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政府网消息】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四位一体”整改,统筹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9月29日,我市召开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会通报了今年以来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推进情况。
2016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整改任务33项,已销号27项,整改完成率81.8%;今年及以后需整改完成6项,已完成1项,剩余5项均达到整改序时进度。交办信访件126件,不属实9件,117件具体整改任务(含重复交办,下同)已全部办结,信访件办结率100%。
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情况。我市认领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湖泊开发与保护专项督察任务22项(省定任务20项,我市主动新增认领 2项),已销号 7项,整改完成率31.8%;剩余15项均达到整改序时进度,符合整改方案要求。交办信访件294件,已办结289件,未办结5件,信访件办结率98.3%。
2018年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整改任务78项,已完成57项,整改完成率73.1%;今年及以后需整改完成21项,其中2020年需整改完成19项,达到整改序时进度;交办信访件377件,已办结369件,未办结8件,信访件办结率98%。
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情况。国家警示片披露问题3个,1个(枣阳沙河水质下降问题)已于2019年底通过省验收销号,2个(老河口汉江段地笼网鱼问题和襄阳城区生活污水溢流问题)正在按照序时进度整改;省警示片披露问题5个、线索7条,正在按要求整改。
省“四位一体”现场监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8月19日,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第一时间安排部署省“四位一体”现场监察反馈问题整改。8月24日,市委常委会听取了省生态环境厅监察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整改工作要求。各责任单位主动作为,积极整改。监察意见反馈的21个问题,已完成整改5个,其余16个问题正在加快推进。
补短板 强弱项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督察整改工作
今后,我市将从六个方面补短板、强弱项、抓基础,进一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督察整改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重点抓好优良空气天数、万元GDP地耗、单位GDP能耗等指标的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压紧压实生态环保主体责任。按照“党政同责”要求,进一步细化县(市、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环保责任,层层传导压力。
从严从实整改环保督察问题。对于未销号的整改任务和信访件,切实加大整改力度,力争尽快销号;对未达到整改序时进度的,挂牌督办,全程跟踪,强化调度。对已完成的整改任务和信访件,实行常态化回访抽查,坚决杜绝虚假整改、表面整改。
持续攻坚污染防治薄弱环节。在大气污染防治上,对标全国大气污染防控重点区域,早谋划、早布局,从责任落实、排放标准、行业管理、重污染天气应对等方面全面提标升级;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开展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四大结构”现状调查,尽快制定“四大结构”调整方案,明确具体目标和项目,加快推进实施,确保“十四五”期间空气质量实现根本性好转。在水环境治理上,对工业园区、重点工业企业、规模畜禽养殖场、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等严防死守,坚决杜绝直排偷排和超标排污;加强对滚河、蛮河、南河、小清河流域水污染源头的排查管控,确保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始终保持问责追责高压态势。打好环保突出问题排查、交办、核查、约谈、督察、问责组合拳,对工作不力的,及时诫勉谈话等。
加快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加快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水平,坚决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手段守住“绿色底线”“生态红线”;加快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在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生态保护红线、大气联动治理、流域联系治理、碳排放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等方面积极探索,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和民间资本参与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充分调动市民的主人翁意识,让群众评判生态建设成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再加力度 改善滚河枣阳段水质
滚河流经枣阳、高新、襄州,在张湾汇入唐白河,滚河汤店断面不仅是我市市域内的13个跨界断面之一,也是国家考核我省的断面,做好枣阳水污染防止工作,对汤店断面水质达标意义十分重大。
近年来,枣阳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遵循,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突出重点,综合施策,奋力攻坚,滚河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投资10.7亿元的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已完成护城河清淤、截污工程,东、西冷水沟两岸截污工程,今年12月底将完成14.7公里;乡镇污水厂全面建成试运行;采取“堵、存、抽、排、转运”的方式,将不能入网的污水转运到乡镇污水处理厂处理;严控农业面源污染、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强力推进琚湾镇村庄综合治理和环城土铺西沟生态环境治理等一批项目,在滚河重点地段实施漫灌生态治理工程。
