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加快补齐短板 狠抓项目落地

2020年11月05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2017/1/4

编者按:全市四季度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拉练活动,吹响了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重点融资的冲锋号。如何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齐短板?如何坚持目标导向,狠抓项目落地?如何坚持责任导向,强化督办考核?记者就此采访了各县(市、区)委书记,现将访谈集中刊发,以飨读者。

要务实重行 也要山清水秀

——访京山县委书记周志红

“与兄弟县(市、区)相比,我们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方面主要存在‘三不’的差距:一是重资产建设规模不够大;二是项目推进速度不够快;三是干部作风不够实。2017年,我们将以实际行动补短、赶本,工作上要务实重行,生态上要山清水秀。”

周志红说,2016年,京山县始终坚持“三个第一”理念,紧紧围绕三大主导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依托四大特色全产业链园区,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全县经济保持了平稳运行态势。2017年,京山县将坚持产城融合理念,聚焦重资产投资,加快推进四大特色全产业链园区建设,强化产业集群招商项目落地,全年力争获批融资100亿元以上,政府重资产建设规模200万平方米以上。

一是强力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该项目于2016年2月动工,今年一季度,在建的35万平方米厂房将全部建成,视贝生活服务机器人、英特博康复机器人等项目入驻投产。今后,按每季度20万平方米左右的速度推进,确保全年完成85万平方米建设任务,2018年年底前入驻12家企业。

二是强力推进华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项目于2016年11月开工建设,一季度将建成20万平方米,凯尔信汽车零部件生产等项目入驻投产。今后,按每季度20万平方米左右的速度推进,确保全年完成70万平方米建设任务。

三是强力推进南方农业机械装备研发制造推广中心建设。规划控制区域15000亩左右,其中一期占地3800亩,规划总建设面积250万平方米,一季度将建成20万平方米,湖北省农机鉴定、研发、培训基地和农神农机生产等项目将入驻投产。今后,按每季度20万平方米左右的速度推进,预计全年完成70万平方米建设任务。

四是强力推进湖北天菇食用菌产业园建设。13.4万平方米的杏鲍菇生产项目于2016年7月开工建设,一季度将建成9.7万平方米,上半年全面完成13.4万平方米建设任务,项目达产后日产杏鲍菇150吨,在华中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下半年全面完成15万平方米双孢蘑菇生产项目建设任务。

全力以赴抓招商 建项目 扩融资

——访沙洋县委书记揭建平

“去年,在宏观经济增长困难和特大洪涝灾害的双重影响下,我们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经济发展实现了逆势上扬,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沙洋县委书记揭建平自豪地说。2016年在经济新常态下,沙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揭建平说,新的一年我们沙洋县必须全力以赴抓招商、抓项目、抓融资。

坚定不移抓招商,重点围绕绿色食品、临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纺织服装、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一区六园”格局,即沙洋经济开发区,临港装备制造产业园、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绿色食品产业园、闽台工业园、后港工业园和纪山工业园。

全力以赴建项目,建立重点项目建设台账,实行县“四大家”领导牵头,挂旗作战,按月督办和通报,确保全县重点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一是加快推进投资15亿元的泰富重装生产基地一期、投资15亿元的LOW-E玻璃深加工、投资4亿元的硕星家电新材料生产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进度,确保2017年4月份前完成建设及设备安装调试,试生产;二是加快推进投资10亿元的汽车玻璃原片、投资20亿元的佳悦包装新材料(BOPP)、投资20亿元的新港物流园、投资12亿元的中博桃园·沙洋国际猕猴桃生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在2017年达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三是加快推进投资20亿元的绿色食品产业园、投资3亿元的重型机床及风力发电机轴承生产、投资5.4亿元的沙洋汉江公路二桥、投资4.8亿元的枣潜高速公路沙洋城区连接线工程、投资8亿元的荆沙新型城镇化带改造工程、投资10亿元的太一湖水库新建及水源地保护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在2017年开工建设。

全力以赴扩融资,通过整合资源,增强融资能力。组建投融资集团,增强融资能力,加快县城建设步伐;加强管理,严格考核结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管理平台公司。将融资目标任务与经营目标任务分开,将工作业绩同工资待遇挂钩。大力探索同央企、省企合作的办法,采用PPP等多种融资办法,切实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凝神竞进战来年

