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000年,我们专心制陶——屈家岭与武汉理工大学携手共建世界一流“中国农谷·屈家岭陶文化产业区”纪实

2020年11月06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2017/5/16

阅读提示:4月24日,屈家岭管理区与武汉理工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共同规划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农谷·屈家岭陶文化产业区”,将屈家岭建成湖北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建成中国知名的陶文化产业集群和旅游胜地,实现文化旅游年收入百亿元以上。武汉理工大学的科研人才资源与屈家岭陶文化的深度结合,打破了一直就农业抓农谷的局面,也为中国农谷的三产融合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淘洗、练泥、拉坯、打磨、压光……左右手翻转配合中,一团无型的泥土就在黑陶技师手中幻化成一个初具模型的黑陶泥坯,再经过雕花定型和入窑烧制两道工序,一件精美的黑陶艺术品就会呈现在世人面前。传承了千年的技艺,让屈家岭黑陶拥有了“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细腻。用1000多摄氏度高温烧制的屈家岭黑陶,解决了黑陶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的难题,也让人们对叫响“屈陶·屈窑”品牌充满了憧憬。

诞生于新石器时代的黑陶艺术,被誉为“瓷器之母”。屈家岭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600年,在屈家岭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黑陶残片,为先民生活和祭祀所用器物,黑陶艺术更是屈家岭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4月24日,屈家岭管理区与武汉理工大学就共同规划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农谷·屈家岭陶文化产业区”,打造“屈陶·屈窑”品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共同规划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农谷·屈家岭陶文化产业区”,将屈家岭建成湖北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建成中国知名的陶文化产业集群和旅游胜地,实现文化旅游年收入百亿元以上。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信思金,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吕晓华出席协议签字仪式。

此次合作为推进高校和地方深度合作、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艺术与产业深度结合找到了一条新路。

屈陶为媒,携手打造湖北特色文化名镇

屈家岭管理区是屈家岭文化发现和命名地,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发现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是与良渚文化和河姆渡文化齐名的长江三大古文化区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家确立为全国100家大遗址保护地,是中国农谷核心区。

屈家岭管理区以“产业之谷、绿色之谷、创新之谷、富民之谷”为目标,正努力建成湖北省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完美结合的典型示范区。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同时进入世界四大排行榜的亚洲百强高等学校。武汉理工大学以建筑材料与新材料、交通船舶、汽车机械、信息通讯、土木建筑、艺术设计为特色优势学科。经过60多年的建设发展,其陶瓷学科依托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我国陶瓷科技和人才的三大摇篮之一。

两家的联手,看似必然,但其中却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2015年下半年,来自北京的魏新等10多名画家到屈家岭遗址公园考察,带走了当地的陶土,先后到北京宋庄和江西景德镇进行低温和高温烧制。陶器烧制出来后,五颜六色,非常漂亮。魏新很兴奋,将陶器照片用微信发给了屈家岭管理区工委书记郑斌。谁也不曾想到,就是这条微信,让屈家岭走上了全力打造陶文化的道路。

2015年9月,由湖北农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组建的东方陶都陶文化有限公司成立,购置了泥料加工、拉坯、喷釉、气窑、电窑、柴窑等专业化生产设备,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到全国各地拜师学艺。2016年7月,屈家岭黑陶复原成功。

去年11月,屈家岭管理区主要负责人一行在北京、山东等地考察时,结识了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傅维杰。听说屈家岭要发展黑陶产业,傅维杰很高兴:“武汉理工大学是中国建材界的‘黄埔军校’,你们都在湖北,这么好的条件不利用太可惜了。可以去走一走,看一看。”随后,考察团一行在广东佛山考察蒙娜丽莎、杭州诺贝尔等瓷砖一线品牌时,发现这些企业从一线工人到企业高管,很多都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更坚定了与武汉理工大学联手的信心。

今年3月,感动于屈家岭主要负责人的“三顾茅庐”,原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刘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决定和屈家岭进行深度合作,并委派研究生院院长吴建锋来到屈家岭实地考察。

尽管来之前,吴建锋专门就屈家岭文化进行了深入学习研究,但是到现场之后,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在屈家岭遗址公园,当他近距离审视一个有刻符的黑陶碎片时,十分震惊和激动!5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发明创造了如此精美致密的黑陶器物,泥料取自何处?如何淘选?如何轮制成形?用什么工具修坯?用什么窑炉烧成? 在叹服古代陶文化灿烂光辉的同时,吴建锋教授迫切希望更深入研究屈家岭黑陶文化和技艺,对话远古,窥探史前。

