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我市“十二五”期间城乡面貌发生的深刻变化,其中“幸福马岭”模式取得了瞩目成效,并在全省得以推广。几天来的市人大代表分组讨论会上,说起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也屡屡有人提到“幸福马岭”这个词。
“幸福马岭”究竟指的是什么?为何它会成为两会期间的“热”词、“名”词?这种模式为什么会让各地争相效仿?昨日,荆门晚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市人大代表、京山县罗店镇马岭村党支部书记张立。
幸福是什么
“幸福马岭”指的是京山县罗店镇马岭村,以农民股东化、管理公司化、经营集约化、发展产业化、居住集中化、养老福利化为主要内容,联合村民共同打造绿色生态新家园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张立介绍,这种模式自2011年初在马岭村二组推行以来,经过三年建设,“幸福马岭”新农村雏形基本形成,村民受益明显,村庄建设日新月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村民变股东 收入不用愁
“由在外成功人士联合村民共同出资入股组建马嘉岭农业科贸有限公司,村民以资金或土地的形式入股,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张立介绍,马岭二组以这种形式募集到资金1071万元,193人成为股东。现金和承包经营权入股部分,按照入股份额分配红利。“2014年公司账面利润就达到600余万元,为保证村民利益,公司从2015年起就开始按10%进行分红。”
拆房集中住 老房变小楼
在充分尊重村民居住习惯和住房意愿前提下,对村民实行多样化集中居住。遵循拆一还一原则,公司统一规划建设每户130平方米的标准化住宅社区,村民抓阉免费分配入住,公司按每平方米100元标准补贴装修费用,村民自行进行室内装修。自愿建设入住独栋楼房的,村民也可提前递交申请,预留基地,按统一规划设计的建筑风格施工,由公司为业主负责建设,不用村民操心费力。社区公共基础配套,由公司出资统一建设。
老人有保障 亲人更安心
为进一步解决留守、残疾老年人的生活困难问题,公司在当地建了休养所,对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村民,实行免费集中供养,食宿统一安排、基本医疗费用统一负担、一人一份商业保险;为丰富老年人的生活,不定期组织文体活动,开放棋牌娱乐场所等;为解老人思亲、孤独之苦,休养所还提供引导亲情交流服务,建立QQ视频交流平台,定期联系在外务工子女,让老人安心、子女放心。
创新管理模式 实行村企共建
马岭村公司化行为几乎覆盖了整个村,所以,该村适时创新村务管理方式,村企共建,一套人马,两套班子。村主任等3名“两委”班子成员与企业经营管理者交叉任职,组建马嘉岭农业科贸有限公司,下辖京山泰康源种养专业合作社和京山马佳联农机专业合作社,按照公司组织理念,依法选举5人组成董事会、 3人组成监事会,制定相关章程和管理制度。
股东可自愿选择外出创业或留村工作,有留村工作意愿的村民就地安排工作,免费提供技能培训,确保充分就业,除正常股份分红外,还按照2400元—3200元标准发放工资;聘请专业会计管理公司管理财务,实行财务全透明、监管全过程,公司每年年终通过股东大会或网络平台,向全体股东公布财务收支报告,对财务状况有异议的可随时查询公司账目。
幸福如何延续
党员双建双带 发展生态产业
村民成股东,就必须要盈利。马岭村立足农业,以市场为主导,发挥自身优势,确立起了“5+2+1”生态产业发展模式。
“这是经过长期的市场考察和研究探索出来的。”张立解释:“5”,即黑山羊养殖加工、反季大棚蔬菜、CEB抗氧化有机营养米、泥鳅养殖、发展特色花卉苗木五个生态农业项目,目前已经受益。“2”,即两个生态工业项目:正在建设生态实木踢脚线和生物燃料项目。“1”,即一个生态旅游项目:创建生态型健康养生文化产业园,发展体验式旅游和休闲式旅游。
与此同时,大力建设产业园区,扶持乡土能人、党员和在外成功人士自主创业,培育主导产业和骨干项目。积极推行“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支部+企业”产业党建模式,将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发挥党员“双建双带”作用。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近年来,京山县委、县政府整合多渠道支农资金,在水、电、路、绿化、土地整理、危房改造、农业机械化、有机食品种植、资源循环利用、文体设施、电信宽带、医疗卫生等方面予以配套,改善了马岭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村党支部争取各类资金建成了1200平方米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58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
“这些年来,马岭村成为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湖北省奥林匹克运动中心的战略合作伙伴……一个整洁、卫生、文明、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已经形成。” 张立感慨地说。
记者 李晓雪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