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襄阳:法律服务绿色通道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2020年11月09日 10阅读 来源:襄阳日报 2020/3/24

【襄阳政府网消息】疫情期间,我市推出了哪些公共法律服务便民举措?3月23号《党风政风热线》“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特别节目,连线了襄阳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相关工作的介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襄阳市司法局立即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对指挥部发布的疫情防控通知、通告、公告进行法律论证,为依法科学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此外,还及时印发了《关于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切实做好法治宣传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切实做好法治宣传的工作提示》,明确疫情防控法治宣传的重点内容和主要形式,要求各地各单位深刻把握法治宣传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基础性重要性作用,切实压实普法责任,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法治宣传教育最紧迫的工作来抓,重点宣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由于绝大多数人生活在村庄、社区、小区,而且蜗居在家。虽然民间纠纷案件总体数量在下降,但是与疫情有关的小纠纷呈上升趋势。针对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司法部门坚持通过电话、微信、QQ进行线上调解,加大宣传、说服、引导力度;并迅速安排乡镇、村(社区)调委会、专调委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

各调委会充分发挥覆盖面广、熟悉社情民意的特点和优势,组织人民调解员积极作为、找准闪光点率先发力,把法律服务和心理疏导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广大群众不信谣、不传谣,进一步稳定群众情绪,增强群众信心。

同时,司法部门积极推行不见面非接触式服务方式,依托网络渠道,服务纠纷当事人。对于一些急需解决的矛盾,调解员们下沉社区,重点做好防控工作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隔离观察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纠纷以及邻里纠纷之间的矛盾排查调解工作,在关键时期逆行向前,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职能作用,维护了社会稳定。

针对疫情期间会出现的法律咨询需求,襄阳市司法局和襄阳市行政服务中心及时对接和协调,将襄阳市政府热线法律咨询转接到襄阳市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接线律师手机上,通过转接线路,对接疫情期间法律服务需求。疫情特殊时期"12345"政务法律服务热线、社区律师、律师调解等律师服务不打烊。疫情期间累计提供网络和热线义务咨询130余次。

各公证机构大力推行线上办公,疫情开始至今,襄阳公证处共接到10名当事人的网上公证申请19件,实体办证1件,办结并出具公证书6件,已通过速递方式发往当事人,接待电话咨询70次。还上门免费为援襄辽宁医护人员办理公证,解决了援襄医护人员的燃眉之急和后顾之忧。

在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全市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前,市司法局就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编写并公布了《襄阳市企业复工复产政策法律汇编》,助力企业全面了解相关法律政策规定,推动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受限于企业规模、法律人才限制等因素,针对当前我市中小企业普遍关心的涉疫涉法的问题,市司法局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的法律服务举措,助力中小企业渡过疫情难关。市司法局成立了疫情防控中小企业法律服务援助团,深入研究我市涉疫中小企业面临的法律问题,向有需求的企业提供指导意见。

大力宣传法律服务援助“网上办”和“不见面”服务方式,全面提升法律服务援助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融合服务水平,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同时,建立中小企业涉外法律服务援助团,成立了由律师、公证员、仲裁员等资深专业人员共计13人组成的法律服务援助团。

优化公证业务事项办理绿色通道,支持公证机构积极为受疫情影响而无法按期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的中小企业,提供办理不可抗力相关事项公证的法律服务;针对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债务偿还、资金周转、扩大融资等困难,提供专项公证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复产、转产、增产;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鼓励公证机构依法优先为涉疫中小企业办理公证业务,并在疫情期间和疫情结束后6个月内减免公证服务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