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颜值”提升迎客来——写在白云大道、兴隆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完工通车之际

2020年11月05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2017/9/19

9月18日,细雨纷纷。阵雨中驾车自北向南通过白云大道,从焦柳铁路虎牙关大桥下穿过后,眼前道路豁然开朗。崭新的路面经过雨水冲刷,看上去更加养眼。绿化带内新植的栾树、紫薇、桂花树等,让人耳目一新,整条道路的视觉感受更加开阔。

白云大道是荆门中心城区主要城市道路之一,相传唐朝道教著名人物吕洞宾曾修炼于荆门白云观,因此得名。

与白云大道一样,南端的兴隆大道也是中心城区“三环八射六隧”骨架路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两条道路还是荆门、荆门南两个高速公路出入口进入中心城区的必经之路,是荆门的“脸面”。

虽说是“脸面”,白云大道、兴隆大道也曾饱受诟病:两家客运站扎堆布局,部分路段常年“肠梗阻”;天鹅湖公园段、虎牙关火车桥下,遇上暴雨就来个“看海”模式,让周边居民倍感无奈;机动车、非机动车未分流,骑自行车是“步步惊心”……

“白云大道、兴隆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完工正式通车,让市民们的烦恼成为过去式。”市住建委副主任双晖说。其中,白云大道改造工程项目全长3.16公里,总投资2.89亿元;兴隆大道改造工程项目全长约2.1公里,总投资7090万元。

四次改造 不断提档升级

白云大道、兴隆大道曾是207国道城区段的一部分,为双向4车道。随着荆门城市的发展,两条道路慢慢变成中心城区的交通性主干道。

2000年,为缓解白云大道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我市对文化宫至雨霖路段进行了拓宽改造,拆除道路两旁的绿化带,车行道由4车道变成6车道;2005年,白云大道文化宫至十里牌段进行了一次刷黑,道路质量提升、形象升级;2007年,在荆门桥至虎牙关铁路桥段建设了小型管沟,同时对人行道进行了改造,铺上了刻纹砖。在经历了三次大的市政道路改造后,白云大道的使用功能和环境质量大为改观。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又凸显出很多问题,如交通拥堵、配套基础设施落后等。

2017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要实施白云大道改造工程。在经过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的反复研究后,考虑到交通影响,决定先对虎牙关铁路桥至深圳大道段实施综合整治。

5月初,白云大道、兴隆大道综合整治工程正式开工,实施路面治理、更换供水管道、改造燃气管道、实施雨污分流、新建地下综合管群、新建人行天桥、提升园林绿化景观等。改造的目的是实施道路提档升级,更好地分流主城区车流,缓解城区交通压力。

火力全开 保质保量保工期

白云大道改造工程项目全长3160米,7大改造项目,工期4个月,时间不可谓不紧,任务不可谓不重。“白云大道综合整治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市级重点项目,既是中国新型城市论坛荆门峰会的需要,也是荆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各责任单位要充分发扬‘荆门速度’‘荆门作风’,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5月16日,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白云大道综合整治工程指挥长赵俊在白云大道和兴隆大道综合整治工程指挥部联合专题会议上提出,要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着力打造精品工程,建成荆门城市靓丽风景线。

兴隆大道位于白云大道南端,改造范围北起凤袁路,南止昱奎桥,长约2.1公里,红线宽60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改造、给排水、综合管廊、照明、景观及交通设施等工程,改造工程道路红线内改造项目总投资7090万元。该项目与白云大道综合整治同时开工。

“这次的项目是我市‘城市双修’的重点实施项目,市住建委高度重视,调配力量全程坐镇项目部,实施24小时跟踪管理、服务,随时有事随时协调。”双晖说。为确保项目顺利开展,市住建委实施工程进度每周一报,加强监督与协调,并成立项目部,多次召开督办协调会,研究解决房屋土地征收、管线迁改、施工交通管制、项目建设等问题。同时班子成员多次到白云大道现场督办进度,逐一协调落实,加快工程建设进展。

白云大道位于城区中心范围内,周边商业、居住小区聚集,人口、车流密集,扬尘控制、噪音控制、交通疏导……从开工到完工,方方面面都必须考虑到。在保证工期的前提下,这就对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月4日,我们‘跑步’进场,开始搭设围挡。为了抓工期,从5月16日至8月底,我们每天都是昼夜施工,白天在道路两边施工,晚上到路中间进行管群横穿施工。通过时间上的合理安排,以及各分项目之间的密切配合,既保证了工程进度,又降低了对交通的影响。”施工单位武汉市市政集团建设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肖志生说。

施工期间,白云大道和兴隆大道改造工程基本保持“满负荷”。白云大道上始终保持400多人的一线施工队伍,最高峰达到600多人。目前,红线范围内的施工任务已完成,只剩道边、道角及部分创面恢复工作,现场还有300多人正在加紧施工。

多方协作 力促项目推进

“工程处于主城区,地下管网相当复杂,这对整个施工是具有挑战性的。”肖志生介绍,白云大道地下管线有7种以上,包括通信、电力、供水、国防光缆、燃气等。特别是深圳大道路口,地下管线像蜘蛛网,迁改难度大。加上此处要修建环形人行天桥,桩位多,加大了施工难度。

一处动工,八方支援。供水管道要迁改,市供水总公司员工组成专班到现场进行指导,协助安装管道;弱电要移动,相应权属单位的人就着路灯连夜迁改;热力管道不能动,设计单位来优化方案,适当移动天桥桩位;国防光缆有影响,军分区、部队“开绿灯”鼎力支持;燃气迁改有危险,燃气公司技术人员全程“护航”。

“这个项目最难也最关键的工序就是供水管道迁改,供水管道不做好,后续的工作都难以开展。”市建管中心项目负责人唐潜介绍,因白云大道上的主供水管直供老城区,如果迁移,就会造成整个城区大面积停水。为此,武汉市政设计院再次优化设计方案,将新建供水管道位置移到辅道,先将全线新建管道接通,再废除老管道。7月22日至7月23日,因新老管道碰头,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团林铺镇、麻城镇计划停水36小时。天热市民用水量大,为减少给市民生活带来的不便,市供水总公司全力抢工期,比计划时间提前了12小时完工。

通行顺畅 让行走更安全

8月中旬,全线雨、污水管道,自来水管、横穿道路管群管线、箱涵,现状道路病害处理完成;9月初,全线景观绿化基本完工;9月15日,三座人行天桥主箱梁吊装完成,天桥成型;9月18日,工程完工通车。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白云大道上新设的3座天桥因部分征迁问题,还有梯坡道没有安装,后续工作仍在进行。尽管还未投入使用,对位于青年路、培公大道、深圳大道三个路口的天桥,周边市民已经赞不绝口:“这三个地方建天桥很有必要,特别是十里牌小学门口的那个,以后孩子们过马路就安全多啦。”“星球这块儿两边都是商业体,小区扎堆,人流量特别大,乱穿马路的现象也多,有个天桥人也安全了,车也放心了。”

与象山大道不同,白云大道有侧分带将车行道和辅道分开,为提高道路安全性和通行效率,在此次整治中,对车行道出入口进行了控制和归并,改变了以往到处开口的状况。武汉市政设计院总工程师赵彬强说,这种模式的道路开口,让车辆和行人更加安全。

从5月4日到9月18日,经过130多天的奋战,白云大道和兴隆大道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两条道路综合整治工程完工通车,不仅大大提升了荆门的城市品位,更与每一位荆门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中心城区出行,不是堵心而是顺心、不是担心而是安心,这不正是市民期盼的幸福感吗? (记者 严东华 周围 通讯员 解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