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从油菜花海到樱花部落——我市“旅游+”发展探微

2020年11月06日 10阅读 来源:荆门日报 2016/3/16

沙洋县曾集镇张池村,油菜花旅游节的核心区。自2008年我市举办油菜花旅游节以来,张池村已连续9年成为旅游节的主会场。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今年的春天,有着怎样不同的“景”?

油菜花海再现“土风”

3月10日,桃花雪后的冷清,挡不住人们逛花海的热情。其实,今年的油菜花,盛花期在3月上旬已经到来。

作为油菜花节主会场所在地,这里照例是排出了表演日程和节目清单。来自沙洋各地的接地气的表演,拉开了喜迎八方来客的架势。

创意是必须体现的。除了往年都有的花海迷宫和农事体验,今年这里还出现了不少稻草人,这些稻草人有的是卡通人物,有的在讲述历史故事,栩栩如生,点缀在花海中,给游人增添了乐趣。

以双低油菜为特色的油菜产业是这里乃至荆门全境的农业品牌。从油菜种植到油菜籽加工,再到以农事体验为特色的乡村游,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荆门亮点。

舂米、榨油,各类农家生活体验,各类农村特色小吃,丰富了油菜花海观赏游乐的内容,散发出农耕文化、饮食文化的魅力。油菜花旅游节从无到有,持续开展,宣传了荆门的双低油菜产业品牌、油菜花海旅游品牌,带动了全市乡村游,促进了农民增收。

油菜是中国第一大油料作物,长江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生产带。去年,临时收储政策取消,油菜籽和菜籽油进口激增,今年长江中下游油菜种植面积大幅缩减。但荆门不但坚持了下来,而且在订单农业上得到更好的对接。今年全国两会上,13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建议稳定长江流域油菜产能,确保食用油供给安全。

市外侨旅游局局长王冰洁说,荆门的旅游业深度融入经济发展主战场,融入改革创新实践,与农业转型、供给侧改革相伴前行。

景区农民联办“流水席”

乡村游必然带动农家乐。张池也不例外。

随着到沙洋县曾集镇张池村赏油菜花的游客越来越多,

张池村“新农村”26户农民合伙经营的“流水席”吸金效益开始显现,仅3月12日、13日两天,就接待游客70余桌,收入近3万元。

张池村“新农村”紧挨着油菜花景区西面出入口。农民们经过商量,决定26户农民一家出一个人,合办“流水席”。流水席在3月5日正式开始营业,为了招徕顾客,他们还分别在油菜花景区的出入口设置了从60元至508元共7个消费档次的宣传牌,每个消费档次的菜品在宣传牌上也标得明明白白。

“如果单家独户经营,客人多时,我们家两个人都忙不过来,现在集中了,来多少客人都能应付自如。我们希望光顾的客人像流水一样,所以取名叫流水席。”村民赵红星说,“26个人根据需要和各自特长,负责办“流水席”各个的环节,如配菜、掌勺、接待等,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配人手。”

张池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李加友说:“通过合伙经营,一方面增强了村民们之间的联系和感情,另一方面也可节约人手,在油菜花旅游节期间为游客提供其他服务,增加收入,更重要的是集中经营,便于监管,可进一步提高服务游客的质量。”

樱花部落里的“乡愁”

如果说,油菜花海处处有景,而“樱花部落”,则是独特的精致。

位于曾集镇雷都村“樱花部落”,占地面积500多亩,规划种植了大量的樱花,品类繁多。这里园里是樱花,路边是樱花。这里的樱花树虽然还不大,但不少已经是繁花满树。

“樱花部落”创始人许全新的设计,那条两边种满樱花树的道路,等树再长几年,树冠相交,就是一条樱花隧道,微风吹来,你还可以欣赏樱花雨的韵味。樱花花期短,但不同的樱花有不同的花期,可以连缀成较长的盛花期旅游季。加之,这里也有垂钓野炊烧烤露营的项目,甚至还准备办音乐节。游客纷至,各求所好,这里俨然已是难得的“世外樱园”。

取名“樱花部落”源于许全新的原生态旅游理念,在“樱花部落”里,树有两排大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大概是要强化来客对本园建造理念的印象。掘金于工商界的他,对乡村园林建设和乡村游可以说是孜孜以求、乐此不疲、十分精通。他说,人们的生活需求发生了很大改变,建樱花部落可以为城里人提供休闲、观赏、体验的难得去处,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乡愁”,也可以从观赏樱花中感受樱花独特的美和独特的精神内涵,体验人生的价值追求。这也是从供给侧对旅游业进行改革,适应游客的新需求。

沙洋县旅游局局长江芳介绍,沙洋规划了沿五洋路、207国道、引江济汉运河和汉江的四条旅游带。

沙洋不具备天然的著名旅游景点,张池油菜和雷都樱花部落,都是沙洋五洋路旅游带上的景点,也是“旅游+”理念下的力作。

从旅游点,到旅游线路,再到全域旅游。从油菜花海到樱花部落,只是全域旅游的节点而已。这里的景点规划,创意设计,可复制,可延伸。荆门的旅游业正在新理念下不断挖掘旅游资源的新内涵,续写旅游产业的新篇章。、

记者 冀常胜 高先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