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一木蕴书香,一墙一物会说话”。走进掇刀区白庙小学,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邮香和书香。树丛中掩映的邮票历史长廊,仿佛在讲述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邮趣廊、邮韵廊、邮真廊里的各类邮票琳琅满目,让你徜徉在邮票的世界中;各班级的个性化布置传递着邮的气息;陈列室里师生设计的邮票作品让你驻足不前……
走进真行楼,犹如走进了艺术和科技的殿堂。你会被陶艺教室里一件件栩栩如生的陶艺作品所吸引,很难想像出这些都出自一双双稚嫩的小手;你会被合唱教室里孩子们天籁般的歌声所感染,他们正在深情地演绎着一首首童谣;你会被创客教室里的兴奋状态所感动,一个个精致的汽车零部件等待着他们组装……非洲鼓、十字绣、线描画、剪纸等等,学生们在这里学会美的欣赏,掌握艺术技能,感受创意和智慧结出的果实。
而一年前,白庙小学还是一所城乡接合部的薄弱老校:学校办学理念不明晰,文化构建不系统;学校优秀骨干教师不断流向南城区,科研成效不突出;留守儿童多,进城务工子女多,与城市学校间的质量差距越来越大。
短短一年内,她是如何实现“改薄”的?这完全要归功于学校的新样态建设。
2017年2月,白庙小学成功入选中国新样态学校联盟首批实验学校,给这所薄弱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白庙小学乘势而为,以新样态建设的理论框架为指南,立足学校实际,按照“顶层设计、整体提炼、体现个性、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原生态、去功利、致良知、可持续”的新样态学校创建之路。
一、新样态引领学校特色文化“改薄”
新样态学校强调:“学校要有学校样,一所学校一个样”。在聆听了新样态专家陈如平的报告后,白小领导班子认识到一所学校要有不断发展的动力,必须有文化的植入。他们重新审视学校的文化构建,发动全体教师为学校画像,挖掘学校内生点。
在找寻学校内生式文化基因时,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学校所在地七里铺社区。七里铺,古代为驿站,这里传递着浓浓的邮的气息。邮票的内涵丰富,指引着白小人在求知的道路上真学真懂,才能获得真知真理;邮人的合作诚信,引导着白小人追求真理,学做真人;邮政的快速发展,向白小人传递着要敢于创新,与时俱进。于是,“邮文化”的创意初步形成。结合邮文化的精髓,白庙小学对学校文化做了整体构建:确立了“求真知,做真人”的办学理念。
为了让邮文化在青少年一代中得以传承和发扬,白庙小学与邮政集团荆门分公司合作,努力打造邮文化特色学校。5月31日,“荆门市青少年集邮示范基地”和“荆门市第一家少年邮局”落户白庙小学。
依托少年邮局这一活动阵地,白庙小学组建集邮社团。围绕集邮,学校每学期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校园邮文化节”活动:有集邮讲座、集邮展览、集邮征文大赛、集邮演讲、邮票设计比赛等系列活动,孩子们乐此不疲,邮文化在这里得以传承和发扬。
二、新样态引领学校课程文化“改薄”
如何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靠的是课程。陈如平专家指出,“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课程建设是学校工作的关键领域。”“课程体系设计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内涵。”为了让每个孩子得到发展,白小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在“求真知,做真人”的办学理念指引下,按照“世界眼光、中国精神、荆门情怀”的要求,整体构建了“邮·真”课程体系,全方位培育“本真少年”。
在实施“邮·真”课程体系中,基于学生学情,白小教师努力做到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特色化、校本课程个性化、学生活动课程化。
在“邮之道”基础课程落实过程中,教师们依据新课程标准,指向核心素养,做好“邮·真”课堂实践,开展有效教学,并积极探索学科内整合及年级内学科间的跨界整合,打破学科壁垒。
在“邮之韵”拓展课程上,结合地域特点、社区优势,开发了六门精品特色课程。如在“邮苑”课上,一至三年级的孩子们通过邮票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绚烂;四至六年级的孩子们则系统地了解了与邮相关的知识。结合身处汽车城这一地域优势,“探汽之旅”课上孩子们走进汽车城,研究汽车史,了解汽车的种类与构造,调查汽车销售,设计未来汽车……孩子们深深喜欢这门探究性课程。
在“邮之乐”选修课程上,学校开设了二十多门个性化课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课,走班跑课,每周二下午的个性化课程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在“邮之慧”综合课程上,从孩子进校到离校6年时间里学校都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课程。“邮之缘”始业课程、“邮之梦”毕业课程、各类校园节日课程、主题德育课程、研学旅行课程,让孩子们对生活有了更多的认识、体验和感悟。
在“邮·真”课程评价上,采用“多把尺子”的多元化评价方式,通过“本真少年集戳争章”活动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时记录在《本真少年争章手册》中,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所获得,发现自己的生长。
三、新样态引领学校师资队伍“改薄”
一所美好的学校,一定要有一群以卓越为理想的教师。学校以教师为本,通过“洗脑子”“压担子”“结对子”“搭台子”,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洗脑子”即学习新样态理论,用新样态思想武装头脑,并对教师理论进行考核。定期开展读书沙龙,让教师以书为伍,让新样态入脑入心。“压担子”即敢于启用年轻教师,将压力变为动力,克服论资排辈的思想,让他们负责班级工作或到各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结对子”即对年轻教师成长有规划、有措施,学校为每一位年轻教师安排指导老师,指导既有专业技能方面的,也有班级管理方面的,甚至有为人处世方面的。绝大多数年轻教师通过师徒结对后,无论是在教学技能方面,还是在班级管理方面,都上了一个新台阶。“搭台子”即为年轻教师的成长搭起各种平台,让年轻教师在平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达到快速成长的目的。一年内,有三名教师成长为区级骨干教师,三名教师优质课在省级获奖。
一年来,白庙小学借新样态学校创建的东风,整合学校资源,形成了合力,新样态学校建设已走在掇刀区前列:学校先后被评为掇刀区“最佳文明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优秀基层党组织”、“荆门市青少年集邮先进集体”、“新样态学校建设先进单位”。(王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