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共武汉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举行 王忠林就《决定(讨论稿)》《意见(讨论稿)》起草情况作说明并讲话

2020年11月09日 10阅读 来源:长江日报 2020年6月29日

6月 28日,中国共产党武汉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召开。

——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根本原因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英明决断力、在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组织力、在于我国国富民强的雄厚保障力、在于广大医护人员的顽强战斗力、在于英雄武汉人民的磅礴意志力。

——要牢牢把握治理之“魂”,坚决把党的领导贯穿超大城市治理全过程,满怀忠诚之心、责任之心、感恩之心。

——要牢牢把握治理之“基”,坚决把推动高质量发展贯穿超大城市治理全过程,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厚植发展优势、提升发展能级。

——要牢牢把握治理之“本”,坚决把创造高品质生活贯穿超大城市治理全过程,始终把人民的需求作为治理方向,把人民的参与作为治理力量,把人民的满意作为治理成效。

——要牢牢把握治理之“根”,坚决把实施高效能治理贯穿超大城市治理全过程,织密城市应急处置网、公共卫生防护网、基层社会治理网、矛盾风险化解网、城市精细管理网。

——要牢牢把握治理之“要”,坚决把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贯穿超大城市治理全过程。

长江日报讯(记者郑汝可  王雪  华智超)中国共产党武汉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于6月28日召开。全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审议通过《中共武汉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加快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决定》《中共武汉市委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审议了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

全会由市委常委会主持。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忠林就《决定(讨论稿)》《意见(讨论稿)》起草情况作说明并讲话。

全会指出,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根本原因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英明决断力、在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组织力、在于我国国富民强的雄厚保障力、在于广大医护人员的顽强战斗力、在于英雄武汉人民的磅礴意志力。实践证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也是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根本保证。要牢牢把握治理之“魂”,坚决把党的领导贯穿超大城市治理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深刻领会“加强和改善党对城市工作领导”的治理要求,深刻领会“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治理理念,深刻领会“一个尊重、五个统筹”的治理思路,深刻领会“全周期管理”的治理意识,深刻领会“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的治理标准,把城市视为生命体、有机体,秉持敬畏之心,补齐短板弱项,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制度防线;强化政治引领,把“两个维护”作为最根本的政治责任、最高的政治原则、最大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做好武汉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满怀忠诚之心、责任之心、感恩之心,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强化党建引领,落实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制度,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完善党委推进基层治理的领导体制机制,形成城市治理的强大合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武汉落地见效、开花结果。

会议指出,当前武汉正处于疫后重振的关键时期,虽受疫情重创,但武汉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要牢牢把握治理之“基”,坚决把推动高质量发展贯穿超大城市治理全过程,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厚植发展优势、提升发展能级。用好中央支持政策,积极主动对接省和中央部委,加大新基建、枢纽型基础设施等项目谋划,争取更多的助企纾困政策和资金,努力争取更大支持、更多倾斜、更多实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做好“去”“育”“转”“控”四篇文章,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坚决去除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突破性培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高端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编制全市“产业地图”,实现产业差异化健康发展。推进全域自主创新,突破性发展大科学装置、打造创新载体、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院士引领高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真正把科教资源转化为治理资源、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打造开放大通道、构筑开放大平台、开拓海外大市场、营造开放大环境,打造“在武汉、我来办”服务金字招牌,努力使武汉成为连贯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会议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要坚持人民至上,牢牢把握治理之“本”,坚决把创造高品质生活贯穿超大城市治理全过程,始终把人民的需求作为治理方向,把人民的参与作为治理力量,把人民的满意作为治理成效。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稳就业,切实兜住民生底线,加快构建均衡普惠、人人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强文化强市建设,大力繁荣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建立健全普惠型、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汉口历史风貌区和武昌古城旧城改造,振兴武汉“戏码头”;实施“文化+”战略,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深入开展市民素质提升、文明乡风涵育等精神文明创建“十大行动”,弘扬“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精神特质,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推动城市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发展,形成“两江三镇、六轴六楔、北峰南泽”的空间格局,优化城市天际线和城市色彩;打造百里沿江生态文化长廊,实施长江保护修复专项行动,打造世界滨水生态名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