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政府网消息】9月29日,我市校园食品安全工作会在襄阳五中召开。会议要求,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形成“供餐单位承诺质量、学校落实主管、政府监管履职、社会共治防范”的良好格局,为全市广大学生“舌尖上的安全”护航。
防范食堂潜在风险
“学校食堂就餐人数多,采购食材种类多,加工环节多,交叉污染机会多……”9月29日,在校园食品安全工作会上,市市场监管局餐饮科科长王洪峰对各校后勤和供餐单位负责人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时说。
会上通报了全国少数地方学生集体用餐食物中毒案例,对我市校园食品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并培训普及防范措施。王洪峰说,细菌性食物中毒是预防重点,交叉感染、腐败变质、加工不熟等因素,都可能引发食物中毒事件。因此,各校园食品供餐单位要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对食品安全知识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了解食品安全的潜在风险,才能更好地预防。我们将强化后勤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学习,将防范落实在日常工作中。”现场参与培训的一所学校的后勤负责人说。
校长陪餐不走过场
校长(园长)负责制、校长(园长)陪餐,目的不是陪学生“吃顿饭”,而是要在陪餐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市教育局副局长刘朝志要求,校领导在陪餐过程中,要仔细观察餐食卫生是否达标、饭菜是否合口、分量是否合适,收集学生及其家长的意见,针对陪餐中了解到的餐饮问题,拿出具体整改举措,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食品安全无小事,刘朝志表示,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照食品卫生有关法规文件的要求,层层落实责任目标,强化管理,特别要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食物中毒责任追究等制度。
全力推进明厨亮灶
今秋,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等四部门印发了《襄阳市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各监管部门严防严控,属地领导及部门管理要落实监督责任,扎实做好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方案》指出,市场监管人员要详细检查学校食堂、配餐公司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原料进货查验、台账记录和食品加工规范操作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隐患,当场下发整改通知。同时,通过网格化监管,加大对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督检、抽检的力度与频次,严格审查经营许可和食品品种,严惩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据了解,近期市教育局已将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食堂管理模式列为今年全市校园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工作启动,该模式采用视频监控技术对学校食堂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餐用具消毒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与视频存储,发挥智慧平台软件的记录、研判、跟踪等功能,实时监控学校食堂后厨,让学生及其家长随时可以进行“看得见”的监督,从而助力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以拧紧广大学生舌尖上的“安全阀”。
营造社会共治氛围
健全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机制,加强新闻报道舆论监督,多形式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倡导“文明餐桌”,优化学生膳食结构……采访中,王洪峰表示,校园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只有营造社会共治氛围,才能更好地开展守护行动。
市学生资助和学校后勤服务指导中心负责人散国伟介绍,去年,我市通过开展“中小学校食堂精细管理年”工作,建立健全了涵盖食堂从业人员资质认定、食品留样、环境卫生、加工操作、索证索票、清洗消毒等各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制度,构建起全市中小学食堂“硬件建设布局标准化、资质证件管理严格化、制度体系建设科学化、经营服务行为规范化、配套细节落实常态化、采购加工流程规范化、伙食价格成本合理化、监管责任落实制度化、食堂量化评定等级化、食品安全管理长效化”的精细化管理体系,有效地预防了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今年年底,市教育局将对该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