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实拍全世界现役最大的直升机参与黄石救灾,场面直击人心!

2020年11月02日 10阅读 来源:东楚晚报 2020年7月16日

7月9日上午9时30分,富河率洲管理区葵赛湖下垸出现溃口。

7月9日上午11时,富河排市镇万家村堤段出现溃口。

短短几个小时之内

汹涌的洪水

就将河堤撕裂出两个巨大的伤口

奔涌进附近的农田、果园和村庄

△汪泽栋/图

15日

东楚晚报记者

实地探访富河两处溃口

△黄醒尘/视频

溃口附近,机器轰鸣修建中的临时公路正在向溃口推进

△铺设临时公路忙碌的现场 石勇/摄

“再过3天,临时公路就可以抵达溃口。”在富河排市镇万家村段溃口附近,来自阳新县应急管理局的现场负责人黎先江告诉记者,临时公路打通后,施工人员将火速对溃口进行填堵。

汛情之下

是7个争分夺秒的日夜

●“临时的家”●

郭冬雪是排市镇河北村村民,今年58岁。

原本,她的丈夫每年都会和两个儿子一起外出打工。今年,受疫情影响,丈夫没有外出,和她一起在家,照顾着两个孙女和一个孙子。

△万家村堤段溃口处水流已很平静 石勇/摄

9日上午11时,富河排市镇万家村堤段出现溃口。河北村位于溃口下游,郭冬雪眼看着洪水涌入附近的农田、菜地和居民家中。

“水很快就涨到了1米多深,到达我的腰部位置。”她比划着告诉记者,丈夫迅速抱起孙子孙女,往二楼跑。因为居住地位于低洼地段,附近不少村民也赶到了郭冬雪家中,帮她搬运家中物品,转移至楼上。

村里有一户村民承包了不少地,种了冬瓜。眼下冬瓜已经挂果,长得清爽、饱满。郭冬雪本想过去帮忙,可因为水太大,冬瓜基地很快被淹没。

洪水突如其来,施救人员很快也敲开了郭冬雪家的门。

△中心完全小学安置点 周巍/摄

由排市镇镇政府及阳新县应急管理局组成的救援工作人员,帮助郭冬雪一家转移到排市镇中心小学统一安置点。在安置点内,政府部门统一安排食宿,休息的房间均安置了空调,大家生活还相对安心。

75岁村民吴高元对此也有同样的记忆。

△河北村一村民水中推着摩托车前行 石勇/摄

15日上午,洪水渐退,他穿着一双接近腰部的雨鞋回家看了看。比较心痛的是,他家的冰箱、彩电均被泡在水中;幸运的是,一家5口均已被转移至统一安置点。那里已经成为他“临时的家”,“吃、住、生活都安顿得比较好,我们不担心。”吴高元说。

●救援●

早在7月8日,黎先江就曾徒步在富河排市镇万家村堤段进行过隐患排查。

9日上午9时许,万家村堤段溃口附近另有一处出现险情。黎先江等工作人员迅速组织抢险施救,填充沙石进行封堵。可就在抢险进行时,此处上游约10余米处,出现溃口,长约5米。水势瞬间猛涨,险情难以控制。

工作人员只好沿着堤坝继续查看险情,商量对策。为防止有群众没来得及转移,同行的阳新县应急管理局局长明正良在排查结束后,提议众人涉水原路返回。

△用挖掘机转移群众 石勇/摄

路上,他们看见,不远处的一棵小树旁,已有一名老人落水。老人肩膀以下均陷入洪流之中,他一只手抓着树,一只手在空中大力挥舞。明正良向附近一辆挖掘机求援,最终将老人转移至安全地带。

这只是险情发生后,当地群众展开互救的一个缩影。

△富河干堤万家村段溃口封堵方案剖面图 李晓雅/制图

7月11日下午,更艰巨的任务交到了阳新县应急管理局手中。根据设计的抢险方案,当地需要打通一条连接公路与溃口的临时公路。临时公路长约3.5公里,但由于原堤坝被水淹没,土质松软,施工难度极大。

当天下午1时,阳新县应急管理局调集葛洲坝集团施工队到达溃口现场,参与临时公路的施工工作;同时,从滑石东山采石厂调运石料,用于临时公路铺设。

一时间,30台运输石料的大货车、两辆铲车、两辆挖掘机轮番作业,将临时公路一点一点地朝溃口推进。

前期,受困于施工条件和天气因素,施工人员在确保每天连续作业20个小时的情况下,临时公路仍只能推进200米左右;7月14日,天气晴好,施工人员24小时不停工,争分夺秒,将临时公路向前推进了600米。

