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政府网消息】10月13日至14日,2020年我市第三季度项目拉练活动圆满举行。10个县(市、区)、开发区的30个项目在这丰收时节火热开“晒”。
工业项目24个,占比八成;征地新建项目26个,占比近九成;总投资119.79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69.84亿元……这30个高质量项目如一针针强心剂,助力全市经济疫后重振、加快复苏。
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深入应用,装备制造细分领域争相发力,伴随消费升级而生的全新业态焕发勃勃生机……这30个高质量项目像一个个风向标,引领着产业发展强势突围,扬帆远航。
赋智,信息化激活高效能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为项目建设运营插上了智慧的翅膀,是企业突破竞争重围无往而不利的法宝。
在谷城县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塑性近净成形与3D打印智造创新中心项目现场,标准化模具正通过3D打印技术被近乎完美地复制出来。据了解,这条3D打印增材再制造智能生产线,集合了12项专利技术,相比于传统模式,模具制造效率提高46%,模具使用寿命提升32%,生产成本降低25%。
信息化所赋予的“智能”不仅限于工业制造的技术突破。
智能化巡检机器人实时监控着猪舍内的温度、湿度、通风量,各项数据简洁明了地呈现在大屏幕上,经过信息化系统的智能分析,养殖技工只需动动手指,就能为生猪创造最佳的生存环境。在老河口市牧原农牧有限公司饲料加工暨产业数字化中心项目,颠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信息化经营方式,让人叹为观止。
在襄州区正大食品酱卤制品生产线项目,参观人员发现,传统的手工烹饪被智能生产流水线设备所替代,从物流仓库、称重系统、智能卤锅和包装线、装箱机,全部实现自动化,由“机器大厨”制作出的“菜品”,口感及色泽状态均一,产品质量稳定、安全性高,效率提升显著。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随着该条生产线的建成,正大食品200万头襄阳生猪产业链实现了全产业链开发、全智能化生产、全过程可追溯、全资源可循环的“四全模式”。
在汽车行业高端高强度紧固件生产领域,我国自主技术相对薄弱,核心紧固件一向是合资品牌汽车最后国产化的零部件。然而,通过大量采用自动化机械化设备和装置,宜城市湖北友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研发与制造项目,顺利实现复杂产品的智能制造,该公司紧固件产品质量也得到大众、通用、沃尔沃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乘用车、重型车及重型机械厂商认可,成为合作供应商,成功填补行业空白,赢得广阔的发展机遇。
补链,集群化支撑快增长
由集聚迈向集约,从而形成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链条,充分发挥产业“抱团”发展的合力,是近年来我市产业布局发展中摸索出的一条优质思路。如今,这也成为很多地区和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
在枣阳市湖北兰博萬新能源公司高端软包锂离子电池定制生产基地项目(简称兰博萬),参观人员发现,通过配套企业相互合作,该项目已实现全产业链协调发展闭环。据了解,枣阳市在企业培育布局过程中遵循产业链规律,着力补链、强链,辖区内30余家锂电池生产厂家“抱团”发展,为兰博萬配套的便超过50%。强大的产业集群既凝聚出强大的发展合力,又推动了各阶段废料的回收循环利用,有效助力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依托“链式”发展,将产业上下游“吃干榨净”的例子还有很多。
南漳县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产业,形成了以瑞霖、康莱、伊纳斯、宝顺等企业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集群,高质量、精品香菇进军海外及国内高端市场,普通产品抢占常规市场,富余产品转化为香菇饼干等衍生产品,残次香菇和香菇柄“变废为宝”,制备香菇多糖及香菇多肽等高附加值提取物……据统计,今年1至8月,该县食用菌产业出口金额达2.13亿美元。
除了从布局层面上完善产业链,以商招商也成为“补链”的重要手段。
高新区襄阳振华宇科科技有限公司通讯与智能终端消费电子产业园项目是市、区两级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依托由深圳地区迁移至襄阳的振华宇科集团科技有限公司手机整机业务为支点,项目适应“双循环”格局,以商招商,逐步从深圳、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引入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搭建完整的产业链条。目前,已签约企业18家,不出园区就能配套生产5G智能手机、5G路由器、平板电脑、智能机器人、POS机、3D打印机等多种电子终端产品。2019年,智慧产业园实现进出口额1.29亿美元,实现税收0.6亿元,是我市出口创汇的主力军。
尝鲜,新业态催生新突破
除了常规的工农业项目,本次拉练中,服务业项目同样表现抢眼、亮点纷呈。
AR试衣镜前,参观人员借助大数据分析,快速选配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潮流穿搭;智能家居馆里,一两句简单指令,十几台智能家电便应声而动,让人倍感奇妙;云货架前,世界各地千万种商品汇聚在屏幕之上任君挑选,带来一种全新的购物体验……在樊城区襄阳苏宁易购智慧零售广场项目,结合大数据、互联网赋能,打破线上线下边界,将目的性消费场所转化为体验性消费与时间消费的智慧空间的新型业态,描绘出商业发展的一种全新方向。
新业态催生新突破,近距离在这些别出心裁的服务业项目里“尝鲜”,尝到的不仅是新奇,更是襄阳向现代化大都市跨越的无限可能。
在东津新区民发瑞际酒店项目现场,离地200米的空中会议室里,新城风光尽收眼底。超高空停机坪、室内恒温天幕泳池、全景落地窗客房……看着在现代都市剧里的场景变成现实,感受着巍巍古城日新月异的变化,参观人员心潮澎湃。
新业态创新的不仅是外部的呈现形式,更是蕴含其中的理念内核。
在襄城区大岘山生态旅游区项目,曾经开山炸石、采挖取矿给山体留下块块“疤痕”,通过人文再造、生态重置,依山就势,形成“始祖春晓”巨型连绵摩崖石刻雕像群,将生态修复和旅游产业打造有机结合的突破性思路,成功将矿区变景区,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据了解,项目还将继续投资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山体实景秀;通过实施“一票通”的方式,把唐城、岘首山等景区融为一体,构建全域旅游格局。
奋发正当时,扬帆再远航。嘹亮的奋斗号角正沿着汉江两岸不断吹响,为我市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汇聚源源不断的坚强力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