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只为稻菽千重浪——我市打响抗旱保丰收战役

2020年11月06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2017/7/31

阅读提示:7月份以来,我市持续晴热高温,农田受旱面积逐步增加。面对严重旱情,全市上下不等不靠,科学调度,誓保每粒谷!

渠道见底,稻田干涸。

7月份以来,我市持续晴热高温,伏旱蔓延,田间水分蒸发,农田受旱面积逐步增加。去年才经过暴雨洗礼的荆门,到处“渴”声一片。

面对严重旱情,全市上下不等不靠,科学调度,一场民生优先、科学抗旱保丰收的大战正在这片热土上打响。

20天无雨,近80万亩稻田“喊渴”

“出梅后,一直就没有怎么下过雨,田里都干了。”7月28日,记者在钟祥市冷水镇乔坡村采访时,不少村民对记者说。

记者看到,渠道基本见底,田间的泥土虽然还没有干裂,但是用手一碾就成粉末。

1月以来,荆门、钟祥、京山3个站点累计降雨量分别为575.7毫米、587.7毫米、589.4毫米,与多年相比少2%、5%、18%。其中梅雨期平均降雨153.7毫米,与历年梅雨均值相比偏少四成。7月11日出梅后,全市一直无有效降雨。

当前中稻正处于抽穗孕穗用水高峰期。受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影响,截至7月29日,荆门水稻受旱面积79.4万亩。旱情严重的有京山县永兴、曹武、石龙、钱场、孙桥等乡镇,沙洋县五里、十里、纪山、曾集、拾回桥等乡镇,钟祥市洋梓、长滩、石牌等乡镇,东宝区仙居、栗溪、牌楼等乡镇以及屈家岭管理区。

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到8月上旬,阵雨天气将呈增多趋势。但长期晴热高温,土地失墒快,8月上旬若无大的降水过程,旱情将进一步发展。

科学谋划 数十万干群奋起抗旱

不能让旱情变成“旱灾”!数十万干群行动起来了!

“先生活、后生产”是今年我市抗旱保丰收的基本原则,调度水源必须优先确保人畜饮水,努力保证农业用水需求。

目前,全市蓄水总量达30.79亿立方米,比多年同期总量多3.72亿立方米;有效用水总量18.03亿立方米。

如何把水用在刀刃上?

7月20日,市防办在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高度重视抗旱工作,切实加强科学调度,搞好农业灌溉服务,落实抗旱应急保障措施,提前调度三干渠开闸放水,争取主动。同时派出工作组赴京山县、沙洋县、漳河三干渠灌区等受旱地区指导抗旱工作。

7月28日,副市长梁早阳检查钟祥市抗旱工作情况。7月29日,市政府召开全市抗旱工作紧急会议,会议指出全市进入抗旱状态,且要有抗大旱抗长旱的思想准备。

7月30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依涛沿漳河三干渠查看了荆门高新区·掇刀区、沙洋县抗旱情况。他要求各地在组织农民利用自有水源、自抗为主的基础上,重点抓漳河、惠亭、温峡等大型灌区的农业灌溉用水调度,科学制定灌溉用水计划和调度方案,统筹过境水、骨干水、自备水,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

蓄满水的水库开始发挥作用,326座水库开闸放水,灌溉流量375立方米每秒;426处泵站开机,开机流量228立方米每秒。沿汉江泵站、涵闸及时引水。据统计,全市已投入抗旱劳力8.56万人,抗旱设备2.7万台套,累计灌溉农田180万亩次。

各部门加大配合力度,全力抗旱。农业部门派出了大量专业技术骨干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民政部门深入受旱区核查灾情,指导抗灾工作。供电部门保障抗旱用电需求,对京山县永兴镇丰泉泵站抗旱线路给予支持。

滴滴“幸福水”,润泽万千田

7月30日,京山县雁门口镇熊店片区排楼落泵站,5台抽水机正不停运转,水流向受旱稻田,此片区500亩干裂中稻田、8000亩赤泥中稻田旱情得到缓解。

农民说,多亏县统一调配,这水来的及时!

出梅以来,京山县持续高温无雨,出现涝旱急转,农作物大面积受旱。正是 “一碗水一碗谷”。京山县以灌区为单位统一部署,打破行政地域划分,启动渠道应急清淤整修。大中型水库放水协调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调度,小型水库由包联乡镇的县“四大家”领导协调调度,跨村水源由镇主要领导负责调度,堰塘坝由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调度。京山县坚持科学用水“四先四后”原则,先生活后生产、先秧田后大田、先水田后旱田、先农田后堰塘,保证科学用水和节约用水。

除了京山县,各县市区也因地制宜,制定了抗旱调水方案。

多年前的5年连旱,让沙洋农民认识到靠着漳河三干渠,也要未雨绸缪。今年沙洋县提前制定了调水方案,落实抗旱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解决抗旱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整合涉农资金近2亿元,推进了中小河流整治、渠道疏浚、农电和泵站改造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旱情初现后,及时与大型水库、泵站及引江济汉工程管理局沟通,比用水高峰期提前10多天启动全方位调水、引水、提水,最大程度缓解了旱情影响。

钟祥市境内温峡、黄坡、石门等大中型水库蓄水较为丰富。5月,钟祥市就细化了水量分配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水库放水、涵闸引水、泵站提水以及河湖联调、湖库联调等综合性措施。目前,各大中型水库均已开闸放水,截至目前,该市水库开闸放水4800万方。360处大小泵站全部开机,提水达4700万方。同时,沿山头、郑家湾、漂湖、中山等沿江骨干泵站均开机提水,抢调汉江过境客水。及时启动田间地头的2000眼机电井,有效实行了小范围高效益的精准灌溉。

今年,东宝区在水利设施建设上,实行“一村一策”、“一处一策”,解决了“旱包子”和灌溉死角问题。全区扩挖320口堰塘,增加80万方蓄水容积。打抗旱井5口,解决了近5万公斤粮食生产用水所需。新修改造泵站60座,疏浚渠道300公里,硬化末级渠系250公里。26个“旱包子”村已有20个摘掉了“旱”帽子。

旱情还在进一步蔓延,荆门人严阵以待,誓保每粒谷!(记者 彭文洁 通讯员 贺开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