吴建锋教授告诉记者,武汉理工大学正在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世界上唯一和独特的屈家岭文化有许多谜团值得挖掘,陶瓷、建筑、艺术及史学等多学科专家教授期待通过双方的深度合作,揭示史前长江流域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科学艺术及其创造精神,向全世界推介这一伟大而神奇的聚落文明。此外,共建屈家岭陶文化产业区,也体现了武汉理工大学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贯担当。

九大聚焦,建设世界一流陶文化产业区

屈家岭管理区与武汉理工大学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有很多“干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双方确定在未来合作过程中聚焦九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对中国农谷屈家岭陶文化产业区进行精心规划,重点是充分研究屈家岭现状和发展目标,研究屈家岭已有资源和优势,与屈家岭管理区现有规划衔接,提出未来二十年的建设目标、分区布局、建设内容、重大举措、筹资方案和效益分析等。

打造“屈陶文化特色小镇”,将在3平方公里的核心区进行,目标是进入湖北省重点建设的特色小镇行列。以屈陶创作基地、屈陶大师工作室、星级旅游宾馆、民宿为载体,吸引游客自己动手,深度体验创作屈陶的乐趣。

筹建“屈家岭陶文化研究院”,系统开展屈陶屈窑文化脉络和传承研究,开展屈陶创意设计和制作工艺研究,制定产品标准。设立研究生工作站,逐步将该院建成省级和国家级文化研究和创意设计中心。同时,筹建屈家岭陶瓷学校。立足本地培养大批屈陶屈窑大师、高级技工和各类技术人才,将黑陶、古建、古纺等非遗文化引入校园和课堂。

建设屈家岭文化产业孵化器是双方合作的重点之一。通过引进和组建专业孵化器团体并创新运营模式,每年吸引50-200个大学生团队在屈家岭创办屈陶及相关企业,并每年将其中10个左右孵化成功,入驻屈陶文化产业园。

根据战略合作协议,荆门屈家岭陶文化产业园,主要是吸引屈陶标准化原料、辅料、专用机械及窑炉、艺术设计、包装、销售等知名企业入驻,构建面向全球的屈陶文化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模式,打造世界知名的屈陶屈窑品牌产业链;屈陶文化精品一条街,进行自产屈陶产品以及世界各地陶艺精品汇聚、展示和销售;屈家岭陶文化艺术馆,完整展现古代和当代陶文化,凸显屈陶文化,配套展示屈家岭的古建筑文化、纺织文化、农耕文化等。

陶文化景区打造也被提上议事日程。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力争3年内成功打造屈陶文化3A景区,5年内成功打造屈陶文化4A景区,10年内成功打造屈陶文化5A景区。

深度合作,开辟中国农谷建设新路径

武汉理工大学的科研人才资源与屈家岭陶文化的深度结合,打破了一直就农业抓农谷的局面,文化创意、材料科学等为陶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引领,也为中国农谷的三产融合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战略合作协议使得屈家岭打造陶文化全产业链成为可能。从黑陶材料与文化研究到古建筑文化和形制探讨,从黑陶艺术设计、物流和文化传播到互联网商务,每一个环节,武汉理工大学与屈家岭都会围绕规划和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农谷屈家岭陶文化产业区”,开展高水平的科技合作。此外,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合作共建研发平台、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开展教育合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战略咨询和文化建设也在合作范围之内。

对于双方的深度合作,屈家岭管理区工委书记郑斌表示欢迎。他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到各行各业,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来看,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需要我们提供更多受欢迎的文化产品。目前,屈家岭管理区正多项叠加打造文化产业。第一项叠加是利用屈家岭30多万亩的国有土地,农业种植实现集约和规模经营,一个品种种植上千亩,形成特色农业景观,做中国场景农业的引领者;第二项叠加是全域布局,全域规划,全面推动,打造美丽镇乡聚落,包括玫瑰小镇、桃花小镇、屈陶小镇等;第三项叠加是打造一批农业庄园,国家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准备在全国打造100个农业庄园,屈家岭有望成为首批27个农业庄园之一;第四项叠加是打造中国农谷博物馆聚落,以易家岭为中心,向全域辐射。计划建设30多家酒店式博物馆,形成一个博物馆小镇。

在多项叠加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屈家岭始终牢牢抓住屈陶小镇这个“牛鼻子”。而对于未来发展,屈家岭人有着不小的“野心”:在屈陶小镇的建设中,每一个环节都引入合作者,每一个环节都形成集群,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让“屈陶·屈窑”名扬天下 。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