——访钟祥市委书记林长洲

新年伊始,市委、市政府组织项目拉练,既是去年工作的大回顾、大总结、大比拼,也是新年工作的再提神、再鼓劲、再加压。兄弟县(市、区)竞进提质、竞相发展的崭新气象,让我们产生了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危机感,也激发了我们奋力拼搏、全力赶超的责任感。再战来年,凝神竞进,我们将全力育产业、招大商、优环境、建城乡,为建成全国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市、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奠定坚实基础。”林长洲说。

2016年,钟祥市按照“全面扭转被动局面,争取进入先进行列”的总体目标,奋起直追,抢前争先,补齐短板,乘势快上,有力推进了项目提速、招商提质、发展提效。

一是项目建设提速快进。前三季度观摩项目全面给力,重点项目持续发力,自建项目连续助力。特别是12月26日,历经20多年争取、总投资60.6亿元的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正式开工;12月28日,汉江钟祥港开港,成为千里汉江目前最大的散件、杂货、集装箱综合码头之一,必将为钟祥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是招商引资高歌猛进。通过全力推进重资产建设,确保重资产招商项目快速推进、提前交付。全过程加强风险防控,通过《洽谈项目督办清单》《签约项目督办清单》倒逼招商增效。通过对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的生活服务区、公共服务区等加强配套建设,为招商引资优化环境。

三是金融融资激流勇进。信贷投放实现新突破:金融机构融资总量、表内贷款余额、表内贷款净增量、表内贷款增幅、增量贷存比等指标,在全市排名实现“五个第一”。直接融资开创新局面,项目融资争创新业绩,专项基金取得新成果,金融创新展现新作为。

2017年,钟祥市将坚持创新驱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盯产业培育不放松,狠抓项目建设不动摇,全力优化环境不懈怠。一是全力育产业,着力实施重资产建设、产业配套、产业转型 “三大行动计划”。二是全力招大商,强化“内陆地区也能成为开放前沿”理念,形成吸引外来投资的“强磁场”。三是全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真正做到“院墙内的事企业办,院墙外的事政府办”。四是全力建城乡。抓住荆钟组合都市区建设机遇,推动钟祥城区品质提升、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好、打赢荆钟、荆京城镇化示范带建设攻坚战。

全力做实“七大工程”

——访东宝区委书记孔智勇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孔智勇说,唯有提前谋划,方能随谋而动。2017年,我们将突出“做实”二字,奋力实现新一年目标,助力荆门在湖北中部崛起。

做实主导产业。紧盯“2164”目标,围绕两大主导产业,新建100万平方米重资产,加快推进6个投资10亿元以上产业龙头项目建设,培育40个以上主导产业亿元企业。

做实实体经济。首先,支持重点企业释放产能、做大产值,促进凯龙、光华、天瓷、恒生源、辰澳科技等一批企业形成增长点。其次,按照“不争第一,只争唯一”的要求,全力争创国家级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一是在打造全产业链上争创唯一;二是在技术研发上争创唯一;三是在新型绿色建材制造上争创唯一;四是在打造绿色园区上争创唯一。

做实重资产。计划融资25亿元,新建重资产100万平方米。为已落实的8个项目建设重资产75万平方米;为新引进项目建设重资产25万平方米。

做实兼并重组。洋丰集团兼并重组科阳公司后,促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动产品升级,产能扩张,效益提升。大力支持凯龙集团整合八里干沟石灰石资源,新上纳米碳酸钙产业园项目。在加快稳健医疗全棉时代扩能升级的基础上,积极促成众和纺织与稳健医疗深度合作,支持众和新上医用、民用纱布和棉布生产线。积极引进企业对大荣木业、慈心美德等进行重组。

做实棚改。统筹推进文化宫、浏河湾、塔影、读书台和高速公路荆门北出口五大片区棚改,计划征收、拆违50万平方米,涉及居民4000户,带动投资50亿元,产生税收1亿元以上。

