峡旅游博览会。
成绩荣誉
宜昌进入全国重点旅游城市行列
宜昌荣获中国“十佳最具人气旅游城市”、“十佳宜居宜业宜游旅游 城市”
宜昌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
宜昌被评为全国“厕所革命”先进市
宜昌被评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市州
三峡工程旅游区被授予“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称号
“宜昌三峡旅游”品牌价值717.41亿,获全国区域品牌第一
世界那么大,好想去宜昌
三峡大坝截断巫山云雨。
今年5月,国内首个临江山地型房车营地开业,成为市民周边休闲娱乐又一热门地。宋宋 摄
三游洞景区,新上线的热气球项目成为“双节”里游客新宠。宋宋 摄
10月5日,三峡大坝开闸泄洪,在景区参观游览的游客用自拍杆记录自己与大坝的欢乐合影。 谭勇 摄
4月底,十对异国游客组成跨国CP到宜昌寻找“最美的风景”。 宋宋 摄
三峡人家龙进溪。市旅游委供图
我是宜昌,如果你来,你会爱上我。
滚滚长江造就了鬼斧神工般的三峡之美。屈原、昭君、三国、石牌,镌刻了宜昌文明之深邃。这里的美景,曾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褒赞。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颂其“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宋代词人欧阳修有词“江上挂帆明月峡”,郭沫若也曾喟叹“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在这里,自然与人文以交融的方式生长。三峡的雄奇险秀与大坝的伟岸持重和谐相守;清江的温婉明秀与土家的淳厚质朴相得益彰。这里步移景异,村村诗画,处处可游,任意一种排列组合都是一幅布局巧妙的画作,妙趣横生的自然小品与大开大合的山水之势融于一体,成就了宜昌山水开阔包容的个性禀赋。
在这里,历史镌刻的印记依然清晰。拨开时光的迷雾,穿越岁月的驿站,以巴山的明月为邮戳,以楚国的大地为宣纸,以长江的惊涛为浓墨,写下屈原故里爱的召唤,写下昭君沉鱼落雁的美丽,写下塞外古道挥之不去的乡愁……在宜昌的山水间走一回,便能获得人文与自然的双重富足。(记者 王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