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畜”势勃发——我市2015年畜牧业发展回眸

2020年11月06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2016/1/26

驱车行驶在沙洋县,时而有一车车建筑材料运向田野深处,一间间养殖场正在改建。

像这样的景象,在我市各县市区随处可见。养殖标准的提高,减少了污染,肉蛋产量进一步提升。2015年,全市肉蛋总产量65万吨,同比增6.5%,养殖环节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为100%,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一高三新”占据半壁江山

在现有的养殖规模上如何拔高?畜牧专家会告诉你,推广“一高三新”,从品种到技术,从技术到模式逐步优化。

去年4月13日,记者来到钟祥市双河镇黄坪村,远远看去,山坡上一片绿色,风吹过,掀起一层层绿浪,一群白点在绿浪中缓缓移动。

“牧场是用来放羊的,用草养羊比饲料养殖成本要减少一半。”荆门中冠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应成说,农业部在包括湖北省在内的南方10省推广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项目,对流转山坡种草面积达标的养殖企业实行以奖代补。中冠牧业抓住机遇,在黄坪村流转荒坡地3500亩实施南方草地项目。通过一年的努力,现人工种植黑麦草、冬牧70、紫花苜蓿等牧草400亩,改良草地种植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等牧草3100亩,每年改良草地、林下草地和人工种草可产鲜草15650吨。

去年,我市抓住国家推广“种草养畜”工程的契机,大力发展草食畜牧,全市新建“42”养羊模式羊场52个,已有4个牛羊养殖场被纳入了国家南方草地畜牧业建设项目,种草1.3万亩。同时推进标准化示范场的建设,2015年全市共创建标准化示范场158个,其中,部级示范场1个、省级示范场5个、市级示范场41个。全市标准化养殖场总数达到592个,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率超过45%。

循环利用打出“生态牌”

今年畜牧兽医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畜禽养殖污染规范治理活动,提出“零容忍”的口号,对畜禽养殖污染宣战,从而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循环、安全的畜牧业。

说到养殖污染,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养殖粪便污染环境。

可在京山县罗店镇马岭村的黑山羊养殖场里,记者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标准化羊舍里,小羊们悠闲地散着步,羊粪透过漏缝羊床掉在发酵池里,养殖场里没有一点异味。

“标准化养殖,不仅产量高,而且杜绝了环境污染。”该养殖场负责人张立说。

与马岭村黑山羊养殖场处理粪便不同,沙洋县毛李镇江新村养殖户鲁志刚则把鸡粪发酵后直接用于稻田种养,480亩水稻田每年可以节约肥料5万余元。

去年我市创新构建畜禽排泄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格局,落实“养殖治污三年行动计划”,配合完成了2014年48个节能减排畜禽污染防治目标绩效考核。着力打通种养结合通道,要求规模养殖场的治污和资源化利用设施配备须达到“两分离”、“三配套”,指导养殖场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推进粪污总量控制。全市采取干清粪工艺的规模养殖场达80%以上,大中型畜禽规模养殖场通过设施配套、种养结合、有机肥加工等途径转化利用粪污达95%以上。

除了养殖粪便,病死畜禽也是主要的污染源头。

我市创新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面向市场,引入了百奥迈斯等专业企业负责区域性病死畜禽无害化运作和处理。全市现已基本构建起了以钟祥百奥迈斯、钟祥牧原以及京山百奥迈斯集中处理中心与各乡镇建设的冷链收集点有效衔接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网络,形成了“场户送交、乡镇收集、统一转运、集中处理、全程监管”的无害化处理运行模式。

抓住种源这个“牛鼻子”

养殖户们常说:“种好好一半”。意思是好品种就有一半的机会获得好产量。

今年我市围绕“三区三中心”建设部署,把良种工程作为战略重点推进。

经过一年的对接,去年10月1日,从福建农林大学运来的25只新品种种蜂王与本地种用雄蜂结合产下了第一批卵。

“等这批卵孵出来,中南地区的蜂业格局将会被打破。”市蜂业管理站站长廖启圣说,湖北爱千花蜂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合作新建的蜜蜂良种繁育基地和深加工产业园就是改变中南地区蜂业格局的利器。

现在不仅蜂产业有了种源,生猪、肉羊、黑羽绿壳蛋鸡都有了打上荆门烙印的种源。

黑羽绿壳蛋鸡是荆门独有品种, 2004年,湖北神地农业科贸有限公司成立后,在大洪山南麓沿线收集富硒黑羽绿壳鸡。2013年底,公司请来动物遗传育种专家吴常信院士,经过院士指导,困扰基地的种鸡提纯复壮项目取得突破,种鸡纯度由原来的96%提高到99%以上。

“我们以精深加工为起点,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通过校企联合等方式,提纯复壮黑羽绿壳鸡品种,逆向打造全省首条地方鸡产业链。”湖北神地农业科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砚说。

去年,市畜牧兽医部门与华中农业大学签订中国农谷生猪良种繁育技术体系项目建设协议,引进建设了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谷”研发基地,启动了国家级西门塔尔肉牛核心育种场、全省一流的黑安格斯牛核心育种场、全省最大的山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荆门黑羽绿壳蛋鸡选育、荆门景阳黑头羊培育建设初见成效。牛羊种源自给率进一步提高,分别达到了40%和65%。(记者 彭文洁  通讯员 万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