做实新型城镇化示范带建设。重点抓好长寿小镇、智慧农业园、传化公路港、彭墩农业物流园、襄大农牧、都市农业体验园、东宝大道改造工程等七大项目建设,计划完成投资30亿元。

做实融资。新策划包装重点项目融资60亿元,其中新增银行贷款25亿元,新发行债券2只10亿元,PPP项目融资3个20亿元,设备租赁融资5亿元;25亿元专项用于重资产建设,1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亿元用于PPP项目建设,2016年未提取的存量贷款28亿元用于棚改。

奋力实现“稳中求进”目标

——访荆门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掇刀区委书记伍应彪

2016年是荆门高新区·掇刀区融合发展的起步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坚持“投资第一、产业第一、工业第一”的发展理念,聚力抓园区、齐力抓招商、着力抓项目、合力抓工业,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平稳快速健康的态势,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伍应彪说,此次观摩有三个感受:不怕没有大项目,就怕没有大气魄;不怕项目不精准,就怕谋划不精细;不怕项目建设速度不快,就怕服务协调速度不快。

新的一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冲刺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的综合定位,始终坚持投资第一、产业第一、工业第一的“三个第一”发展理念,对标同类城市的国家高新区,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实现2017年“稳中求进”的总目标。

招商招商再招商,为产业发展“奠基”。围绕集聚产业、突出特色产业、着眼重点区域、聚焦产业龙头、跟踪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招商,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50个以上,其中至少引进1个100亿元项目,2-3个50亿元项目;力争每个产业园区引进1—2个支撑性项目;力争再引进“一部汽车”;力争把全国医药行业的龙头老大修正医药引进落户高新区,发展壮大生物医药产业;力争引进一批汽车零部件企业。

扩园扩园再扩园,为项目发展“筑巢”。一是尽快实施高新园区南扩东进,二是全面启动高新园区基础设施前期工作和工程建设,三是尽快实现园区东西南北互联互通,四是努力实现园区所有企业公交全覆盖,五是全面加快工业管廊、污水处理厂、集中供冷供热供气等公用工程建设。

推进推进再推进,为扩大投资“增量”。做到项目前期超前推进,项目协调精准推进,项目建设提速推进,项目服务跟踪推进。确保2017年开工项目50个以上,竣工投产35个以上,全年完成投资260亿元以上。同时,抓好在建的固润科技、福耀玻璃、格林美等31个企业扩规升级项目的投产、达产,力争完成增量80亿元以上。

打造荆门城市新中心

——访漳河新区党委书记陈保宁

2016年以来,漳河新区牢固树立“三个第一”发展理念,坚持拉骨架、立产业、建机制、树形象,新城建设全面提速,经济运行平稳向好。

陈保宁说,通过此次观摩,我们发现全市上下“三个第一”理念深入人心,兄弟县(市、区)之间相互学习、比拼赶超的劲头越来越足,聚焦主导产业发展定位日渐清晰,重资产招商、集群招商等创新招商方式日渐成熟。同时应该看到自身招商项目落地不快、主导产业支撑不足、开工竣工项目不多等不足。

2017年,新区将牢固树立“绿色生态、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聚焦主导产业、突出新城建设,勇担荆门城市转型、产业转型和绿色发展的历史重任,打造“通用航空新城、绿色生态新区”,成为荆门城市新中心。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到“三个聚焦”:聚焦基础配套,拉开新城骨架。续(新)建西三环、荆山大道、双喜大道等10条重点主干道,加快尉迟恭路、航空路等13条市政道路建设,构建“八横六纵一环”骨架路网。加快建设荆山大道、荆西大道和天鹅路上跨焦柳铁路、罗汉山隧道等9个控制性工程,确保重要市政道路建设有序推进。聚焦三大片区,促进产业集聚。围绕五大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招商、重资产招商、基金招商,全力以赴抓落地、超前谋划抓前期、集中精力抓建设,着力提升新区产业核心竞争力。确保飞行体验中心、极客公园二期、爱飞客众创中心二期、爱飞客总部基地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支持中航605所加大重载飞艇、AG50轻型运动飞机、水陆两栖飞机、地效飞机和腐蚀防护等领域的研发制造,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航核心技术和科研成果。聚焦融资创新,增强发展动能。积极对接专项建设基金三年滚动计划和国家重大项目库,力争爱飞客特色小镇、漳河水库总干渠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争取专项建设基金。加强与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对接,策划包装一批重资产项目争取银行贷款10亿元以上。加快PPP项目实施,确保入库亿元以上项目达10个。

