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全省首届荆楚乡村文化旅游节将于9月20日至22日在钟祥市举行,这是全省文化旅游业的一件喜事盛事,更是对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肯定。近几年来,我市充分发挥自然旅游资源优势,挖掘文化内涵,全面打造文化旅游产业,促进了文化旅游业发展。今年6月召开的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再一次吹响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冲锋号。会议高屋建瓴,为开启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我市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山水名胜、文物古迹兼备。荆门起伏多样的地形、冷暖宜人的气候造就了亮丽的生态基底,拥有国家4A级景区5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湿地公园5个;明文化、楚文化、农耕文化、孝文化在这里汇集,留下了屈家岭遗址、明显陵、绿林寨等古迹,出土了郭店楚简等文化瑰宝;红色文化代代传承,留下了新四军江汉日报社、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部等红色遗址遗迹,更有毛泽东主席双儿女亲家张文秋、开国上将陈士榘、少将邓家泰等革命先烈供后人瞻仰。
这一切如明珠遗落,让荆门熠熠生辉,是荆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经过多年的粗放式经营发展后,我市文化旅游产业陷入发展瓶颈,呈现出市场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市场主体不强、龙头项目不多、文旅品牌不响等多处短板。
突破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近年来,我市制定了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编制了《荆门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9-2035)》,科学定位发展目标,着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规划引领 全市一盘棋
我市明确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在文化产业方面,要挖掘文化资源,突出文化特色,完善产业链条,将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到2020年,培育总产值超亿元的文化产业聚集区5个以上,文化企业总量达到4000家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在旅游产业方面,要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打造世界级航空运动、长寿养生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创建国家级产旅融合型全域旅游示范区。到2020年,实现旅游人次破4000万,旅游总收入达到3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5%,力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新增4A级旅游景区2家,确保京山市、钟祥市客店镇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同时,我市规划了“一主三副六组团、一环三廊通全域”的全域旅游空间布局。“一主”,就是要立足荆门中心城区,建设漳河旅游度假区,实施“两山一河”城市休闲强化工程、环城游憩带建设等重大工程;“三副”,就是要打造钟祥、京山、沙洋三个全域旅游副中心;“六组团”,就是要打造荆西北山乡户外旅游区、纪山楚文化风情旅游区、大洪山山水生态旅游区、中国农谷农耕文化旅游区、“虎太大”(虎爪山、太子山、大洪山)森林康养旅游区、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区;“一环”,就是市域旅游大环线;“三廊”,就是以荆门为中心,打造宜荆武、襄荆荆、十荆潜等三条放射状的旅游发展廊道。
为保障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我市正在构建覆盖广泛、功能齐全、服务优质、保障有力的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着眼于便捷的“行”,围绕打造“航空运动休闲旅游目的地、长寿健康养生目的地、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依托现有道路,按照“国家旅游风景道”标准进行国、省、县道升级改造,启动旅游公路和慢行绿道“快旅漫游”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工程,串联爱飞客通航小镇、明显陵、中国农谷、大洪山、京山温泉等旅游景区,构建城乡、景区间“快速进入、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网络。
着眼于舒心的“游”,规划建设荆门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京山、钟祥游客接待中心和旅游重点镇游客接待站,形成三级旅游咨询服务网络。
着眼于舒适的“住”,推动全市五星级酒店实现“零突破”,实施四星级酒店、精品主题酒店数量“翻番计划”。要继续实施“厕所革命”,每年新建、改建一批旅游厕所,打造干净的旅游环境。
高点谋划 上下一条心
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动力也是压力,层层传导到各县市区,各地纷纷高点谋划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沙洋县围绕“生态为要、产业转型、绿色发展”的总体布局,大力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沙洋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初稿已形成,目前正在征求市、县相关部门意见,对规划进行深入修改,确保《沙洋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成为引领沙洋文化旅游发展的纲领蓝图。该县还先后聘请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院、荷隆美湖北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专业机构完成了《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总体规划》《沙洋监狱文化旅游城项目策划》。同时,引导旅游开发企业委托专业机构编制了景点旅游发展详细规划,指导全县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京山市致力于打造全国知名的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坚持全域谋划,做优顶层设计,高起点编制了京山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构建“一核两极五廊”空间布局,即以京山城区及周边,作为市全域旅游驱动核;整合京山北部绿林山风景区、苏家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形成历史文化旅游极;整合京山南部虎爪山、太子山、石龙等地旅游资源,形成森林康养旅游极;同时打造京绿线山水文化主题廊道、皂当线珍奇园艺主题廊道、京王线鸟语花香主题廊道、京钱线农谷风情主题廊道和京安线乡野田园等五条主题廊道,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并做到所有优势资源和项目资金都向“一核两极五廊”进行倾斜和聚集。目前,京山市正在努力创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市。
钟祥市高规格编制了《万紫千红植物园景区旅游发展规划》《彭墩乡村世界旅游区发展规划》《冷水北山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客店旅游名镇发展规划》《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5)初审稿》等,对全市乡村旅游进行精心谋划和科学定位。按照中国知名目标旅游城市的规划定位,探索建立“田园、生态、休闲、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新业态,以旅助农、以农兴旅,实现农旅共赢。截至目前,全市打造了2条百里美丽乡村廊道、4个示范片区、5个省级森林城镇、9个省级生态镇、120个省级绿色示范村、138个省级生态村,形成了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良好态势。
东宝区结合产业基础、生态禀赋、人文底蕴,委托专业机构,把脉定向、对焦调标,高质量、高标准地制订了《荆门市东宝区圣境山旅游总体规划》《荆门市东宝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东宝区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为文化、旅游、农业的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借助全市旅游发展规划平台,邀请武汉大学、江南大学等院校教授专家高起点策划全域文化旅游发展蓝图。围绕“三园六线”总体布局,(“三园”即双碑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园、多彩七岭产业园、蔡家大院民俗风情园;“六线”即黄山林场绿谷氧吧线、团何花卉苗林生态线、杨竹现代农居旅游线、荆门城区绕城公路(掇刀段)都市农业观光线、雷麻农耕文化体验线、雷青摄影风情线),整合生态休闲农业(双碑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科普教育(蜜蜂博物馆)、红色文化(陈士榘故居)、宗教文化(国家森林公园)、民俗文化(荆钟民俗村)、工业旅游(格林美)等项目建设,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已初显雏形。
屈家岭管理区着力顶层设计,推进产业精品项目。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面积402公顷,投资5亿元。截至目前,博物馆区工程基本完工,游客中心、管理中心、生态广场等工程全部完工,占地1200亩的体验休闲区项目即将启动实施。
漳河新区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漳河新区旅游概念性规划、漳河旅游度假区规划、“十三五”旅游规划、九朵金花环库旅游概念性规划、漳河5A级旅游景区总体规划等,打造集生态观光、飞行体验、乡村休闲、文化博览、健康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运动休闲旅游区。
凡事预则立。高起点的规划、谋划,必将引领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开创新局面。(记者解天滋 通讯员祝迪)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