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拓展发展空间、推进产城融合为重点,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能级,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网,推进海绵城市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高绿色生态设施建设水平,增强新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
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促进通用航空全面发展。加快漳河通用机场建设,组建湖北中航通用机场管理有限公司,提升漳河机场通用航空服务能力,建成华中地区一流的通用航空基础设施体系和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加大空域划设和航线申请力度,构建省内低空飞行网络以及荆门—石家庄—北京和荆门—珠海等国内航线。充分利用襄阳、宜昌、荆州、恩施4条低空训练航线和2条低空旅游航线,培育、引进专业公司,积极开拓低空旅游市场,拓展公务航空、通勤航空等业务,实现通用机场通航运营和省内及周边低空飞行常态化。加快中航冷链物流产业基地建设,建成集航空货运、电子商务、医药、冷链物流等多个产业于一体的华中通用航空物流基地。
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呼和浩特至南宁(襄阳—荆门—宜昌段)高速铁路、荆门—荆州—常德高速铁路,大力争取沿江高速铁路(武汉—荆门—宜昌段)建设,深化宜昌到徐州高速铁路(宜昌—荆门—随州段)研究。尽快完成响岭货场搬迁,启动荆沙铁路改造。加快荆门高铁站、公铁换乘中心、长途客运中心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加快实现公路提档升级。统筹城乡交通资源,构建城乡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围绕双喜核心区和爱飞客镇,加快建设西三环、环库公路等控制性工程,形成新区“八横六纵一环”的道路骨架路网。以国道G348分当线、凤袁公路等道路为依托,加快推进农村公路主要干线路网提级改造,完成新区“三环一横”的公路骨架路网,形成互联互通、内外顺畅、运行有序、便捷高效的新区交通网络。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创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坚持“低冲击、低消耗、低排放”原则,围绕城市规划区,实现绿色产业、绿道、雨水收集利用、透水铺装、市政综合管沟、利用工业余热冷暖空调、绿色建筑七个全覆盖,力争到2020年建设成为全国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和先进水平的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积极创建“海绵城市试点”。以建筑与小区、绿地与广场、城市道路、城市水系等城市基础设施为载体,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措施和多种生态化技术,构建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海绵型公园和绿地,加快海绵城市研究院、海绵城市展示园和海绵城市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和易涝点改造。到2020年,实现年径流总量80%的控制目标和有效应对30年一遇暴雨的城市内涝防治标准。
积极创建“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试点范围为漳河新区北片区,北起海慧路,南至关公大道,西至西三环,东至象山大道,总面积约28.4平方公里。城区新建、改建道路的弱电管廊建设与道路建设同步进行,实行PPP市场化运作。规划A型、B型综合管廊138.68公里,其中双喜大道、深圳大道、关公大道、西三环等干线综合管廊62.42公里,漳河大道、和顺路、顺泉路、香樟路等支线综合管廊76.26公里。建设监控中心及管廊安装工程控制中心6座。
积极创建“生态立市示范区”。围绕“大绿色、大健康、大创新”三大核心产业定位,以“荆门绿色生态科技产业城”项目为切入点,以整合政策、资本、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为手段,逐步构建荆门创新生态建设和运营模式,形成荆门新经济发展引领产业群落,将其打造成为国际国内有影响的创新性生产性服务业、都市生活服务业聚集区,形成引领、辐射、服务、带动荆门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中心、孵化中心和科技中心。
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行动,优化“互联网+”发展环境,努力打造信息化建设示范城区。
全面实施光纤入户、宽带下乡工程。完成中心城区光纤到户改造、乡镇家庭用户光纤接入全覆盖、城域网优化扩容等配套建设,实现城市区域全光网覆盖,农村所有行政村光纤通达,实现“百兆到户、千兆进楼、T级出口”。
推进“三网融合”普及工程。积极推进通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普及工程。深入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全力保障4G网络建设进度,推动4G网络镇(街道)和行政村全覆盖,实现新区WiFi全覆盖。探索建立农村光纤广播网的长效机制,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村村响”。
实施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工程。加快城域网、接入网、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及业务系统、支撑系统等升级改造,支持物联网、大数据、5G、IPv6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全面提升网络接入覆盖率。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骨干网建设,推进广电网络双向化、宽带化、智能化。
推进“四管两中心”建设。推进城市管理、社会管理、交通管理、治安管理等“四管”一体化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升级网络化社会管理指挥中心、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信息管理平台,将服务和管理延伸到镇村,加快数字化城市建设步伐。(记者 邓琳 通讯员 李玉新)
交通基础设施重大项目
航空
漳河机场核心区建设、湖北中航通用机场管理有限公司、中航华中通用航油基地。
铁路
呼和浩特至南宁(襄阳—荆门—宜昌段)高铁、荆门—荆州—常德高速铁路、沿江高速铁路(武汉—荆门—宜昌段)、宜昌到徐州高速铁路(宜昌—荆门—随州段)。
公路
八横:航空路、双喜大道、漳河大道、尉迟恭路、深圳大道、关公大道、凤袁大道、荆南大道。
六纵:西外环、荆西大道、荆楚大道、荆山大道、天鹅路、天山路。
一环:环库路。
交通路网示意图
环线一:漳河集镇—付集—陈井—三化—雄峰—兴丰—雨淋—香山—安河—袁冲—京河—罗河—肖岗—迎接—苏院—漳河集镇。
环线二:漳河集镇—同乐—刘院—界山—关庙—崔院—周集—双堰—四井—却集—田垱—夹园—漳河集镇。
环线三:漳河集镇—夹园—田垱—却集—仙山—佘楼—泉洼—袁集—龟山—和平—漳河集镇。
一横:国道G348分当线。
生态城七个全覆盖工程
1.绿色产业全覆盖:行政服务、生产性服务业、文化休闲、生态居住;规划在漳河新区南部建设低碳工业园,承接通用航空组装及制造、海绵城市、绿色建筑等产业或项目。
2.绿道全覆盖:主、次干道绿道全覆盖;规划构建全长约100公里的慢行通道及沿线绿化、交通接驳、标识系统等配套设施。
3.雨水收集利用全覆盖:2万平方米以上建筑全部采用雨水收集回用。
4.透水铺装全覆盖:人行道、非机动车道铺装全部采用透水铺装。
5.市政综合管廊全覆盖:规划地下综合管廊202公里。
6.利用工业余热冷暖空调全覆盖:华能热电厂冷、热、电三联供;构建以华能及国电长源的余热蒸汽资源为基础,以石化扩能余热蒸汽和天然气等能源为补充的能源结构体系。
7.绿色建筑全覆盖:新建建筑100%达到绿色建筑要求,确保新区绿色建筑面积达100%。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