聚焦重点产业和产业集群招商

——访屈家岭管理区工委书记郑斌

“一路观摩,一路对比,兄弟县(市、区)发展的强大气场、项目建设的空前力度、产业发展的突出成效给我们触动很大”,郑斌感叹。

郑斌说,2016年,屈家岭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经济受到重创,我们发扬抗洪精神,化危为机,变大灾为大干,全区上下克难攻坚,勠力同心,主动应对经济发展新形势、新变化、新压力,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平稳运行和可控区间。

2017年,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举中国农谷旗帜,围绕“三个第一”发展理念,发扬屈家岭抗洪精神和“抢拼严实”作风,以建成国家农业公园为抓手,聚焦重点产业、产业集群招商,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为2020年基本实现中国农谷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开展专班招商。从去年片区招商转到专班招商,成立总部经济、文化旅游产业、重资产、风投等招商专班,分类别、定专人,提高招商工作的专业度、专注度和实效。

开展委托招商。总结与大地公司合作经验,继续全面开展委托招商,依托大地公司,与市场主体深度合作,培育招商引资竞争力。

开展股权和重资产招商。以农谷公司、五三现代农业公司、城投公司为平台,筑巢引凤,为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企业创造有利条件,大力开展股权招商和重资产招商。

2016年开展项目建设年的基础上,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一是聚焦项目建设,将人财物向项目倾斜,落实县级领导包联、部门负责人驻点秘书制度;二是提高专班运转效率,征收办负责征地拆迁,前期工作专班负责土地、规划、环评、立项等前期手续,项目办负责重点项目调度;三是加强项目督办问责,强化项目建设“五上”格局(责任上肩、工作上心、进度上墙、调度上网、督办上路),制定项目建设推进路线图,挂图作战,硬账硬结。

让优势产业“筋强骨壮”

——访大柴湖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梁早阳

“2016年,大柴湖以‘三个第一’为引领,聚焦汽车、光电和花卉产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在建项目密集投产,主导产业发展迅速。”

梁早阳说,2016年我们光电产业起步发展,引进并建成纽维数码光电项目,生产智能手机、电子书包、手机及笔记本显示屏、摄像头等光电产品,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30亿元;汽车产业扎堆落户,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日本住友投资5亿元,建成投产汽车电源线束生产线4条,二期新建4条生产线有望明年建成投产;“中国花城”初显成效,宏强1000亩百合园、“云天花海”1600亩花海、红丹500亩精品牡丹园项目加快建设,2017年4月份将隆重开园,柴湖花卉旅游产业正式起步。

2017年,大柴湖将全力打造湖北汽车工业走廊新支点,建成知名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加快已落户的6家专用车、汽车零部件企业建设进度,确保2017年上半年建成一期占地500亩的物流叉车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加大与已签约的23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对接和服务力度,争取春节前开工建设,2017年国庆前建成占地1000亩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二期,向百亿汽车零部件专业园区发起冲刺;加快国能汽车电池投产步伐,建成知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研发生产基地。

全力建设全国最大高档盆花生产基地,建成名副其实的“中国花城”。加快农青园艺三期、兰花产业园、热带水果、香料玫瑰种植与深加工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2017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加快“中国花城”二期2000亩智能温棚重资产建设,力争实现满园投产;深度对接锦绣园艺、缤纷园艺、广州大观之星、广州花博园等著名花卉企业,力争2017年落户并启动花卉生产;引进全国知名旅游企业,打造大柴湖花海旅游目的地,争取2017年4到5月举办柴湖首届花卉博览会。

全力加快产业重资产建设,引进知名企业和产业集群,重点围绕汽车光电和花卉产业,再建设50万平方米左右的工业厂房和花卉智能大棚,引进知名企业,确保大柴湖产业“筋强骨壮”。(记者 严东华 周围 周小丹 杨健整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