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市确定污染防治攻坚战五大任务

2020年11月06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2018/4/3

3月下旬,我市召开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确定今年污染防治攻坚战五大任务。

全力以赴摸清生态环境底数

摸清环境底数有助于我们从源头上正确判断面临的环境形势,科学制定环境污染和保护的各项举措,掌握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动权,要分区域、分排放源,切实对我市大气和水体污染排放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协调,全面落实普查办公条件和经费等有关要求,建立并逐步完善各类污染源档案,建立全市污染源基础信息数据库。

与加快推进排污许可制改革相结合。逐步在全市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证制度,实施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探索完善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排放管控机制。

与严厉打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相结合。建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保障责任体系,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防范机制和惩治机制。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大战役

打赢蓝天保卫战。继续按照“六管齐下”“七项管控措施”,推进“十大治理任务”。制定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确定具体战役,集中优势兵力,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打,确保3年取得更大成效。从地域看,要以中心城区及周边为主战场,强化区域联防联控。从主要措施看,重中之重是强化扬尘治理,突出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加强商品煤质量监管,加快绿色交通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工业企业提标改造,推动实施大气重点行业特别排放限值,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等工作。

打赢碧水保卫战。重中之重是抓好天门河拖市断面、汉江皇庄断面、汉江罗汉闸断面、京山河邓李港断面这四个不达标国控断面所在流域的污染防控工作,努力实现流域水质有明显的好转。同时,要坚持全市一盘棋,围绕河湖长制实施,统筹推进重点流域治理。强化养殖污染防治,推进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粪便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强化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坚决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歼灭战。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加快建设城市备用水源。

打赢绿地保卫战。一是全面实施“土十条”,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数据库建设,开展胡双磷地区工矿企业重金属污染耕地风险排查整治。二是严管危废,提高危废规范化管理和处置水平。三是加快建立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处理体系。

全力以赴抓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

思想坚决不滑坡。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目前,很多地方和单位均有不同程度松懈现象,我们要求每天一报工作进展情况,但有的地方要么无进展,要么敷衍了事,这是对工作的极端不负责、对自己政治前途的极端不负责。我们必须保持力度不减、标准不降,严格落实“四项工作制度”(整改进展日报告制度、周通报月交帐制度、督察督办制度、销号备案制度),锲而不舍抓好督察整改工作,严防思想松懈,严防责任弱化,严防整改工作出现“松口气”“歇歇脚”“一阵风”等现象,坚决做到按时交账、全部清零。

要求坚决不降低。各地各部门要结合所担负的任务和责任,进一步细化整改方案,以实打实、硬碰硬的措施,确保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全部问题整改到位。对35个已完成整改的任务,要夯实基础、强基固本,建立长效机制,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对4个还未交账的整改任务,要精准发力、持续攻坚,确保强力推进并达到序时进度要求,务必按期交账。

问责坚决不手软。省里对我市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发现了一批问题,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活动,进一步查漏补缺,举一反三,坚决杜绝假整改、伪整改、弄虚作假、出现反弹等问题的发生。

  扎实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工作

抓好汉江及其主要支流综合整治,落实九大行动方案。

构筑生态安全格局,严守生态保护、耕地保护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

扎实推进生态立市建设。

全力以赴抓好秸秆禁烧

强化宣传造势。县、乡、村要层层召开动员部署会,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做到压力传导“零衰减”,人人守好“责任田”。各地各部门要多媒体、多形式地宣传到位,要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家都能接受的形式,将宣传工作落实到位。

强化监督管理。一要巡查监管,巡查专班要全方位、全天候、地毯式巡查。二要应急管理,采取措施要迅速,发现火点随时上报,应急管理人员随叫随到。发现火点要及时翻耕,相关情况要第一时间报告。

强化综合执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不只是环保部门的事,环保、公安、农业、林业、水务、城管等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依法查处违法焚烧行为。按照“有烟必查、有火必罚,谁烧罚谁”的原则,严格追究火点所在地相关责任人责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强化农机管理。一要严格准入制度。农机部门要加强农机收割、打捆和粉碎机械管理,入田农机具必须装配秸秆粉碎、抛洒装置,小麦留茬高度不超过18厘米,油菜留茬高度不超过25厘米。二要加强技术指导。大力推广普及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生物腐熟还田、覆盖还田等新技术。三要加大支持力度。各地要设立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专项资金,严格落实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机具购置补贴、还田作业补贴。

强化综合利用。农机、发改等部门要尽快编制秸秆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统筹项目和产业布局,推进“五化”利用。各地要合理布局建设秸秆收储中心(站),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和企业到乡镇、村(社区)设立秸秆收储中心(站)。县(市、区)要加大秸秆综合利用示范企业的培植力度,加大乡镇收储中心、村收储点的建设力度。要从政策优惠和奖补资金上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予以扶持、倾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