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12日,我市磷化工企业污染问题整改在持续进行中。
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通报我市磷化工企业污染问题后,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全力做好整改工作。我市成立磷化工企业环境污染问题治理攻坚指挥部,下设4个工作专班,分别由各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出台《荆门市磷石膏渣库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荆门市磷化工企业环境执法专项检查工作方案》《荆门市加快推进磷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荆门市加快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实施方案》4个专项工作方案,部署了磷石膏渣库和磷化工企业环境执法两个专项检查行动,明确了全市磷化产业转型升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市纪委成立专项调查小组,积极配合省纪委,启动追责问责程序,做好追责问责工作。
打好磷化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
1.编制全市磷化产业发展规划。
2.加快淘汰落后磷化产能。
3.推进化工园区认定工作。
4.严格执行产业政策。
打好磷石膏综合利用攻坚战。
开展完成2018年度全市磷石膏综合利用现状摸底工作。2018年全市磷石膏共产出555万吨,综合利用125万吨,综合利用率为22.5%。起草完成《2019年荆门市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重点工作清单》。
打好磷化工企业环境执法专项检查攻坚战。
2018年12月10日至14日,市生态环境局组建4个现场执法小组,对钟祥市胡双磷区域和东宝区磷化工企业(含磷矿开采企业)进行全覆盖检查。此次专项行动共检查企业57家(钟祥54家、东宝3家),检查发现存在环境问题企业42家、环境问题115个,所有问题均在《荆门日报》进行公示。
打好磷石膏渣库综合治理攻坚战。
2018年12月10日至13日,市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对全市14座磷石膏渣库进行了安全、环保整改专项督查,共发现存在安全问题42个、环保问题46个,并全部下达《整改通知书》。12月25日至27日,市应急管理、生态环境部门聘请省相关专家,对发现的88个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检查验收,所有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并通过省专家检查验收。
磷化工企业生产工艺复核
(1)全面开展工艺自查。钟祥市48家磷化工企业已全部完成自查,部分问题企业正按设计单位提出的整改意见对生产工艺进行完善。
(2)组织专家现场核查。2019 年 1 月 19 日至 23 日,聘请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湖北化工设计研究院等单位专家,对钟祥市48家磷化工企业的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10个产品进行了现场核查。核查组已出具核查意见书。
(3)对照问题及时整改。复核检查中有11家企业还存在批建不符、产能不达标、治污设施不配套等问题,将对11家企业存在问题的12条生产线纳入2019年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在2019年12月底前全部淘汰。
磷石膏渣库复核及综合治理情况
(1)现场复核。我市共14座磷石膏渣库(干堆11座、湿排3座)。通过聘请原安评、环评、验收第三方机构,对10座干堆渣库整改运行情况进行现场复核。复核报告认为各渣库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2)重新论证。聘请湖北省水文地质大队对钟祥市10座干堆渣库的地下水对照井、观测井和扩散井进行了重新勘探论证和完善。目前,勘探论证已完成,地下水质符合要求。
(3)数据监测。聘请第三方监测机构定期对钟祥市磷石膏渣库井下水、渗滤液各项指数进行监测。目前,第三方监测机构已完成取样化验,监测报告显示,各项数据均达标。
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加快磷化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力争3月底前出台初稿,4月底前完成编制工作。
(二)加快淘汰落后磷化产能。督办相关县(市、区)迅速确定落后磷化产能名单,启动全市落后磷化产能淘汰工作,力争12月底前全面完成淘汰任务。
(三)加快推进化工园区建设。抓紧发布全市化工园区问题整改清单,督促相关县(市、区)制订园区建设计划,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手续办理步伐,确保顺利通过认定。
(四)加快磷化产业结构调整。鼓励钟祥、东宝等地加快磷化企业兼并重组、结构调整步伐,大力优化产品结构,2019年底高浓度磷复肥产值占比达到65%,精细磷化工产值占比达到5%。
(五)加快磷石膏综合利用工作。印发《2019年荆门市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重点工作清单》。对全市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开展调查摸底,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全市磷石膏综合利用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
(六)开展“三磷”企业排查整治行动。以前期磷化工企业专项行动问题清单为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启动开展汉江沿线“三磷”(磷矿、磷化工企业、磷石膏库)企业排查整治行动。
(七)加强监控系统平台建设以及整合。加快市级监控系统平台建设,将在线、视频、电能监控三个平台整合,打通平台链路,加大数据调阅、统计、分析力度,从技术层面加强对磷化工企业的监管。
(解天滋 整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