下一步,枣阳将围绕滚河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按照“刚性治标,系统治本”的治水思路,坚持“五先五后(先全面治污后系统治河、先建设地下管涵后建设护坡搞绿化、先部分生态修复后整治河道、先建好主管网后延伸支线管网、先治理沿河村庄后治理周边区域)的治水措施,积极谋划总投资7.3亿元的滚河(枣阳段)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和沙河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同时与襄州区建立上下游联动机制,形成“襄枣联动,全域可控”的局面,保证滚河水质全面、持续提升。
以问题为导向 打赢蓝天保卫战
今年以来,高新区空气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在襄阳市横向对比中,高新的排名依旧靠后,PM2.5的指标压力仍然很大。
秋冬季节的到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压力陡增,高新区将以目标为导向、问题为导向,打赢蓝天保卫战,使群众满意。
下一步,高新区将进一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各项任务,坚持做好施工工地扬尘管控、VOCs排放监管、工业窑炉治理、餐饮油烟整治、高峰时段交通疏导等各项工作。并以环保督察问题为导向,对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以及近期开展的省级环保督察“回头看”工作,要求各相关部门压实主体责任,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立行立改。
狠抓重污染天气期间的日常巡查工作,加大日常巡查力度,提高检查频次,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的监测、预警、响应体系、做好环境空气质量日常监测,准确把握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及时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科学研制重污染天气期间的各项工作方案,合理安排工作部署,提前打好重污染天气期间的“预防针”。及时制定并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发生突发情况能第一时间启动,有条不紊地来应对重污染天气到来。
“监管+帮扶”推动华中药业整改
华中药业公司的气味扰民问题一直是市民和网民投诉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襄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将此项工作视为重要的民生工程,集中主要力量,创新监管方式,解决华中药业气味扰民问题,推动企业整改。
襄城区成立执法专班24小时监管该企业,依法对该公司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法规的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并按规定处理。加密日常环境监测、监督性监测,强化执法监管手段,建立并落实了对该公司废水、废气定期监督性监测制度。聘请了湖北省环科院、浙江省环科院、环保管家等专家团队进驻企业,全面深挖问题根源,制定科学整治方案。不断督促企业完善环保设施,开展环保治理,投入1.36亿元完善企业废气、废水治理设施。
2018年以来,襄城区责成市生态环境局襄城分局,对企业违法行为,下达五次《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处罚金额110万元。
由于技术手段等原因,仍存在气味扰民问题,没有达到群众满意的程度。对此,襄城区要求华中药业停产整改,8月22日,华中药业已自行全部停产整治。
下一步,襄城区将全力督促企业切实加大废气治理投入,加快技术改造,加强内部管理,完成废气治理。整改验收后,向市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备案,并邀请市民代表监督。
开展打击非法捕捞行动全面实现“四清”目标
为切实做好汉江十年禁渔工作,我市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打击非法捕捞的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开展“三清一转一建”(即清理汉江、清管市场、清收渔具,推进渔民转产安置,加快建立长效机制),达到了“四清”(江清、船清、人清、网清)目标。
目前,全市1114艘有证船舶、2575艘“三无”船舶已全部上岸拆解处理完毕。江中非法渔具全部清理,累计开展执法行动7973次,共排查农贸市场、超市6207家(次),排查餐饮店15188家(次),收缴问题菜单362份,共拆除问题招牌65个,共排查渔具店4087家(次),收缴非法渔药1489袋(瓶)。巡查江段1.4万余公里,出动执法人员28635人次,参与执法船艇813艘次。查处非法捕捞案件111起123人,其中刑事处罚57起63人,
下一步,我市将着力建立长效机制,以制度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的会商沟通和协调联动,强化渔政执法体系建设,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各项工作高效开展,真正达到“不敢捕”“不能捕”“不想捕”效果,确保汉江“十年禁渔”目标全面落实。
富康大道污水直排问题解决了
宏伟机械厂、航空路、联山泵站、富康大道生活污水溢流或直排问题,群众反映强烈,屡有投诉。
2019年12月,市住建局摸清了问题根源,科学制定了整改方案,截至目前,宏伟机械厂污水管网完善工程和航空路管网排查、疏掏工程已完成80%,计划10月中旬完成整改;联山泵站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已完成90%,计划10月上旬完成整改;富康大道截污工程现已全部完成,彻底解决了污水直排问题。
全力推进水体沿线截污工程。以全面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为契机,投入5.4亿元,实施了樊西截污干管工程、南渠截污工程等11项水体沿线截污工程,总长度约16.2公里,消除29个水体沿线污水直排口。
大力推进污水管网空白区建设。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为契机,投入1.2亿元,实施了襄隆片区污水管网完善工程、富康大道截污工程等空白区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共消除空白区7处,消除空白区面积6.88平方公里。
系统推进市区排水管网全面普查。为系统、全面摸清管网问题,投入2.68亿元,利用机器人、潜望镜等技术,通过管网疏掏、排查和修复,提高了航空路、名城路等多条截污主干管输送能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