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笔如椽 书写财政新篇章——东宝区财政局三十年工作综述

2020年11月05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2019/1/2

阅读提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一家家新兴企业落户东宝工业园区呈加速发展态势、“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日趋完善、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近年来,东宝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得益于东宝财政为建设新东宝提供的坚强有力的财力保障。

东宝区财政局设立于1988年,担负着组织全区财政收入、监管全区财政支出、支持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该局内设19个科室,下辖8个二级单位和1个直属事业单位(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5个财政所、4个财政分局;全区财政系统共有干部职工246人。自成立以来,东宝财政人就为脚下这方热土的发展贡献着他们的才智和心血。尤其是近年来,该局始终坚持“产业强区,‘五化’兴区”战略不动摇,紧紧围绕全区“六大战略”定位和“建设全省县域经济新增长点”目标,按照“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财政工作会议及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千方百计抓收入、全力以赴促发展、尽心竭力惠民生、立足创新抓管理,为加快建设“创新、开放、活力、绿色、富强”的新东宝提供了有力地财力支撑。30年来,该局相继获得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连续11年获得全省最佳文明单位和全省文明单位光荣称号,先后两次获得全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连续5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工作目标综合考评先进单位,两次获得区委、区政府特别嘉奖令,并且多次被市委、区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抓增收,财政实力逐年增强

经过30年的建设和发展,全区经济综合实力日益增强,财政收入规模不断壮大。一串串数字,见证着东宝财政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辉煌成绩。

全区财政总收入从1988年的2265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18.89亿元,增长了83倍;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也从1988年的931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22.2亿元,增长了238倍。

30年来,为做大财政蛋糕,东宝区财政局精心培育财源,大力实施骨干税源培育工程,建立清单,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对生态环境影响小、地方财政回报高的行业和企业予以优先支持,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总部经济发展等扶持政策,做大做强总部经济。开展精准组织调度,进一步完善涉税信息共享机制,优化税收共治平台功能,全域稳步推进税收共治,扩大税收合作的范围和广度,全面提高税收征管质效。对收支进行精细管理,一方面,通过广辟财源,逐步改善对土地类税收过度依赖等问题,建立财政收入质量控制制度,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确保收入质量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大平台,加强支出动态监管。

栽下梧桐树,为引金凤凰。如何发挥好财政支持经济的杠杆作用,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是东宝财政人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服务好经济发展,东宝区财政局积极向上争取,今年1至11月,全区共争取资金13.1亿元,占全年计划14.9亿元的88%。创新支持方式,较好落实省、市、区关于支持企业发展等系列惠企政策,实行降税减费,降低企业成本3.67亿元,兑现惠企政策资金4.8亿元;服务安家计划,1至10月,为园区两大主导产业内26家企业员工发放岗位补贴和夜班补贴249万元。支持“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拨付资金1011万元,加快“厕所革命”和仙居河湿地公园建设。

 施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30年来,东宝区财政局把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为主要抓手,对上级明确部署的“规定动作”精准对标,精心组织、精细落地,对“自选动作”主动谋划,敢于创新、务求突破,在财税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个又一个闪亮的荣誉称号。

这些颇具分量的荣誉称号,得益于东宝财政人一个又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创新之举。

2008年,该局建立了以部门预算为核心的综合预算体系。通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和非税收入改革,将本级政府所有资金和资产的运行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范畴。

做任何工作都需要有突破精神。2008年,零星采购给供应商和采购人带来的不便已日渐显露。该局率先在全市实行政府采购集中招标、协议供货制度。此举不仅节约了采购成本,而且方便了供需双方。2009年,该局在全市率先对所有政府采购定点单位实行“量化考核、末位淘汰”制度,有效规范了采购市场的正常秩序,还市场以公平。为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探索建立预算评审机制,从2012年起,该局实行“应评尽评”,扩大评审覆盖面,最大限度节约财政资金。2018年,全区完成评审项目466个,审减金额1.78亿元,审减率12.24%。为了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从2016年起,该局按照“科学规划、项目引领、精准对接、全面统筹、打通使用、跟踪管理、绩效考核”程序,狠抓财政专项资金统筹使用。特别是今年,该局通过进一步优化工作运行机制,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压实全区各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全年共统筹使用财政专项资金3.4亿元,谋划实施精准扶贫、高标准农田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荆钟四化同步示范带建设四大平台项目302个。PPP模式是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从2016年起,该局把推广运用PPP模式作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动力,实施了一批PPP项目,有效解决了因区级财力不足导致公共服务缺位的问题,开创了“政府+社会资本”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截至2018年,东宝区投资5000万元的电路板产业园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试运营;投资4.26亿元的东宝区文体中心“三馆一场”综合体和区羽毛球馆PPP项目正在顺利实施,并且均入围省财政厅第一批PPP示范项目。为促进公务消费管理规范、透明,该局稳步推进公务卡强制执行制度,今年,全区共开卡近1300张,累计消费2700笔,核销金额540万元。

惠民生,群众尽享财政雨露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翻阅东宝财政的民生账单,一年比一年厚重,30年来,东宝区财政局交出的这份答卷让广大群众倍感欣慰。为保障重点支出,今年来,该局整合教育资金3.6亿元,推进全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薄”和学前教育。完成社保支出2.69亿元,保障了城镇就业失业人员、农村五保户、困难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完成医疗卫生支出1.88亿元,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乡村医生待遇,推进村卫生室“五化”达标;认真落实健康扶贫政策,按照“三个一批”行动要求,兑现建档立卡贫困户22524人个人缴费部分473万元;兑现享受政府补助政策贫困户2892人补充医疗补助422万元。加大财政支农工作力度,筹集资金2000万元,建立了精准扶贫专项配套资金,确保全区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加大“以钱养事”经费保障力度,对2018年度全区“以钱养事”资金进行了测算,“以钱养事”资金适度增加,保证了全区各乡镇“以钱养事”服务新机制正常运行。

强管理,理财水平全面提升

30年来,东宝区财政局坚持以提升资金使用绩效、防范财政风险为目标,强化财政管理与监督,不断提升依法理财能力,确保全区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今年以来,该局出台了《东宝区区级党政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2018年版)》,全区“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11%。狠抓财政监督检查,对17家单位开展专项检查,查出违规资金659.34万元,责令问题单位整改到位;出台了《东宝区临时机构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对文化宫片区、浏河湾片区等五个拆迁指挥部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3个问题,提出了整改建议;配合做好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对全区2017年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发现的问题和省财政厅驻荆州市办事处对全区2017年扶贫项目检查问题的整改工作,对存在的7个方面11个问题主动协调相关单位按要求整改落实。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成立专班,快速行动,对融资平台公司、区直相关单位、8个乡镇(街道)政府债务项目和债务余额逐笔进行清理,并纳入财政部政府融资平台监测系统管理,确保政府债务化解有章可循。

百舸争流千帆竞,长风破浪正当时。30年弹指一挥间,回望过去,东宝财政人牢记使命,兴改革之举、谋民生之利,取得累累硕果,铸就无上荣光。展望未来,他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东宝财政人不会停下奋进的脚步,他们将牢牢把握当前任务与机遇,奏响新长征的集结号,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东宝、加速全面建设品质活力新东宝注入更加强大的活力,为打造“江汉平原‘四化’同步发展先行区”和建设县域经济强区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陈治军 全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