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挥人才作用 推进农谷建设

2020年11月06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2019/3/11

屈家岭管理区工委书记 李宏伟

近年来,屈家岭管理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人才优势作用,为加快推进中国农谷建设提供了高质量人才支撑。

坚持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的核心在才。我们以中国农谷的格局和胸怀,聚焦“高端、专业、实用”三类人才齐发力,着力构建梯次分明、互为补充、各尽其能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一是引好“高层次人才”。以中国农谷院士村为平台,引进院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出台生活服务、成果转化等系列政策,致力打造农业高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引进了傅廷栋、陈学庚、何东平等11名农业科技领军人物,涵盖农业育种、农机、食品科学等领域。二是留好“专业化人才”。通过“招硕引博”等工程,引进本科及以上学历高素质专业化人才100名以上,为让人才留得住、用得好,积极落实安家费、住房保障等政策,实行区“四大家”班子成员定期联系关怀、成长导师等制度,提拔重用到相关单位和部门作为业务骨干与后备干部来培养,通过一系列举措,坚定了广大年轻人才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建功基层的信心和决心。三是培好“实用型人才”。依托荆门市委党校中国农谷分校,以培养造就一支“爱农村、懂农业、有技术、有能力”的新型现代职业农工队伍为目标,以队(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等为重点,常态化组织外出考察、内部培训等活动,学习农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涌现出了省人大代表洪霞等一批典型代表。

坚持人尽其才竞风流。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践行“术业有专攻”的人才使用理念,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作用,充分释放人才红利,助力擦亮中国农谷品牌。一是着力形成农业科技高地。通过与院士、教授等专家及团队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建成了土壤修复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杂交油菜种子研发加工中心、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试验研究基地等一批农业高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园,充分彰显了中国农谷在高科技农业发展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着力形成农业创新活地。利用硕博人才的创意无限,积极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创客服务平台等建设,建成省级“星创天地”,树立了羊踏菜园子等创业典型,培养了苏日华、黄保红、蔡仙梅等一批“荆楚工匠”“荆门工匠”“荆门名匠”等,营造了农业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在加快产业发展、打造农业品牌、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着力形成农业推广洼地。以新型职业农工为引擎,助推在农产品生产供给、产前、产中及产后服务和带动农工进入市场等方面不断完善和提升,全方位提高农业发展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工增收,创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5家,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100余个,农业现代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左右。

坚持政治引领跟党走。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我们发挥工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行动上,努力做到用感情团结人才、用思想引领人才、用服务关心人才。一是感情上“联”。积极拓展“区四大家”班子成员与党外人士结对子、交朋友的经验做法,推动区“四大家”班子成员、各单位和部门主要负责人与各类人才“一对一”结对交友服务关系,进一步拓宽工委与人才沟通联系渠道,及时了解各类人才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情况。二是思想上“引”。将思想建设贯穿于人才工作全过程,发挥党组织建设优势,在人才集中的领域和企业成立党组织,常态化开展弘扬新时代奋斗精神、理论学习大辅导大宣讲、红色电影月月看等活动,向广大人才积极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引导广大人才始终能够听党话、跟党走,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一批人才成长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三是服务上“深”。甘当“后勤部长”,把服务人才工作做深做细,解决其所想、所思、所盼,促使广大人才干得开心、拼得安心,帮助解决了生活服务保障、项目资金争取、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问题100余个,营造了爱才重才尊才的良好氛围,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李卫武等长期扎根中国农谷核心区屈家岭发展。

发展永无止境,人才工作永无止境。下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继续立足中国农谷的特色和优势,在引人才、育人才、留人才、用人才上做文章、下功夫,努力打造农业人才高地,为建设新时代乡村振兴示范区注入强大人才动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