这是黎先江近期以来最高兴也是最骄傲的一件事。他告诉东楚晚报记者,临时公路目前已推进到1500米左右,按照这个进度,最迟到18日,就可以打通这条救援通道,对溃口进行填堵。

●援兵●

现有信息显示,富河率洲管理区葵赛湖下垸堤段是最早出现溃口的地方。

9日上午9时30分,率洲管理区葵赛湖下垸出现溃口,长4米。

至今,溃口处已达近50米,6500多亩农田被淹,损失惨重,人和大型机械均无法进入险段。针对严峻形势,率洲管理区迅速组织民兵、突击队、志愿者对辖区46公里堤防进行巡堤查险,及时排查灾害隐患并抢险加固。

和富河排市镇万家村堤段溃口抢险施工类似,此处也需要打通一条临时公路,用以石料运输,填充溃口。

这条临时公路长约6公里。

好消息是,早在7月14日凌晨,由武警某部组织的100人救援队伍携带27台(套)大型机械装备抵达阳新,负责率洲管理区葵赛湖下垸堤段溃口的抢险工作。

5日下午,东楚晚报记者在溃口处探访时看到,临时公路已经接近溃口,道路施工即将完成。该武警部队宣传负责人余凯介绍,14日下午1时起,部队昼夜不停拓宽道路、加固堤坝,当天,为尽快完成封堵,省应急管理厅还协调了2架应急救援直升机,飞抵阳新,进行抛投作业,并派出救援直升机实地侦察。

现场负责人、阳新县应急管理局指挥中心主任胡加智介绍,根据封堵方案,施救人员将在直升机抛投之后,配合地面工程车辆,对封堵后的河堤进行加固。

也有一些援助与自救源自于社会各界。15日上午,东楚晚报记者探访受灾群众时,湖北山江伟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一行带着满满一车物资运抵排市镇河北村。这些物资包括:200袋大米(4000斤)、40提食用油、200箱矿泉水、100箱方便面、100箱八宝粥。现场有不少村民对爱心企业的善举,竖起大拇指。

洪水渐渐退去,不少居住在安置点的村民也开始陆续返回家中,打扫卫生。

漫入郭冬雪家的洪水,已经退去不少,但街道两侧,仍有房屋受损。

她说:“希望洪水早日退去,我们能够尽快回家。”

“空中巨无霸”

飞援富河溃口

15日下午3时许,东楚晚报记者在富河率洲管理区葵赛湖下垸溃口采访时,天空中有两个“大家伙”正在来回忙碌,进行抛投作业。

这是两架直升机。

采访过程中,每当直升机飞越记者头顶时,记者都会感觉站立不稳。与此同时,直升机螺旋桨扬起巨大的风浪,将水面冲击起阵阵水雾,向四周弥散。

现场工作人员指着其中一架红色涂装的直升机介绍,该直升机由省应急管理厅协调,飞援富河率洲管理区葵赛湖下垸溃口抢险作业。

根据直升机机身的涂装编号,记者查询发现,这架直升机为米-26重型运输直升机,大有来头。

资料显示,米-26是全世界现役最大的直升机,被称为“空中巨无霸”。其货舱空间巨大,可装运2辆步兵装甲车和20吨的标准集装箱;如果用于人员运输,可容纳8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60张担架床及4至5名医护人员。

2007年,哈飞集团旗下的飞龙公司在国内首次以租赁的方式引进米-26。米-26的两台发动机耗油量也非常大,为每小时2.5吨,约3000升,耗油量相当于50辆法拉利跑车耗油量的总和,飞行成本很高。

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米-26大显身手,运送了不少重型机械赴灾区抢险,立下汗马功劳。

现场负责人、阳新县应急管理局指挥中心主任胡加智告诉东楚晚报记者,这架米-26直升机每架次可抛投15吨钢筋笼石块。

根据封堵方案,施救人员将在直升机抛投完成之后,配合地面工程车辆,对封堵后的河堤进行加固。

现场作业的另一架直升机为米-171,曾于2月9日运载1.5吨新冠肺炎预防中药“1号方”原材料飞援黄石。昨晚,东楚晚报记者电话连线机长田军,确认此次飞援富河溃口的米-171就是疫情期间援助过黄石的直升机。

田军说,他已调离该机组,目前正在山东青岛执行其他任务。

○石教灯 陈子才 贺介飞/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