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小积分大改变——漳河镇却集村积分制管理试点工作综述

2020年11月05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2017/12/12

阅读提示:却集村自今年4月开展积分制管理试点工作以来,村貌焕然一新,民风大为好转,村民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事务,社会治理工作展现了新面貌,也为积分制管理在漳河新区的推行提供了示范“样板”。

村貌焕然一新

12月1日,记者走进漳河新区漳河镇却集村,只见道路干净整洁,村民的房前屋后都收拾得井井有条。在村里的显眼位置,安装着提示牌:“今天您积分了吗?发正能量的帖子可以积分,主动为村里建言献策可以加分,及时举报违法建设可以积分。”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匡翠明告诉记者:“这些积分提示牌上的内容,村民们不仅看在眼里,而且还做到了入脑入心,并付诸于行动。”说完,他指着村里的集镇道路娓娓道来:“以前村里请了清洁工打扫道路,现在村民黄家芳、吴文英等每周一自发地来打扫集镇道路。在她们的影响下,村民们自觉地打扫门前道路,收拾房前屋后,乱丢垃圾、乱倒污水等脏乱差现象没有了。”

民风大为好转

除了看得见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外,村里的民风也大为好转。

6组村民杨军兵的岳母瘫痪,为了使老人不孤单寂寞,他每天用轮椅将老人推到人多的地方去,让老人和大家说说笑笑,让她开心。村民吴章银八十多岁的母亲患脑溢血不省人事,他坚持每天给母亲洗澡、喂饭,从无怨言。在这些村民无声的感召下,再加上不孝行为会影响自己的积分,以前两个不赡养家里老人的村民,现在也主动赡养老人。

村里的伟振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有水稻、莲子、果树等,以前每到收获季节,有少数村民会不经同意自行去采摘,让合作社防不胜防。而如今,基本没有人去采摘农产品了。

自今年4月实行积分制管理以来,却集村运用奖分与扣分,对村民的行为和综合表现进行量化考核,然后通过社会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记录在案。通过积分,引导和认可每一位村民的表现与付出;通过积分,为村民建立“行为银行”,并让老实做好事、优秀的村民“不吃亏”。

看到积分制管理为村里带来了显著的变化,却集村因势利导,在8月18日召开了一次“快乐会议”,对积分排名前10位的村民奖励了电饭煲、开水瓶等,同时组织积分排名前20位的村民到襄阳开展了“一日游”,让他们既领略了美丽的古城风光,又学习了当地的美丽乡村治理经验。

村务共参共治

“从目前来看,积分制管理与村里的日常工作相结合、相促进,激发了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逐步实现了村民从社会治理的观望者到社会治理的参与者的转变,构建了全民共参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匡翠明说。

以前村里开各种会议时,有些村民找各种理由推脱,有些村民即使参加也不准时到会。而现在,村里的会风有了很大转变,不管大会小会,村民们都积极参加,而且都能做到准时到会。

今年8月18日村里开“快乐会议”,因为参加人数多,地点安排在村里的大会场。大会场因使用次数少,很脏乱,往年使用前,村里都要花600元请人来打扫。而这次在会议当天早上,有13位村民自发相约一起将大会场打扫得干干净净。

以前村里发生村民违反村规民约,或者村民互相之间发生矛盾时,其他村民观望的多、主动参与其中解决的少。而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了。有一次区移民局到村里给贫困户发放扶贫物资,一位不是贫困户的村民也上去强行要领取,这时村民黄云主动上前给他讲道理、做工作,通过耐心细致地交流,这位村民表示不会再做类似的事了,并诚恳地道了歉。另外,廖发明、敖科学、冯家银等几位老党员经常主动帮助村干部调解村里大小矛盾,做到了小事不出村。

自今年初漳河新区开展村(社区)社会治理积分制管理工作以来,得到了新区党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新区主要领导亲自到场参加漳河镇胜利社区、却集村、双喜街道碧桂园社区积分制管理启动工作;相关负责人组织新区综治办认真调研、反复修改,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在新区引入积分制管理加强社会治理的实施方案》。新区组织部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率先在漳河新区村(社区)党员干部队伍中开展“五星党员评选”积分制管理,已经收到一定效果,党员干部积极参加积分制管理,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效应。

目前,漳河新区18个社会治理积分制管理重点验收示范村(社区)先试先行,在积分制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余38个村(社区)也基本做到了社会治理积分制管理全覆盖。截至今年11月底,漳河新区村(社区)社会治理积分制管理已登记2万余条家庭(居民)基本信息,登记积分8万多分,取得了初步成效。(陈治军 鲁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